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5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5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课标要求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
(1)背景:游历香港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亲身体验。
(2)基本思想
①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②以中国传统的三世之说,强调当时中国应实行

③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君主立宪制(3)民主实践
①1895年领导“ ”后,又多次上书。
②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
》等书,主张设“ ”。公车上书日本变政考制度局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一方面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情况,减少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的阻力,是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和需要。 名师指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这是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封建统治者历来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这就动摇了封建顽固派恪守古训、反 概念阐释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思想、平等思想的倡导者,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给维新变法思想寻找历史依据。这两部书虽然未直接论述政治问题,但在知识界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它代表当时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意向和主张,体现了这个阶层的经济政治要求和利益。2.梁启超
(1)思想特点:与康有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甚至显得更激进,特别是 更为突出。民权思想(2)表现:①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②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的说法。③维新运动失败后,其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梁启超对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了全景式扫描,认为世界各国政体分“君主国”和“民主国”两种,各国政治则主要区别于有没有宪法。比较而言,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梁启超觉得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岳麓版) 教材互补梁启超对专制集权的抨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鼓吹,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发育成长。(人民版)3.谭嗣同: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4.评价
(1) 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
(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
(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 ”,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君主立宪民主性探究点1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深化探究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还说:“《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始至太平,为民主。”(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答案 康有为。著书立说、开堂讲学。(2)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解释“三世说”的?有怎样的意义?答案 以传统经籍中“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来分别比喻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样三个前后相序的历史时代。用儒学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3)结合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主张如何?答案 在政治上,康有为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探究点2 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材料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梁启超(1)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案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他认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案 开学校,广民智。(3)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是什么?答案 共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 的过程中,形成了 的思想体系。
2.核心——民权主义
(1)“ ”和“ ”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主旨是推翻 ,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三民主义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国3.特点
(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中国实际,加以 。
(2)在西方“ ”的基础上,增加“ ”和“ ”,形成“ ”的方案。改造借鉴三权分立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 拓展延伸孙中山认为五权分立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更进一步是要筹备一部完善的中华民国宪法,使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反映了孙中山力图扩大人民参与和监察现行政治的权利的可贵意向。4.联系
(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
(2) 和 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3)政治革命和 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 ,为人民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反对专制争取权利5.评价
(1)以建立 为核心,大大超越了 。
(2)孙中山当时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君主立宪制局限性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
(2)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3)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 重点精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反映五权分立政体的宪法,既可打碎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又可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这样,由五权分立宪法保证的政体,就能够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彻底实现三民主义。 教材互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人民版)材料 深化探究(1)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答案 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平均地权。(2)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 在该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3)应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答案 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②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康有为、梁启超是保皇和改良,孙中山则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局限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等。 课堂小结1235641.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123564解析 这两部书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它们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引起了他们的恐慌。答案 D1235642.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123564解析 明确材料强调的“变科举”、“变官制”即要求变革教育与政治制度。答案 D1235643.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123564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这说明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 B123564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解析 由材料可知,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民贼政体”即封建专制政体,在这种政体之下,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即没有民权。D1235645.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了完善。下列关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B.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
C.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
D.旨在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23564解析 孙中山认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答案 C1235646.孙中山在“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宪法”。所谓“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在借鉴并增益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拟在将来建立的新国家中采用的一种政体模式,并要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肯定。阅读下列材料:123564三权宪法,人皆知为孟德斯鸠所倡,三权以后不得增为五权。不知孟德斯鸠以前一权皆无,又不知何以得成立三权也。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诸君当先知为中国人,中国人不能为欧美人,犹欧美人不能为中国人,宪法123564亦犹是也。适于民情国史,适于数千年之国与民,即一国千古不变之宪法。吾不过增益中国数千年来所能、欧美所不能者,为吾国独有之宪法。如诸君言欧美所无,中国即不能损益,中国立宪何不将欧美任一国宪法抄来一通,曰孟德斯鸠所定,不能增损者也。
——孙中山《与刘成禺的谈话》,《孙中山全集》123564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提出了哪三权。孙中山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哪两权?答案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是“行政、立法、司法”。孙中山又提出了“考试权”和“监察权”。123564(2)从材料的论述中,你看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认知理论?答案 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创议“五权宪法”,是因为他不拘泥于成法,不视某一政体模式为不可增损变易的唯一典范,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 学思之窗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延伸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民权思想方面都显得比较突出。但梁启超的思想最终仍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而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在这方面要比梁启超进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