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作业
一、选择题
1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01年”。从1901年开始,清政府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2对清末统治者正式从1906年开始的宪政改革,传统观点皆以“骗局”二字加以认定。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的史实是(  )。
A.规定“预备立宪”的期限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D.“皇族内阁”的建立
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最终建立“皇族内阁”,大权集中到皇亲贵戚手中,充分表明这是一场骗局。
答案:D
3《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它们都(  )。
①倡导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要求取得民族的独立 ③渴望通过改良来拯救中国社会 ④主张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题目提供的作品都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刊。20世纪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反对改良。当然,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认识到农民阶级重要性的程度。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4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发展。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国家领土变化
B.国家性质变化
C.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解析: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即国家性质。材料中清王朝的国旗被中华民国的国旗所取代,说明清王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出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B
5“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天津
解析:从题目给定的材料来看,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辛亥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答案:C
6周恩来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巨大的影响”指的是(  )。
A.迫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C.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D.推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解析: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答案:B
7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的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和真正民主的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可怜购得假共和”,就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答案:C
81912年3月10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看到与会者百余人,“内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辫者,有无辫者,有红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头,五光十色,不一而足”。上述材料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②袁世凯政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③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④英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参加仪式者虽然形态各异,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代表社会各阶层,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2010·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 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参考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思想家:卢梭。
(2)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