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宗旨,围绕“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以“学练三个一”为设计依据,体现“学为中心”、“以赛促学”的理念,结合水平四学生的身心特征,本课以单手反弹传接球为主要学习内容,并结合多种形式的组合练习,丰富学生对人球关系的感知,发展学生的球感以及协调性、灵敏性等。
教材分析 功能价值: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水平篮球:单手反弹传接球的技术方法,本单元共6课时,本课是体能维度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以简单的单一练习为主,如双人、四人反弹传接球等,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练,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教材特征:反弹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篮球技战术的重要一环,是各种技术串联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结构:单手反弹传接球时要求做到传球时推、扣、拔;接球时迎球、缓冲,动作协调连贯。 重难点:传球的手型和出球的方向、时机。接球时迎球、缓球、引球,连贯完成。 体能设计:辅助教材采用素质练习,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能。
学情分析 身心特征: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生长发育时期,善模仿、乐表现、爱比赛,但有意注意集中时间短,易疲劳。 技术起点:这阶段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传接球、多种形式的运球等动作,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本节课为了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学练兴趣,利用移动+反弹传接以及比赛,发展学生的手脚协调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竞争带来的快乐。 班情分析:本班个别学生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且男女生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练习时宜采用分层教学。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示范示、语言激励法、循序渐进法、扬优纠错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充分体验法。
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课堂常规——热身慢跑——球性练习 基本部分:复习单手反弹传接球——对角反弹传接球——运球+反弹传接球—— 移动运球+反弹传接球——体能练习 结束部分:放松操——小结养成教育
场地布置
安全预案 1.课前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2.课中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练习时保持安全距离;丢球、捡球时注意观察,避免碰撞。 3.课后充分放松身心并回收器材。
《篮球:单手反弹传接球技术及运用》教学设计
《篮球:单手反弹传接球》教 案
教师 年级班级 初二9 上课时间 课次 人数 40
教学内容 1.篮球:单手反弹传接球技术方法 2.体能:素质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单手反弹传接球技术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实际运用。 2.通过练习,使80 %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单手反弹传接球的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通过体能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运动的热情。
重难点 重点:传球的手型和出球的时机;接球时迎球、缓冲、引球,连贯完成。 难点:自下而上,依次发力,及球击地的位置
教学过程 学练内容 学练标准 组织形式 与安全措施 练习 次数 练习 时间
准备部分 9' 1.常规 2.慢跑(各种跑的练习) 3.球性练习 3.1.手指拔球 3.2.头、躯干绕球 3.3胯下绕“8”字 3.4抛接球 3.5原地运球 1.静、齐、快 2.精神饱满,跟上节奏 3.跟住口令节奏 1四列横队 ♀♀♀♀♀♀ ♀♀♀♀♀♀ ×××××× ×××××× ▲ 3.体操队形 安全提示:集中注意 2圈 4×8拍 4'
基本部分 31' 1.篮球:单手反弹传接球 1.1.单手反弹传接球技术方法 1.1.1复习单手反弹传接球练习 1.1.2两人一组对角反弹传接球 1.1.3原地运球+反弹传接球练习 1.3.4.移动运球+反弹传接球练习 1.2体能:素质练习 1.2.1“莱格尔”跑 1.1参与率100%,90%的学生能做到手型、发力顺序正确。 传球时推、抖、扣、跟;接球时迎球、缓冲 能做出正确的手型及传球角度 1.1.3体会反弹传接球手型,控制传球力度 1.1.4移动及时,传球方向准确 1.2 1.2.1 跟随音乐节奏,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1.1四列横队 ♀♀♀♀♀♀ ♀♀♀♀♀♀ ▲ ×××××× ×××××× 1.1.2传球有先后 1.3.3前后相距3米 1.3.4同上 1.2 一列横队 ♀♀♀♀×××× ↓ ↑ ▲ 安全提示:注意间距 ≥20 ≥30 ≥20 ≥30 ≥1 2' 4' 2' 3' 5'
结束部分 5' 1.放松操:放松练习 2.小结、养成教育 调整呼吸、充分放松 学生积极、收还器材 1.体操队形 ≥1 3'
场地器材 篮球41个,球托41个,音响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