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23: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8张PPT。第六单元——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标要求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栏目索引
CONTENTS PAGE 1.清末“新政”
(1)目的:对外 ,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维持其专制统治。
(2)内容:改革 、 、 ,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等。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一、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取媚洋人官制兵制学制(3)评价
①没有涉及 的变革。
②在实施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促使人民不断反抗,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2.预备立宪
(1)目的:遏制蓬勃发展的 。
(2)结果:成为一种 ,统治更加孤立。政治体制革命形势骗局名师点拨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大体出自戊戌变法,但实质却不一样。①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民主革命的兴起
(1)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人物: 、 、 。
②内容: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 国家。章炳麟陈天华邹容民主共和(2)革命组织的建立
①团体: 、 、 等。
②政党: 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将其政治纲领阐发为“ ”。
2.民主革命的发展
(1)革命党人与 派论战,推进了 思想的传播。
(2)革命党发动一系列 ,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同盟会三民主义保皇民主革命起义3.民主革命的高潮: 。
4.民主革命的结果:成立 ,清王朝结束。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1.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1)武昌起义后在“ ”的伪装下,扶植 。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采取 、 和
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袁世凯夺权。
2.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接任。严守中立袁世凯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孙中山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运动。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创建了 ,使 深入人心。
②众多的志士仁人显示了可贵的 。
③局限:没有完成 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民主革命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斗争精神反帝反封建名师点拨 革命派、清政府、袁世凯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新政”客观上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队伍也得以发展,国外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也大量涌入,这都进一步加速了清朝反动统治的瓦解,加之“新政”实行过程中大量增加捐税使阶级对抗加剧,也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比较
(1)相同点
①三次运动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
②都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
③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
④它们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不同点
①它们发生的年代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②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
③目的和性质不同;
④三次运动的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
⑤就影响而言,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探问题材料一 1901年,因八国联军侵华而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公开打起两年前拼死反对的“变法维新”旗号,宣布实行新政。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其中关于“君上大权”的共14条,后附臣民义务9条。宪法大纲以“大权统一朝廷,庶政公请舆论”为宗旨,宣布皇帝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议院的任务是“协赞”立法。(1)“新政”的性质是什么?答案 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2)为什么说“新政”具有客观的进步性?答案  “新政”的举措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和目的。答案 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4)如何评价《钦定宪法大纲》?答案 积极方面: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具有进步性;消极方面: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力很大,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相去甚远。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使部分立宪派转向革命。教方法
图示清末新政主题二 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民国政府的成立,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
2.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的扶植。
(2)清政府对袁世凯的重用。
(3)袁世凯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武装,玩弄反革命手法。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探问题材料一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 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待何言!
——《孙中山资料选集》(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当时形势是怎样的?答案 态度: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形势: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立宪派旧官僚乘机进攻革命派。(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此主张?答案 主张:实业救国。评价: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的艰巨性认识不足。(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原因: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国内反革命阶级与帝国主义勾结。教方法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③同盟会软弱无力。④没有自己的武装。
客观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袁世凯反革命的两面手段。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教训
①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必须有坚强的正确的革命政党。③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发动人民群众。④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⑤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1.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新政”,结果是(  )
①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②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③清政府仍处在困境之中 ④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解析 清末“新政”实施的时间是1901~1905年,引起立宪派分化的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
答案 B2.观察下图,图中的内阁(  )1911年清政府责任内阁成员合影①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产物 ②从人数上看皇族与汉族平分秋色 ③其设立导致了立宪派的分化 ④从事实上说明清政府在玩弄骗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在清政府设立的“内阁”中,皇族占7人,该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C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解析 本题考查政党的概念,要求学生弄清中国同盟会是否具备了资产阶级政党的特征,即是否有明确的纲领、领导人和组织系统。选项中只有D项阐明了这一问题,故此题答案选D。
答案 D4.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的共和制度是在各种势力的相互妥协中诞生的。这些妥协包括(  )
①民族资产阶级与北洋军阀的妥协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妥协 ③民族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妥协 ④晚清统治者与北洋军阀的妥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并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运动。在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中,农民阶级甚至还不了解什么是革命。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将带③的选项排除。
答案 D5.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是指(  )
A.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
B.西方国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C.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
D.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解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要求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的教材知识再认“失败”的含义:辛亥革命是一场更加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推翻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赶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能称之为成功,否则即为失败。
答案 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答案 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答案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学思之窗
1.想一想:清政府为什么颁布这样一个“宪法大纲”?(教材第83页)
提示 20世纪初民主革命蓬勃发展,清政府决定实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大纲”是其重要的举措,目的是为“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借“立宪法”之名继续加强封建专制集权的国家机器,保障“君上大权”,遏制并消灭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2.请思考,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材第85页)
提示 (1)封建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武昌起义后,许多省份是由立宪派和封建旧官僚相勾结控制地方政权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与妥协性决定的。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6页)
一、本课测评
1.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预备立宪”?
提示 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的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以“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2.简述辛亥革命志士反封建专制斗争的主要历程。
提示 思想斗争方面,20世纪初章炳麟等,号召人民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民主义;革命党人与抵制革命的保皇舆论进行论战,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成立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和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最终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二、学习延伸
思考“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间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议论文。
提示 开放性试题,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