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课件(共1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课件(共1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区域地理 第1讲 ——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现状,内外流区分界线。
2.能准确判断我国河流类型,咸(淡)水湖
3.知道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目前开发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能分析其原因。
目 录
COTENT
一、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三、中国的湖泊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考点一
1.干流:在水系中,汇集流域径流的主干河流,它从河口一直向上延伸到河源,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河段。
2.支流: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区域认知
一、水系和流域
4.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位于山脉的山脊,是地势的最高处(分水线)。
(1)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2)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3)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南岭
怒山
区域认知
一、水系和流域
流域一般指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岭(也称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由于地下水分水岭不易确定,习惯所称的流域为地表水的集水区。
流域根据其中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外流流域和内流流域两类:
水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叫外流流域,如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
水流入内陆湖库或消失于沙漠中,不与海洋相通的叫内流流域,如塔里木河水注入内陆沙漠区的台特马湖,其流域为内流流域。
区域认知
一、水系和流域
水系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从形状上可分为树枝状水系、扇形水系、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格子状水系,从最后流向结果可分为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
辫状水系
区域认知
一、水系和流域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
扇形状
(海河)
树枝状
(长江、亚马逊河)
「扇形」水系的海河
向心状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
放射状水系(多发育在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区,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分流,如海南岛)
羽状
(淮河)
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1.常年河:一年四季都有水。
2.时令河:又称季节性河流或间歇性河流。
这类河流通常流经高温干旱的区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发的洪峰却很大。
比如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流经高温干旱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部分支流和干流就形成季节性河流。
3.运河:陆地表面人工开凿的河。
区域认知
二、河流的类型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黄河,汉江、渭河等),供给外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流河:不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如塔里木河等),供给内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内流区域。
区域认知
二、河流的类型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相似
内流区
外流区
大兴安岭
冈底斯山
巴颜喀拉山
祁连山东部
阴山
贺兰山
内流区中的外流区:
额尔齐斯河
印度河
外流区中的内流区:鄂尔多斯高原
松嫩平原
思考一: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阴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Tips:
(1)内流区中的外流区:额尔齐斯河
(2)外流区中的内流区: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
内流区
面积:1/3
水量:不到5%
外流区
面积:2/3
水量:超过95%
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
区域认知
三、中国的主要河流
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 在地形上,四周比内部高;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风沙大;河流稀少,多时令河,内陆湖盆是其归宿( 水平衡和地形两方面共同造就了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
松嫩平原内流区: 地势低洼,地表水不能外泄,成为沼泽地,为内流区
区域认知
三、中国的主要河流




阴山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思考二:对照P101地图,在图中分别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
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闽江等。
(2)印度洋水系
(3)北冰洋水系
(1)太平洋水系
怒江、雅鲁藏布江、狮泉河等。
额尔齐斯河。
区域认知
三、中国的主要河流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主要外流河:
黑龙江
思考三:对照P101地图,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内流河
我国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伊犁河 黑河(弱水)
区域认知
三、中国的主要河流
塔里木河
弱水
主要内流河: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
冈底斯山-怒山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分水岭:武夷山
思考四:为什么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
西北多内流河: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流量小;河流流程短,距海远,且受高大山脉地形的影响,多内流河;
东南多外流河:
季风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流程长,距海近,多外流河;
关键词:海陆位置 气候条件 地形地势
区域认知
三、中国的主要河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 。地理位置为:
31°39′N~36°12’N,89°45′E~102°23’E 。
三江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拓展补充
中国主要的河流湖泊
我国河湖众多类型齐全;它们不仅是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1)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超过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
(2)水量丰富:年径流总量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3)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区域认知
四、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5D204536-FCBF-4A8F-B6E1-DEC9C458C012}水系特征
描述角度
影响因素
发源地
注入地
发源于××
注入××
降水
地形(相对高度、山脉走向、地势高低、表层岩性)
地貌(影响河流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如:
扇形水系(海河)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
流程
长/短
流向
自××向××流
先自××向××流
再自××向××流
流域面积
大/小
支流湖沼
多/少
水系形态
向心、树状、扇形
河道
宽/窄、深/浅、曲/直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E9A4B6DD-03D9-405C-A614-0BCD8B3EB75C}水文特征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水位变化大或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判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落差水能
落差大或小,流速快或慢
地形、流量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5E9D8895-7BDC-480F-BFB5-BEBA60B0375A}
外流河
内流河




①流程较长,流量较大;
②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大小随降水量的大小而变化;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主要在夏季;
④淮河以北的河流含沙量较大,并有结冰期,以南则相反;
⑤上游河段流速一般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①多季节性河流,流程短,流量小;
②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
④冬季结冰,有断流现象;
{D7E1E5A6-C347-4040-A7BC-EE77BE90144B}主要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
鸭绿江
流量
较大
(年降水量400—800mm)
汛期
短,春、夏两个汛期
水位变化
大(降水集中夏季)
结冰期
长(1月气温<-8°C)
含沙量
小(植被覆盖率高)
东北地区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4115D72A-A7BA-4504-8FB6-0EAD57CE3563}主要河流
辽河、海河、黄河
流量
较大
(年降水量400-800mm)
汛期
短(雨季短)
水位变化
大(降水集中夏季)
结冰期
有(1月气温<0°C)
含沙量
大(植被差,水土流失)
秦岭-淮河以北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569F3144-64D8-4C6F-BA6F-23F4F1BD632B}主要河流
长江、珠江、闽江
流量

(年降水量>800毫米)
汛期
长(雨季长)
水位变化
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结冰期
无(1月气温>0°C)
含沙量
小(植被覆盖率高)
秦岭-淮河以南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B9CC9174-5C40-4DB7-B042-21BEC2F54073}主要河流
塔里木河、弱水
流量

(年降水量<200毫米)
汛期
短;有季节性断流
水位变化
夏季水量较大,其他季节小,冬季断流
结冰期

含沙量

西北内陆地区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①东北地区河流(黑龙江水系):
流量大--湿润半湿润(降水较多,蒸发少)
汛期短(春汛.夏汛).--季节积雪、夏季风
含沙量小--森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冰期长--纬度高
②秦—淮以北的河流(辽河.海河.黄河)
流量较小.--温季、半湿润
汛期较短(夏汛.黄河有凌汛).
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植被
冰期短- 较东北纬度低
③秦—淮以南的河流(长江、珠江):
流量较大.--气候湿润区
汛期长(夏汛.珠江有台汛).--季风 台风
含沙量小--植被
无冰期--纬度
区域认知
五、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D112D161-C65E-4116-A089-4D749A44A717}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性③水量变 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 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有明显的日变化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区域认知
中国水系流域
判断下列三条河流分别可能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76706AE2-5415-4BE1-86F3-E7C6F9BC1376}
外流河
内流河
水源补给
面积
分布
水文特征
影响水量变化因素
天然降水
高山积雪融水
外流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内流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
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干旱的西部内陆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
汛期短、有结冰期,水量小、含沙量大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水量小、汛期短,多为季节性河流
夏季风(降水)
气温
知识小结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考点二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长江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6621米)
注入
东海
长度
6300km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流域面积
约181万平方千米
流域范围
昆仑山脉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
干流流经省
青、藏、川、云、渝、
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DC235748-BBA6-4BFC-834F-61B8932D7E67}上中下游
分界,
各段主要支流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文特征
多峡谷急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多支流、湖泊
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流量大,水位变化较小,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11892E97-DFA3-4C25-8D13-6F947208A10A}上游河段(源头至湖北宜昌)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
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上游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读图说明:读图说明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在哪个河段?为什么?
上游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上游
水能开发: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誉为“水能宝库”,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宜宾以上的上游河段,且已修建了多座水电站。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m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唐古拉山
玉树
虎跳峡
宜宾
重庆
宜昌
武汉
湖口
镇江
上海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千米)
6600米
6200米
3500千米
水能开发的条件
落差
水量
一二阶梯交界处,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上游
{0AEB0FAC-5ED1-4969-A53E-F10C42276AF6}中游河段(宜昌至江西湖口)
开发重点
航运
主要问题
洪涝灾害、水污染
主要措施
整治河道,退田还湖,兴修水利,治理污染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中游
思考四: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夏季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水量大(收)
中游(荆江)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支)
地势低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影响泄洪(支)
围湖造田,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支)
自然原因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收)
人为原因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思考四: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生态措施
政策措施
①加固堤防;(支)
②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支)
③截弯取直,重点治理荆江河段。(支)
①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支)
②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支)
①制定抗洪抢险紧急预案;(后)
②加强暴雨洪涝预警。(前)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7B23A22F-717E-453B-854A-E728DF4AD94D}下游河段(湖口至入海口)
开发重点
航运
主要问题
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污染
主要措施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加强水污染防治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下游
航线建设:
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
②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思考三:分析长江流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自然条件:
①地处湿润地区,流域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径流量大;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河流流速较慢;
③无结冰期,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条件:
④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运输大;
⑤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便于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区域认知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8274D8A9-0706-4938-96E8-1DD87308973F}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山脉北麓
注入
渤海
长度
5500km
主要支流
上游河段: 洮河和湟水、
中游河段: 汾河和渭河
流域面积
约75万平方千米
流域范围
阴山山脉以南,昆仑山脉与秦岭以北
干流流经省
青、川、甘、宁、内蒙古、
陕、晋、豫、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到达宁夏、内蒙古河段,地势平坦,流速放缓,形成多个分流,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高原段
流量较小,在青藏高原面上流淌,流速缓慢,河流迂回曲折,水草肥美。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流速快,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已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
黄河上游河段的水量占全流域水量的70%以上
峡谷段
平原段
上游段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55A9596C-97B7-4CAF-9BD0-1EB55A3BE47E}上游河段(源头-内蒙古河口)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发展水电事业。
主要问题
沙漠化的防治,凌汛的危害与对策
主要措施
加强黄河上游的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上游
指出黄河凌汛发生河段及条件、发生时间
黄河凌汛
{C4B66E8E-6FF4-44F4-AE83-AA7C9089DB4D}定义
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河段
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
发生条件
①河流有结冰期
②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
发生时间
秋末冬初,冬末春初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上游
指出黄河凌汛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发生机制: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纬度高处先结冰,纬度低处后结冰,下游冰体阻塞河道,河水上涨。
②春季融冰时:纬度低处先融化,纬度高处后融化,浮冰向高纬度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上游
凌汛的防治措施:
①防:以预防为主,通过组建防洪排查小组,及时检查隐患,如有险情,及时防护。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防冻措施。
②分:利用分洪工程,分泄凌水,减轻对两岸堤坝的压力
③排:用飞机、破冰船、大炮等进行破冰,打通河道,疏通冰水。
④蓄:利用大型水库,把上游来水蓄积起来,发挥截水拦沙的双重功效,在减少上游地区解冻之前的来水量的同时,尽量缓解下游河道的淤积,从而降低河道水位,增加大堤保险系数。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上游
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汾河渭河支流汇入,水量不断增加,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中游段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流经平原,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悬河”),流域面积狭小
下游段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0DDFD5E7-F4D1-47B2-92AF-602657919122}中游河段(河口-河南桃花峪)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
主要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坝淤地,植树造林等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中游
根治黄河的具体措施:
① 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
② 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③ 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
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
④ 下游加固堤防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中游
{53666077-15F9-4640-BD25-66FB70739A38}下游河段(桃花峪-入海口)
开发重点
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主要问题
“地上河”、凌汛、水量减小
主要措施
兴修水利,调水调沙,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综合合理利用水资源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下游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对其实行了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泥沙俱下,大量泥沙沿着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的河段甚至高出10米,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或“悬河”。“悬河”中的河水靠人工大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陡涨,大堤随处都有溃决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和改道,受灾范围北起天津,南到淮河,给灾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思考四: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华北平原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
泥沙淤积河床
地上河
黄土高原区
华北平原区
流域综合协调
黄土高原(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下游地区: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因此下游的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与治理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
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人工筑堤束水
暴雨
洪峰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成因
危害
水土保持
修建水库、防洪、治沙并举
防洪
治本
治标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
地上河等高线图
黄河下游水文水系特征
下游断流
自然原因:
① 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②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
人为原因:
①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工农业城市用水量增多
② 用水浪费,水资源利用率低
解决措施: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修建水库 ;
跨流域调水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黄河下游
区域认知
三、我国的主要河流——珠江
{61658B4C-2712-4BF5-A786-32E6C8D884FA}
珠江
发源地
云南省乌蒙山东南侧
注入
南海
长度
2214km
主要支流
西江、东江、北江
流域面积
约45万平方千米
流域范围
南岭以南
干流流经省
云、贵、桂、粤
流经地形区
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水能分布:集中在西江上中游的南北盘江和红水河。
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
集水量大、汛期长,是我国汛期最长的大河,水量全国第二;
落差大,跨二三阶梯,因此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梯级开发;
跨省区多,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能源的的需求量大;
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工程建设水平高。
区域认知
三、我国的主要河流——珠江
珠江被誉为“华南大动脉”的原因: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有利于通航;
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水运成本低。
区域认知
三、我国的主要河流——珠江
自然条件:
气候: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
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地形: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
海岸:④珠江口的喇叭形形状会加剧咸潮发生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冬季最为严重;其本质是海水倒灌的现象。
思考一:分析珠江咸潮产生的原因。
区域认知
二、我国的主要河流——珠江
{E7C9948F-E1C6-4D04-B638-0D4AEA764766}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
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
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区域认知
四、我国的主要河流——京杭运河
镜泊湖
白头山天池
我国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
月牙泉
我国的湖泊
杭州西湖
三峡水库
我国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
牛轭湖
中国的湖泊
考点三
咸水湖、淡水湖、盐湖
矿化度<1克/升的淡水湖;
矿化度为1~35克/升的咸水湖;
矿化度>35克/升的盐湖。
一般规律:有进有出为淡水湖、只进不出为咸水湖。
(进指降水、径流进入,出指径流流出)
1.按湖泊性质分类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1.按湖泊性质分类:咸水湖
1.咸水湖:①位于内流区;
②无河流与海洋相通
2、成因:①湖水的输出形式是蒸发;
②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
3、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
4、主要湖泊:青海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1.按湖泊性质分类:淡水湖
1、淡水湖:①位于外流区;
②有河流与海洋相通
2、成因:①湖水有进有出;
②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
3、主要分布区:东部平原湖区
4、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E73C50F6-922A-4375-9B97-2E04C093D63F}湖泊分类


特征
内流湖:①位于内流区;②无河流与海洋相通,湖水有进无出
外流湖:①位于外流区;②有河流与海洋相通
成因
①湖水的宣泄形式是蒸发;②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
①湖水有进有出;②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
主要分布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湖泊
青海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BCDE湖泊的类型(咸水湖、淡水湖),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咸水湖
A B C D E
淡水湖
咸水湖
淡水湖
淡水湖
1.湖泊概况
①湖泊的类型(按性质)
2.按成因分类:构造湖
内力挤压(断裂、断层、地堑而成)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2)特点:
湖岸平直、狭长
湖岸陡峻、
深度大
(1)成因: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构造湖
青海湖
艾丁湖
洞庭湖
呼伦湖
鄱阳湖
滇池
纳木错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火山口湖
火山喷发火山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2)特点:
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1)成因:
雷州半岛的湖光湖
长白山天池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冰川湖
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2)特点: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密集成群分布
(1)成因:
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芬兰、瑞典的湖泊、 高山地区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堰塞湖
由于地震、滑坡、冰碛或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形成
(2)特点:
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
(1)成因: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体
堰塞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堰塞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知识拓展-----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地震崩塌岩石等形成的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
山体滑坡体下落
堵截河床
形成水位渐长的湖泊
危害:堵塞物容易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灾,破坏性巨大。
尽早预测溃决时间、范围,制定解决方案
人工挖掘、爆破、拦截,引流降低水位
疏散下游居民到安全地区,严重需迁村
重建堤防、挡土墙,防止再生
较大不决堤且日后形成稳定的可建水电站
解决方法
危害
2.按成因分类:古泻(潟)湖(海成湖)
在浅湾、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地区而成的湖泊
(1)成因: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古泻(潟)湖(海成湖)
成因:
海迹湖是指湖泊原本为海洋的一部分,最终因为地壳运动、板块运动或泥沙淤积等作用,而最终和海洋分离而形成的湖泊,又称海成湖。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就是属于海迹湖,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与现在的黑海、地中海是连成一个整体的,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大陆漂移,使得里海从海洋分离出来,成为湖泊。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古泻(潟)湖(海成湖)
洪泽湖
太湖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风成湖
成因:“风”扬起沙尘,又将其抛下,堆积成高高低低的沙丘,沙丘间的洼地在,地下水及降水的补给积水成湖,即为风成湖
(1)成因: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59275071-3172-43C8-91CC-B3A3634267F6}成因类型
成因
中国湖泊例子
世界湖泊例子
构造湖
(断层湖)
地壳运动断裂拗陷,积水成湖
青海湖、纳木错、洞庭湖、鄱阳湖、巢湖、艾丁湖、滇池、
贝加尔湖、死海、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火山口湖
湖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镜泊湖
阿斯基亚火山湖(冰岛)
多巴湖(印尼)
堰塞湖
火山熔岩或滑坡堵塞河道而成
镜泊湖(黑)、五大莲池(黑)
巴尔喀什湖(哈萨克)
冰川湖
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纳木措、新疆天池
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
海迹湖
地壳上升与海分开
太湖、西湖
里海、咸海、洞里萨湖、乍得湖
2.按成因分类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2.按成因分类
{B8943947-53D8-441A-89E8-BA0B8B4521BB}类型
成因
中国湖泊
世界湖泊
侵蚀湖
冰川或风侵蚀洼地,积水成湖
罗布泊(属风蚀湖)
北美五大湖(属冰蚀湖)
冰碛湖
冰川堆积的洼地积水
日内瓦湖(瑞士)
岩溶湖
溶蚀洼地连地下河
草海(贵)
人工湖
人工修建的水库
三峡水库等
纳赛尔水库等
区域认知
一、湖泊的类型
{D7F11F6D-0E09-4116-9EF2-7B4DB54F79CB}湖泊
特征
湖盆特征
深度
内力作用
与外力作用
坡度
湖泊
水文特征
水位
气候
地形
河流
生物
土壤
人类活动
盐度
冰情
温度
含沙量等
区域认知
二、湖泊的特征
{BB883C73-F9ED-478A-A11F-8D98FF56CA87}湖泊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规律
盐度
降水越多,盐度越 。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 。
河流汇入,盐度 。
结冰盐度 ,融冰盐度 。
# 影响湖泊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
蒸发量
河川径流
结冰与融冰


降低
增大
减小
区域认知
二、湖泊的特征
4、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3F303B57-BAE9-4508-9591-666843BB273C}影响因素
内容
温度低
纬度高、海拔高、离陆地近、寒流降温
白昼时间短、受冬季风影响
冰层厚
结冰天数多
其他
因素
水的盐度
高:不易结冰;低:易结冰(河湖边河流注入)
水流动性
强:不易结冰(瀑布);弱:易结冰
水域封闭度
封闭度大,水体流动性差
风速
薄冰吹大风:不易结冰;厚冰吹大风:易结冰
水深及水域面积
水域大且水深:不易结冰(热容量大)
有地热(温泉)
不易结冰
区域认知
二、湖泊的特征
东部平原湖区
多外流湖
青藏高原湖区
东南部多外流湖,西北部多内流湖
湖泊的分布:我国有两大主要湖泊分布区。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1.主要湖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
(1)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
(2)我国五大淡水湖泊:
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 洪泽湖(苏)、巢湖(皖)
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3)主要问题: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人为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水污染。
区域认知
三、我国的湖泊
2.主要湖区——青藏高原湖区
(1)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3)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
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
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区域认知
三、我国的湖泊
湖泊的价值
①经济价值: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航运价值;
②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美化环境,减轻洪灾,降解污染,保护物种等。
③科考价值:生物科考,地质科考,水文科考等。
{B399F118-56A8-4EF5-B9B6-3D4D27390A5B}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三江源湿地)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蓄滞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区域认知
四、湖泊的功能
①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
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
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降低;
提供的水资源减少;
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
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湖泊原有功能弱化
对湖周边地区影响
对湖泊本身的影响:
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
区域认知
五、湖泊的存在的问题
湖盆淤积,湖泊萎缩;
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湖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入侵等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湿地;
加强保护湖泊的知识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治理湖泊污染,生态移民等。
②湖泊其他问题
③解决措施
区域认知
五、湖泊的存在的问题
资料:青蟹原本在我国东南沿海养殖,广受消费者欢迎。但青蟹养殖全年产量仅为16万吨左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位于内陆的河南延津县青蟹养殖成功实现量产。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具有发电、防凌、减淤、供水等系列综合效益。该水利枢纽在调水调沙过程中大量水沙资源直接入海,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引黄淤灌工程可以充分利用水沙资源,从而有效减少水沙资源的浪费。图1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2为引黄淤灌工程示意图。
探究一
(1)简述小浪底水库在防治黄河下游河段凌汛方面发挥的作用。
(2)简析引黄淤灌工程可充分利用水沙资源的原理。
(3)简述河南盐津青蟹养殖可以实现量产的原因。
问题探究
(1)结冰前,冬季水库下泄水流水温较高,进而使得水库下游一定距离的河道结冰期推迟并缩短;冰融化时,利用水库的蓄水进行水量调节,控制凌汛期河流流量,从而减轻下游凌汛威胁。
(2)能逐渐提高悬河两侧陆地高度,加固大堤,增加土地肥力,减少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适当开发利用悬河“砂”(抑制悬河盗采现象),也有效降低悬河河床;提供清水灌溉农田。
(3)盐津位于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含盐量高,使得地表水体含盐量高;农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
探究一
问题探究
资料: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承接流域内多条河流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长期以来由于鄱阳湖及周边河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沙石资源。由此产生的采沙行为对鄱阳湖及河道的水文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图左示意鄱阳湖①②两个采沙点位置,图右示意采沙点①处河道的变化(深色示意水域)。
探究二
(1)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的时间早晚,从我国雨带移动的及淤积的过程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说明采沙对河道形态的影响。
(3)分析①处河道形态的改变对枯水期鄱阳湖湖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究
(1)②早于①,我国雨带从南向北移,赣江流域先进入汛期,水量增大,带来大量的泥沙;因地形平缓,(受湖水顶托作用)在②河道处淤积。长江干流进入汛期较晚;长江水补给湖泊,入湖泥沙入湖在①河道处淤积。
(2)河岸崩塌,(边界不平滑,出现锯齿状河岸线)河岸线更曲折,河道加宽,河床变深。
(3)采沙使得河道变宽变深,枯水期湖水流出的速度加快,导致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易形成湖滨沙丘,加剧风沙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探究二
问题探究
资料: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黄金水道”之称。2022年,长江通航船舶多达12万艘。长江江面上航行的船舶多以柴油机为动力,日益增长的船舶数量威胁长江的生态环境安全。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之都”,每年近6万艘次的船舶在宜昌待闸、过闸。2023年,宜昌市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战略,大力发展船舶电动化,广泛建设岸电设施(船舶靠港、待闸期间停用自身燃油发电,改用陆岸电网的电力供应),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转型。近年来,宜昌市依托资源优势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探究三
(1)列举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具体表现。
(2)分析宜昌市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优越条件。
(3)与燃油船舶相比,说明电动船舶的优点。
(4)分析宜昌市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对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问题探究
(1)我国最长河流,通航里程长;通航吨位大,大吨位航道长;支流多,航运网络发达;沟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连接大海(太平洋),便于实现河海联运;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含沙量较小,淤积状况较轻。
(2)临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吨位高、船舶多;邻近三峡水电站,电力资源丰富、成本低;水电产业发达,电力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依托三峡,经济较为发达,具有资金、技术支持;政府提出先导区战略,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大。
(3)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于能源安全;减少尾气、废水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保护长江及沿岸环境;降低能源成本,从而降低船舶运行成本;减轻船舶自重,增大载重量,提高有效吨位。
(4)为电动船舶提供关键设备,促进电动船舶生产;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电池成本,从而降低电动船舶生产成本;扩大电动船舶的生产规模,推动“电化长江”的普及;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推动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宜昌电动船舶产业知名度,形成地域品牌效应。
探究三
问题探究
资料:青海湖位于多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处,周边高山环绕。形成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淡水湖,构造运动使原来流向黄河的河流堵塞,形成倒淌河,湖水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后期因气候变化,青海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图(a)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图(b)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五
(1)结合青海湖的形成和变化,简要还原青海湖湖水性质演化的过程。
(2)与图示②时期相比,说明④时期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
(3)请从滩坝的砂砾磨圆度和分选性两个角度,指出多条滩坝的特点。
(4)在多条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分析青海湖湖岸线的变迁。
问题探究
(1)初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盆),周边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且湖水通过东(南)部河流外泄,以淡水为主;后因东部隆起抬升,外泄通道堵塞(形成倒淌河),青海湖演变成内流湖;(蒸发和径流汇入)导致盐分不断累积,湖水盐度上升,逐渐由淡变咸。
(2)与②时期相比,④时期湖面水位高,且维持时间长,沿岸流和波浪作用较强,故滩坝规模大。
(3)不同时期的沿岸流和波浪的强度不一,携带和沉积的物质粒径存在差别,砂砾分选性较差;滩坝经流水搬运沉积而成,搬运过程中砂砾被不断磨圆,磨圆度较高。
(4)在相对稳定的沿岸流和波浪影响下,砂砾稳定沉积而成单一滩坝,此时湖岸线也相对稳定;而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不稳定,时进时退;现今湖平面低于历史时期,说明青海湖面积在缩小,故湖岸线向湖泊方向退缩。
探究五
问题探究
主要湖泊分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湖泊名称
所在省区
水质
海拔(米)
面积(平方千米)
深度(米)
成因类型
青海湖
青海

3196
4635
28.7
构造湖
兴凯湖(界湖)
黑龙江

69
4380
10
构造湖
鄱阳湖
江西

21
3583
16
古代大湖遗址
洞庭湖
湖南

33.5
2740
30.8
古代大湖遗址
太湖
江苏

3
2420
4.8
海迹湖
呼伦湖
内蒙古

545
2315
8.0
洼地积水
洪泽湖
江苏

12.5
2069
5.5
河流出海口堵塞
纳木错
西藏

4718
1940
35
构造湖
湖泊的类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