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又是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所以要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内容要求】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3.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4.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5.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6.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认识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综合思维:掌握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地理实践力: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初步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并对地理实践的重要途径(地理调查和野外考察)有所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能运用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
3.学会在情境中使用地图,根据使用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
难点: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国庆假期,小明同学打算去湖南省常德野生动物园看美丽的火烈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明同学快速找到火烈鸟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要让地图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掌握它的‘三大密码’——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些密码!” 通过真实情境引发兴趣,渗透地理实践力。
学会使 用地图 (一)方向:地图的“指南针” 展示两幅地图:①普通地图(无指向标)、②有指向标的地图。 提问:“找出这两幅地图在表示方向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归纳总结: 无指向标: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 实践演练: ①展示普通地图(无指向标),设问:A点在C点的什么方向 (正西方向) B点在C点的什么方向 (西南方向) ②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设问,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东北方向) B点在C点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向) 教师提问:在野外,我们怎样确定方向呢 学生阅读教材P9页内容,并回答。 多媒体展示: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 承转:找到方向只是第一步,想知道实际距离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比例尺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比例尺:地图的“缩放尺” 活动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教材P10中关于“比例尺”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的程度。 写出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2.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教师讲解比例尺三种表达方式的转换。 实践演练:写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形式。比较一下,哪个比例尺大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1∶3 000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40千米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比例尺大小比较时全部换算成数字式比例尺再比较,数字式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通过对比观察和实际操作,突破方向判读的难点,强化区域认知能力。 结合数学计算培养综合思维。
学会使 用地图 2.数字式比例尺,分子、分母换算成相同单位:cm。 3.单位换算:千米 厘米,加5个“0” 米 厘米,加2个“0” 活动2 展示教材图1-26和图1-27 提问:1.哪幅地图的比例尺更大 哪幅地图的范围更大 哪幅地图的内容更详细 2.量一量图上北京到天津的直线距离,算一算它们大约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①在相同图幅的情况下,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大,呈现的内容较简略,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小,呈现的内容较为详细。②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大约1厘米长,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大约100千米。 承转:有了距离和方向,如果看不懂符号,就像拿到藏宝图却读不懂暗号。图例就是破解暗号的密码本! (三)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 活动:比比看,看谁记得又快有准,限时三分钟,举手抢答! 展示教材图1-28(常见图例),学生抢答符号含义(如“”代表山峰、“”代表铁路)。 (四)讲解不同类型的地图 介绍常见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政区图等),并展示相应的地图实例。 活动:完成课本P15任务一,结合补充材料,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地图:比如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外出旅游,确定旅游路线,应选择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发地点,应选择世界政区图;要了解中国地形,应选择中国地形图;要想了解北京,应选择北京市城市图;商场购物,应选择商场导购图。 承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地图。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学习地理呢 请大家翻开教材P13~14,自主阅读并思考,寻找学习地理的其他有效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多媒体展示: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 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符号设计与信息解读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地图是我们的关键工具。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它们帮助我们在地图上准确地定位、量算距离以及识别各种地理事物。我们还探讨了除地图外,收集地理信息的多种途径,比如阅读地理书籍、观看纪录片等。
课堂练习 2024年5月,长沙县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某学农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读该学农基地平面图,完成1~3题。 1.要设计从学校到学农基地的行程路线,需参考 (C) A.长沙县气候图 B.长沙县地形图 C.长沙县交通图 D.长沙县水系图 [解析]要设计从学校到学农基地的行程路线,需要参考的是长沙县交通图,长沙县气候图、地形图和水系图对行程路线的设计帮助不大。 2.据图判断,学生食堂位于科普展厅的 (C)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看出,学生食堂位于科普展厅的西北方向。 3.学农教室和报告厅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实地直线距离约为60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D) A.1∶10 B.1∶100 C.1∶1 000 D.1∶10 000 [解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学农教室和报告厅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600米,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则比例尺为6∶60 000=1∶10 000。
教学反思 教学时需关注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情况,尤其比例尺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及时辅导理解困难的学生。课堂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比例尺),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