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地理教学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共1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地理教学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共1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22: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9张PPT)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O4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现状,内外流区分界线。
2.能准确判断我国河流类型,咸(淡)水湖
3.知道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目前开发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能分析其原因。
目 录
COTENT
一、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三、中国的湖泊
0 1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3.水系:由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排水系统。
5.流域、流域面积:
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河流地面集水区的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受地形影响)
水系和流域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黄河、汉江、渭河等),供给外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4.外流河
不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如塔里木河等), 供给内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内流区域
5.内流河
河流的类型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祁连山
内流区:位于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占不到5%全国河流总水量;河流补给形式主要是冰雪融水,夏季为汛期
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占95%的全国河流总径流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夏季,东北河流有春汛
分界线: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思考2:我国内流河、外流河分别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
西北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河流流程短,深居内陆,距海远,多内流河;
东南部:季风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流程长,距海近,多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探究:为什么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流量小;河流流程短,距海远,且受高大山脉地形的影响,多内流河;
季风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流程长,距海近,多外流河;
西北部
东南部
(外流河)
(内流河)
关键词:海陆位置 气候条件 地形地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①据图分析外流区中的松嫩平原内流区形成的原因。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加上地势低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②据图分析内流区中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外流区形成的原因。
额尔齐斯河受冰雪融水和降水影响,补给水量大;
流域内受地势影响,南高北低,向北汇入鄂毕河,最终注入北冰洋。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③据图分析外流区中的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形成的原因。
在地形上,四周比内部高;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风沙大;
河流稀少,多时令河,内陆湖盆是其归宿( 水平衡和地形两方面共同造就了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④读图解释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的原因。
距海较远,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河流中的河水易蒸发渗漏而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
地形往往较为封闭,不易流出。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两水两量两期
思考一:水文特征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表述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1)水位的季节变化
(2)水能的丰/歉
(3)径流量的大/小
(4)含沙量的大/小
(5)结冰期的长短和有无
(6)汛期的长短和有无
流量和流速决定
补给类型、流域面积
植被、土质、地形、降水、人类活动
最冷月均温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7)特殊水文现象:凌汛、地上河、断流等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2. 水系特征(河道的特征)
是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水系常以它的干流或注入的海洋、湖泊命名。
①河流的流向、流程;
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的数量、河网密度;
④水系形状;
⑤落差或峡谷的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关系最为密切。
(1)涵义:
(2)描述的角度
地形地势
相对高度
倾斜方向
山脉走向
表层岩性
地质构造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向心状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
放射状
(海南岛)
树枝状
(长江、亚马孙河)
扇形状
(海河 )
水系形状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思考二:结合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表格
地区
径流量
汛期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成因
东北地区(黑龙江等)
汛期较长(小春汛、大夏汛)
流量较大
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含沙量小
结冰期长
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春季积雪融化,夏季雨季较短,森林茂密,纬度较高,气温低 。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思考二:结合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表格
地区
径流量
汛期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成因
华北地区(黄河、海河等)
汛期较短,夏汛(黄河有凌汛)
流量较小
较大
含沙量大
结冰期较短
经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区,流域内植被较差,雨季较短,位于暖温带、中温带。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思考二:结合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表格
地区
径流量
汛期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成因
南方地区(长江、珠江等)
汛期长,夏汛(珠江有台汛)
流量大
较小(雨季长)
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流经流经湿润区,植被较好,雨季较长,大部分地区在1月0℃等温线以南。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思考二:结合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表格
地区
径流量
汛期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成因
西北地区(塔里木河等)
夏汛(7-9月)
流量小,冬季有断流现象
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含沙量大
有结冰期
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小,植被条件差,冬季温度在0℃以下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东北地区河流:
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次之,冬季封冻,有春汛和夏汛。

华北地区河流:
几乎全部靠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有限,冬季封冻,有夏汛,春季缺水。

华中地区河流:
大部分靠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次之,梅汛明显,夏汛特别突出。

东南沿海地区河流:
靠雨水补给,具有显著的台风汛和春夏汛。

西南地区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岩溶地下水次之,洪枯季节特别明显,有夏秋汛。

蒙新地区河流:
大多靠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次之,径流极为贫乏,平时枯竭,雨季有水。

西北高山地区河流:
以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有夏汛及冬季枯水。

青藏高原地区河流: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雨水和地下水补给次之,冬季河流大多封冻,夏秋形成汛期,冬春水量很少。
水文特征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代表河:黑、松 代表河:辽海黄 代表河:长、珠 特征 原因 特征 原因 特征 原因
流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流经森林茂密、湿润半湿润区
丰富
较短 、季节变化小


冬季长、气温低
春季积雪融化成春汛、夏季风影响成夏汛
较小
短、季节变化大
较短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冬季较短
雨季短
流经半湿润
半干旱区
很丰富
流经降水量大的湿润区
降水多且雨季长
长、季节变化小

冬温在0oC以上
植被保护较好

森林茂密
积雪融水
雨水
气温越高、积雪量越大,水量越大
汛期在春季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雪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措嘉冰川 西藏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
青藏和西北的高山常见
大气降水
雨水补给
降雨越多,水量越大
汛期在雨季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世界多数河流主要补给源
千岛湖 杭州
湖泊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湖水位高于河水位,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反补给湖泊
较普遍较稳定的补给源
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反补给地下水
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源
(月)
(月)
(月)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 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不连续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变化的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变化的原因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河流汛期
夏汛
春汛
夏汛
流量大的夏汛
时间长的夏汛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海拔:
潜水位:
潜水埋藏深度:
h
L
H
L=H-h
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潜水位线
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汛期:河水补给潜水
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水
50
51
50
51
等潜水位线
等潜水位线
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
0 2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巴基斯坦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一: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表格
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Km2
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m3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发源地: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各拉丹冬雪峰
注入海洋
——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Km2
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m3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读图查阅:
①在图中找到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②在图中找到长江的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分界。
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长江
支流多,南北分布较广,该区为季风气候,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干流在短时期内出现大洪峰的概率较低。
从水系特征分析历史上长江特大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概况 长江
发源地
注入海洋
长度
上、中、下游分界点
支流
流经的省区
流经的地形区
水文 特征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青海省)
约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东海
上中游:宜昌(湖北)中下游:湖口(江西)
北面: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
南面:乌江、沅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11个(青、藏、川、云、渝、鄂、湘、皖、赣、苏、沪)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支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对干流起调节作用
下游: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水流缓、航运便利
长江
虎跳峡
三 峡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二:分析长江流域被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
上游
中游
下游
落差
水量
一二阶梯交界处,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长江上游
Water resources richness and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度及水利开发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上 游 河 段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在干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和水电站
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
水能开发的条件
落差
水量
一二阶梯交界处,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思考:长江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
长江上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中游
中游:多曲流”九曲回肠”,多支流,多湖泊
长江中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位于鄂渝交界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长江西陵峡段
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效益
长江中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材料:长江中游流经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其中的荆江河段是指从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县城陵矶段,总长度约为360千米,河道弯曲,“九曲回肠”之称,其河床也高于两岸陆地,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下图是荆江河段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荆江段洪灾频繁的原因?
洪灾发生的机制-来水>去水
自然原因: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且水土流失加剧;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加上泥沙淤积湖床,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人水争地”现象突出。
长江中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防洪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修建水库
退田还湖
植树造林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建立健全洪水预警系统
防洪保险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制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
长江中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探究: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得益于哪些因素?
长江中游
自然原因
①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宜宾以下);
②地处湿润地区,流域降水量大,流量大;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平稳;
④我国第一长河,江阔水深,流域面积广,通航里程长;
⑤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河网。
社会经济原因
⑥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⑦长江与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便于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减轻横向铁路运输压力;
⑧与铁路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特点。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下游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长江下游





开发重点
航运
主要问题
中游:洪涝灾害、水污染
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泥沙淤积
主要措施
中游:整治河道,退田还湖,兴修水利,治理污染
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加强水污染防治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①气温:水库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会减小。
②湿度:水库水面较大,使得蒸发量增加,水库上空及周边的空气湿度增加。
③风:由于水库水面和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产生湖陆风。
④雾:水库下游河段,由于水库中较高水温的水下泄,使得水温差较大,产生雾。(如在北方,可能会产生雾凇)
1.对大气圈的影响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① 河床变化:修建水库后,大坝下方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下蚀作用加强;大坝拦截泥沙,产生“清水下泄”效应,清水相比浊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强,下游河道河床高程变低。
② 沉积颗粒变化:下游河道侵蚀加剧,由于细颗粒物先被带走,因此留在原河道的颗粒物粒径变大。
③ 下游水位变化:河床变低之后,河流水位(水位取决于径流量大小和河床高程)有可能会下降。
2.对水圈的影响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④ 调节径流:对下游河段有削峰补枯的作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得河流下游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水库会削减洪峰的峰值流量,延缓洪峰到达的时间。
⑤ 改变水文:存在结冰期的河流,水库附近由于河水流动性强且水库深部水温较高,因此水库下游河段不易结冰。
⑥ 上游水位变化:水库上游水位上升,河面展宽,提高航运能力
2.对水圈的影响
温带大陆气候,电站下游不结冰。
美国圣劳伦斯河
丰水期流量减少
枯水期流量增加
洪峰值下降且延后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增加地震、滑坡、库岸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率,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①诱发地震:大型水库,若下方有断裂带等不稳定地质构造,有可能会诱发小型地震。
②引发滑坡:水库蓄水后,导致上游河段两侧水位上涨,浸润两侧岩体,有可能对岩层软弱面起到润滑作用,诱发滑坡。
3.对岩石圈的影响
水下基岩渗漏
水下有断裂带
岩层被水浸润
地震
滑坡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①影响某些鱼类的洄游。
②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生物栖息地: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没某些生物的栖息地。
③水体富营养:水库库区内的水流动性减弱,有可能导致有机质积累,有机质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水生动物的数量减少,而水面植物的数量有可能会增加。
④传播疾病:水库使得上游河段水面扩大,流动性减弱,可能导致蚊虫增加,传播疾病概率增加。
4.对生物圈的影响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影响
①供电:大型水库往往和水电站同时建设,可以发展地区经济,增加电力供应。
②灌溉:为库区周围和下游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实现农业稳产、增产。
③改善航运条件:库区上游地区水深增加,河道拓宽,库区的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增加;原有港口的水深增加,可停泊的船只吨位提升,港口规模扩大;港口数量增加,所覆盖的经济腹地变大。
④发展水产养殖业:农业多元化。
⑤发展旅游业:如水上游乐项目,增加经济收入。
⑥地下水位上升(不利):库区周围若有地势较低的水稻田,有可能导致排水不良,造成单产减少。
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地质灾害:
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可能性增加
(2)生态问题:
①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②上游流速减慢,水质恶化
③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④地下水位上升,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
⑤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滋生,给人们健康带来影响
(3)社会问题:
①移民工程量大
②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文物古迹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长江三峡翻坝运输示意图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思路
开发重点 主要问题
上游 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 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中游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洪涝灾害严重
下游 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
长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一:结合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表格
流域面积:
约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约48亿立方米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各河段主要特征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概况 黄河
发源地
注入海洋
长度
上、中、下游分界点
支流
流经的省区
流经的地形区
水文 特征
巴颜喀拉山脉
约5464千米,我国第二长河
渤海
上中游:河口(内蒙古)中下游:桃花峪(河南)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泾河
9个(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河口
桃花峪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塑造平原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塑造景观:塑造了壶口瀑布等美丽的自然景观
黄河的贡献
黄河
凌汛,俗称冰排,是由于冰凌阻水引起的江河涨水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兰州到内蒙古磴口附近、郑州花园口到入海口两个河段,河水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每年立春前后,上游河段纬度位置较低气候转暖期早,河面结的冰凌已经融化,而纬度位置偏高的河段气温偏低,仍在封冻着。这样,上游流下的冰块就常常被阻塞在尚末开始融冰的河段里,形成冰坝。河水水位被冰坝壅高,若防御不力,就会决溢成灾,称为“凌汛”。冬季河流结冰时,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发生。
黄河上游
“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和对策的逻辑思维示意图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地上河”
思考:黄河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根治黄河?
下游“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水患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
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黄土土质疏松② 夏季多暴雨③ 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制度,开矿等
黄河下游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的忧患
忧患 措施
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中游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打坝淤地;兴修水利
下游 “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加固大堤;调水调沙;疏浚河道
水量小,出现断流 宣传节水;
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价
凌汛(上下游)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二:读图4.12,描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现象具有什么特征
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三: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断流后的影响
自然原因:
黄河断流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断流后的影响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黄河壶口洪水淹没冲毁道路
主河道变为沙带
对主河道的影响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断流后的影响
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黄河断流,农田旱灾
对河流沿岸的影响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黄河断流后的影响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黄河三角洲景观图
黄河三角洲湿地成群东方白鹳
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思考五:结合下图,说出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和泥沙的主要来源
1.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
2.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
治黄的关键:
治沙
治沙的措施:
调沙减淤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中游的黄士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侵蚀区(黄土高原)需减少入河泥沙量
堆积区(华北平原)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黄河治沙的措施:调沙减淤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在沟谷两侧的坡地实施各种工程性措施可以减轻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作用。
在沟谷中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
1.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1.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储水和护坡的鱼鳞坑
淤地坝
谷坊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种生物措施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
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还草
2.生物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3.耕作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沿等高线耕作
留茬少耕、免耕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治理方针: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对下游地区河道减淤
时间:雨季(汛期)来临之前。
原因:腾出库容,做好雨季(汛期)防洪准备;清淤下游河道,增大雨季(汛期)泄洪能力;此时下游河流水位低,冲沙减淤效果好。
思考六:小浪底水库冲沙减淤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对下游地区河道减淤
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对下游河道实施全线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泥的泥沙送入大海。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概念
指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产生
条件
河流会结冰
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凌汛
黄河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主干西江的上源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乌蒙山,向东南流经途中汇入各江后注入南海
流经主要地形区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长度:2197千米
流域面积:4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中国第二
珠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珠江口“咸潮”的治理: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以冬季最为严重。
形成原因:
枯水期河流水位低( 冬末春初上游来水量减少,
江河水位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天体引力引起海水的涨潮;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海淡水减少;
滥采河砂致使河床严重下切。
三江汇集、八口入海
珠江
中国河流的开发治理
咸潮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的盐度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
影响工业生产,水的盐度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
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治理措施: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和咸潮的同步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通过统一调度,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流量,通过调水以淡压咸;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咸潮危害。
珠江
构造湖
火山口湖
堰塞湖
冰碛湖
LOGO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LOGO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LOGO
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
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
LOGO
海拔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是吐鲁番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
LOGO
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
中国最大的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湖水盐分饱和,结成15米厚的盐层。储盐量250亿吨,估计可供全世界人民食用一千年以上。
我国最大的火山湖: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还要蓝;冬冻冰面雪一样的白,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国、朝鲜两国的界湖。
0 3
中国的湖泊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中国的湖泊
淡水湖(外流湖):位于外流区,有河流与海洋相通,湖水有进有出,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而稳定(盐度<1‰)。
咸水湖(内流湖):位于内流区,无河流与海洋相通,湖水的排泄形式是蒸发,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盐度>1‰)。
①湖泊的类型(按性质)
湖泊的类型
中国的湖泊
内流湖
外流湖
咸水湖
淡水湖
湖水输出方式
蒸发
外流河流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分布区
湖水性质
类型
中国的湖泊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
中国的湖泊
①东部平原湖区: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省南部。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这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全区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我国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中国的湖泊
②青藏高原湖区: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全区湖泊面积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仅西藏自治区就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绝大多数属内流湖,咸水湖。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
中国的湖泊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中国的湖泊
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构造湖 地壳运动断裂坳陷,积水成湖 湖岸坡陡,水深,面积大 青海湖、鄱阳湖、巢湖、艾丁湖
火山湖 火山口积水成湖 多为圆形,湖岸较陡,湖水较深 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
堰塞湖 火山熔岩或滑坡堵塞河道而成 堰塞堤坝较不稳定,易决堤引发洪水 镜泊湖(黑)、五大连池(黑)
河成湖 河流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 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 牛轭湖
湖泊的成因
中国的湖泊类型成因特点举例风成湖风蚀洼地积水而成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一般湖泊规模小,湖水较浅月牙湖(敦煌)冰成湖冰川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天山天池海成湖海湾被河流泥沙沉积包围,与隔开西湖岩溶湖流水溶蚀可溶性岩石所致草海(贵州)人工湖人工修建水库三峡水库湖泊的成因
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 曲登尼玛冰川和冰川湖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温”
由于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升温降温的速度慢,使湖面上气温变化较周围陆地缓和,导致冬暖(冬季湖水结冰释放热量)夏凉。
②湿度和降水的影响:如夜雨
湖面上湿度大,水汽充足。夜晚湖面温度比路面温度高,气流以上升为主,夜雨多于昼雨。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1)对气候的影响
③湖泊对大气运动“风”的影响—— “湖陆风”
白天陆面温度高于湖面,风向从湖吹向陆;夜间陆面温度低于湖面,风从陆吹向湖;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陆风,湖陆风对沿湖陆地的气候有调剂作用。
对于更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而言:
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风经过湖面,狭管作用强,风力加大;(狭管效应)
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遇地形阻挡,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大湖效应)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流灾害。图10示意洪泽湖及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以及与上游流域洪流灾害的关系。
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泥沙量大;(2分)洪泽湖湖面宽广,水量速度缓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2分)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2分)
关系:(淮海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了上游流域洪涝灾害。(4分)
(2)调节径流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3)湖泊对生物的影响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①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②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①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②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③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4分)
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3)水产养殖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分)
(3)水产养殖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 A 城 首都 B 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 L 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6分)
湖泊与外流河相连(2分),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2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阐的湖水充足(2分)。
(4)对航运的影响
湖泊的效益
中国的湖泊
1.湖泊生态效益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5)发展旅游
吃: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
穿: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
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
住: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行: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
湖泊的效益
总结: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提供淡水
调节气候
生态效益
调节径流
减轻洪涝
美化环境
净化污染物
水产养殖
经济效益
发展航运
科考价值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发展旅游
生物科考
地质科考
水文科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