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6 20: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9分)【感受万物生长】
小齐同学准备了以下文字请你欣赏,并完成下列各题。
光阴如潺潺流水,转瞬即逝。告别五年级,也是告别了懵懂天真的童年,仿佛明媚的春光突然结束,进入炽热美丽的夏季。回望那些萦系于岁月里的温xīn ,回忆那些缥缈美好的画卷,感受yùn 含在童年每一寸光阴里的欢乐与惆怅。这个急遽变化的夏天,注定让我们泪潸潸,但我们也将在更广袤的知识原野上信马由缰,坚韧不拔,演绎又一段追风少年的传奇。
听夏,让心融进【甲】的夏日,倾听夏虫的低吟,体味雷雨天的【乙】、雨声伴奏,真是一种【丙】的享受。①万物在这个季节里绽放、生长。②夏天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尽的生机。③夏季是滋养万物生长。④春天呵护哺育的生命,经过了夏天,才算真正长成了。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ì 罄 蕴 suí shān
B.jí 罄 孕 suí cén
C.jí 馨 蕴 jù shān
D.jì 馨 孕 jù cén
(2)下列词语无法填入语段(甲)(乙)(丙)任何一处的是    
A.饶有趣味
B.狂风怒号
C.生机勃勃
D.强壮有力
(3)语段中划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第     句有语病,修改为     。
2.(8分)【漫话节日风俗】
(1)春节期间,爷爷买回了一副对联,但却不知如何正确地粘贴在门上,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先将词语组合起来,再帮助爷爷进行粘贴。
词语:兆丰年、白雪红梅、和风细雨、辞旧岁
上联:   
下联:   
面对大门时,上联贴在     手边,下联贴在     手边。(只需要填写“左”或“右”)
(2)春节期间,人们常常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家里要装饰布置,请你根据谐音祝福的习俗,帮妈妈选一个物品挂在墙上,并说明你的理由。
知识卡片 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备选物品
3.(3分)【阅读红色经典】
小语同学准备的《林海雪原》之“抓特征,猜英雄”阅读展板,请你填写。
A     精通绿林规矩和土匪黑话,胆识过人,心思缜密。 B     代号203,曾在烟台营救过被叛徒出卖的地下党同志。 C     小分队在夹皮沟苦练滑雪技术时担任教练。 栾超家 攀登武艺高强,人称“猴登”。
4.(4分)阅读《朝花夕拾》后,同学们了解到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书中记录了鲁迅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请你列举其中一位,说明他(她)对鲁迅先生的重要影响。
5.(6分)【探究文化符号】
下面是小齐和小鲁的对话,请你补充。
小齐: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①    ”中的“河汉”即与牛郎织女神话相关,借它来比喻人间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小鲁:王建《十五夜望月》)中“②    ,③    ”的“桂花”让人联想到那广寒宫中被清寂打湿的桂花树、那树下白兔、挥斧的吴刚、“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写出了望月怀人的深挚情感。
小齐:虞世南《蝉》中“④    ,流响出疏桐”的“清露”暗示诗人具有清廉、高洁的品质。
小鲁:李贺《马诗(其五)》中“⑤    ,⑥    ”的“钩”,让人联想到“吴钩”,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阅读与鉴赏(共60分)
6.(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阳关曲 中秋月①
苏轼
幕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B.“玉盘”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C.后两句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聚散无定,富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但也富有哲理,耐人玩味。
D.本词通过对中秋之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无法相聚的感伤和对未来相聚的期许。
(2)“暮云收尽溢清寒”中的“溢”好在哪里?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①,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②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③。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④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⑤,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⑥曰:“汝得之矣!”
————《列子》
【注释】①瞬:眨眼。②偃卧:仰卧。③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④眦:眼角。⑤牖(yǒu):窗户。⑥高蹈拊膺:跳脚拍胸,表示激动。
(1)下列对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中的“虽”,与《学弈》中“一人虽听之”中的“虽”意义和用法相同。
B.“以告飞卫”与“以睹余物”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浸”在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义项:①泡在液体中;②渗入;③逐渐;④同“侵”,侵略;“旬日之间浸大也”中的“浸”的意项应选③。
D.“高蹈拊膺”中的“膺”与成语“义愤填膺”中的“膺”意思相同,都是“胸膛”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B.飞卫告诉纪昌学射箭最重要的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C.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来练习不眨眼睛。
D.纪昌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相应的字母写到下面。不超过三处。
旬日A之间B浸C大也D三年E之后F如G车轮焉
(4)翻译下列句子。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5)选文中飞卫的教学与课文《关尹子教射》中关尹子的教学有何不同?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的四合院
材料一
四合院,顾名思义,“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就是合拢、围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典型。
材料二:
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通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
如图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例,鸟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构成。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还有一道门,叫垂花门…
(看图指引: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材料四: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而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1)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为完成“介绍四合院的构成”这一阅读任务,我们应重点阅读的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
B.材料二和材料三
C.材料一和材料三
D.材料三和材料四
(2)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的原因是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
B.标准四合院包含北京四合院所有必要特征。
C.三进四合院的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宅门。
D.标准四合院由四间房屋和一个庭院组成。
(3)如果你是小导游,请结合材料三,按照图片中A、B、C、D、E的顺序带领游客游览三进四合院,请填写以下游览路线图。
A.    →B.    →C.    →D.    →E.   
(4)请认真阅读材料四,概述北京四合院的起居优点。(至少两点)
9.(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年货
许锋
①当我告诉母亲我会回老家过年时,她便忙碌了起来,迅速下楼,去超市采购物品。我跟她说,别急,过年还早呢,哪能提前一个月备年货。我心里想的是,这么早买肉买鸡到时候吃也不新鲜啊。她居然还准备早早地把肉剁成馅子,拌上菜冻上,年三十或初一早上包饺子。
②在母亲的生活经验中,过年是要提前备一些吃食的,鸡鸭鱼肉多多益善。鸡鸭鱼是后来的事,早先只有肉。肉买回来,她先把大部分剁碎,炒成臊子,为了保质,多多放盐,齁(hōu)咸。一坛臊子能吃大半年甚至一年,经历春夏秋冬。
③豆腐也必须备上。母亲年轻时自己磨豆腐,手摇磨盘,一圈圈下来,满屋子豆汁香。豆腐蒸了一笼屉又一笼屉,雪白雪白的,然后放到户外,在风雪中冷冻。东北的冬天非风即雪,河水结冰,屋檐下,挂着一串又一串亮晶晶的冰溜子。
④大白菜是不可少的。大白菜有牛头那样大,不能冻,一冻再一炖,就水汪汪的,不好吃。家家有地窖,地窖恒温,适合储存大白菜。记得当年,总是一卡车拉到部队家属院,当兵的爸爸们分菜,然后过秤,家家都要把地窖塞满。东北的冬天,蔬菜除了大萝卜就只有这个。
⑤那时没有超市,家附近也没有商店。冰天雪地,若不储藏一些物品,是过不成年的。正因为这样的经历,母亲总习惯预先购置大量年货,尤其是过年的吃食
⑥前些天,我去一家大型超市,问卖鸡的摊主过年是否营业,她说不休息,只是售卖时间有一些调整。我心想,老家的超市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母亲过早准备食材的习惯该改改了。
⑦想了想,我南迁20年以来,似乎只在老家过过一两次年,而且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后来父母来南方过年,再后来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人来。今年,想起很久没在北方过年了,不如回去一趟,毕竟母亲岁数大了。
⑧老家是座小城,买菜肯定方便。我告诉母亲,南方超市的大白菜可便宜了,一斤五毛钱。母亲说,她那里一棵才五毛钱。我啧啧称美。大白菜多好吃呀,醋熘白菜、酸辣白菜、白菜炖粉条,或是加肉,加排骨,加鸡架或鸭架,汤汁浸菜身,鲜美得很。还可以涮麻辣火锅。榆中大萝卜也好吃,用肉汤烩,一口菜一口馍,菜香汤浓馍美。又和母亲聊起饺子。过年,老老少少围坐,饺子热腾腾地出锅上桌儿,蘸凉州熏醋、甘谷辣椒,得多香啊!聊着聊着,我的思绪回到了记忆中的年少时光,心也仿佛飞到了母亲身边。
⑨其实,过年主要为了吃的年代早已过去。和我的童年比,和母亲的青年、中年比,现在天天都在过年。所以年货不需要备太多,多了反倒成了负担。我订票时,高铁票已所剩无几。想象一下,亿万人千里奔波回家过年为的是什么?是温暖的亲情和喧闹的烟火。
⑩劝归劝,母亲不听。她已急急地备了鸡,备了羊肉,备了土豆,还把几种菜切得细碎,拌在一起,放了盐,给我语音留言:“你爱吃我腌的咸菜,我给你腌了一钵子。”
我觉得母亲“顽固”,思想不与时俱进。慢慢琢磨,又理解了母亲。说起过年,我总想到儿时放鞭炮、堆雪人的情景,而母亲的记忆里,是物资匮乏,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母亲在,家在。既是回去陪母亲,那么以她的方式准备年货,以她的方式过年,便很好。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南向北,奔波千里回家过年,实际是为温暖的亲情和喧闹的烟火。
B.选文围绕母亲制备年货展开叙述,语言质朴平实,但字里行间充满温情。
C.作者常年在外心生愧疚,对独居母亲预先购置大量年货的做法听之任之。
D.因先前有物资匮乏、不储存食物便过不成年的经验,母亲习惯早备年货。
(2)请帮母亲完成以下“年货清单”。
所备食材 制备方法
肉 ①   
豆腐 ②   
③    地窖存储
几种菜 ④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她居然还准备早早地把肉剁成馅子,拌上菜冻上,年三十或初一早上包饺子。(赏析加点词)
②我的思绪回到了记忆中的年少时光,心也仿佛飞到了母亲身边。(赏析句子)
(4)文章标题有何深层含义?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共60分)
10.(60分)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写实,可想象。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答案:
(1)C
(2)D
(3)③夏季是滋养万物生长的季节。
2.答案:
(1)上联:和风细雨辞旧岁 下联:白雪红梅兆丰年 右 左
(2)示例:选双鱼挂件 每年春节都要吃鱼,谐音“年年有鱼”。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A.在《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精通绿林规矩和土匪黑话,他胆识过人,心思缜密,曾化装成土匪打入威虎山内部。所以A处应填杨子荣。
B.少剑波代号203,他曾在烟台营救过被叛徒出卖的地下党同志。所以B处应填少剑波。
C.文中在夹皮沟苦练滑雪技术时担任教练的是孙达得。所以C处应填孙达得。
答案:
A.杨子荣
B.少剑波
C.孙达得
4.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列举其中一位,说明他(她)对鲁迅先生的重要影响即可。
示例:寿镜吾。质朴方正的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宽容、和蔼,使鲁迅感受到读书的趣味,愿意了解新知,寻找读书之外的趣味。
答案:
示例:衍太太虚伪而心术不正的衍太太,让“我”感受到人心的伪善、流言的恐怖,成为促使“我”逃离家乡到南京求学的原因之一。
5.答案:
①皎皎河汉女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
③冷露无声湿桂花
④垂緌饮清露(注意“緌”的书写)
⑤大漠沙如雪
⑥燕山月似钩
二、阅读与鉴赏(共60分)
6.(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阳关曲 中秋月”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对亲人无法相聚的感伤”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暮云收尽溢清寒”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阳关曲 中秋月》,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洒满大地的美丽景象。“溢”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溢出来,充满了整个空间;二是暗示月光的清冷,给人一种秋天夜晚特有的凉意。这个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又传达了季节的特征,使得整句诗更加生动和富有画面感。
答案:
(1)D
(2)“溢”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水般倾泄而下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7.(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中的“虽”,意思是即使;“一人虽听之”中的“虽”意思是虽然,二者意义不同。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来练习“视小如大”。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据此断句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故选:BDF。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有:尔,你;瞬,眨眼。句意为: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纪昌学射》一文中,飞卫是纪昌的老师,他教纪昌射箭的时候,先让他练基本功,比如盯着一个目标不眨眼,然后练视小如大,最后才教射箭的技术。这种方法比较严格,强调基础,循序渐进。
《关尹子教射》一文中,关尹子的教学更注重心性的修炼,比如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强调内在修养对射箭的影响,不像飞卫那样强调具体的技术训练,而是从心理层面入手。可以从教学重点、方法、理念等方面分析。比如飞卫注重技能训练,分阶段练习;关尹子则强调心性,可能更抽象。另外,教学方式上,飞卫有明确的步骤和目标,而关尹子可能更灵活,因材施教,或者用比喻引导。
答案:
(1)A
(2)C
(3)BDF
(4)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5)①《纪昌学射》: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循序渐进的技能积累。先要求纪昌练“不瞬之目”,再练“视小如大”,最后才教射箭技巧。教学核心是“技术精进”,通过极端训练提升专注力和观察力,最终达到“贯虱之心”的境界。
《关尹子教射》:侧重心性修养与自然之道,主张“以心悟道”而非苦修。通过列子射箭“中靶却无欢喜”的典故,点明射箭的本质是“心与天道合一”,而非单纯追求技术。教学核心是“破除执念”,强调内心平和、顺应自然,反对刻意强求。
②飞卫采用分阶段、高强度的训练,以严苛的练习夯实基础。教学过程明确且功利化:先练“定力”,再练“洞察力”,最后才是射箭本身。学生需被动接受指令,通过机械重复达成目标。关尹子运用启发式对话与隐喻引导,注重学生的顿悟。通过提问引发列子反思,借“养由基饮羽”的典故暗示“无功利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更灵活,依赖学生主动思考与心性提升。
8.(1)材料三详细介绍了三进四合院的构成,包括正房、厢房、倒座房、院子、抄手游廊、正门、垂花门等各个部分;材料四则进一步将北京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对比,突出北京四合院在构成上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等独特之处。所以为完成“介绍四合院的构成”这一阅读任务,应重点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
故选:D。
(2)A.正确;
B.有误,材料二提到“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通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但说标准四合院包含所有必要特征过于绝对,因为不同的四合院可能还有一些特殊的元素或变化,该选项不准确。
C.有误,三进四合院除了正门(宅门)外,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还有垂花门等,说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宅门不全面,该选项错误。
D.有误,标准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倒座房等多间房屋以及院子、游廊等组成,不是简单的四间房屋和一个庭院,该选项错误。
故选:A。
(3)根据材料三,四合院正门在东南角即 A 处;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的门是垂花门即 B 处;东西方向为厢房,按游览顺序先东厢房(C)后西厢房(D);北面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即 E 处。
(4)北京四合院的起居优点有: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答案:
(1)D
(2)A
(3)正门 垂花门 东厢房 西厢房 正房
(4)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9.(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作者虽然觉得母亲过早准备食材的习惯该改改,但“慢慢琢磨,又理解了母亲”,并非听之任之,该选项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从“肉买回来,她先把大部分剁碎,炒成臊子,为了保质,多多放盐”可知,制备方法是把大部分剁碎,炒成臊子,多多放盐。豆腐:从“母亲年轻时自己磨豆腐,手摇磨盘,一圈圈下来,满屋子豆汁香。豆腐蒸了一笼屉又一笼屉,雪白雪白的,然后放到户外,在风雪中冷冻”可知,制备方法是先磨豆腐,蒸好后放到户外在风雪中冷冻。从“大白菜是不可少的。大白菜有牛头那样大,不能冻,一冻再一炖,就水汪汪的,不好吃。家家有地窖,地窖恒温,适合储存大白菜”可知,所备食材为大白菜,制备方法是地窖存储。几种菜:从“还把几种菜切得细碎,拌在一起,放了盐”可知,制备方法是切得细碎,拌在一起,放了盐。
(3)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的赏析。
①“她居然还准备早早地把肉剁成馅子,拌上菜冻上,年三十或初一早上包饺子”中“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前文“我跟她说,别急,过年还早呢,哪能提前一个月备年货”可知,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早就准备把肉剁成馅子,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惊讶,也体现出母亲对备年货的积极和对子女的关爱。
②“我的思绪回到了记忆中的年少时光,心也仿佛飞到了母亲身边”运用了心理描写。“思绪回到”“心也仿佛飞到”生动地写出作者和母亲聊起饺子等年货时,回忆起年少时光,表达了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深层含义的理解。
从文章内容看,“母亲的年货”表面指母亲为过年准备的各种食材,如肉、豆腐、大白菜等;从情感角度,母亲准备年货的行为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如母亲给“我”腌咸菜等,所以“母亲的年货”象征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从主题角度,作者通过写母亲备年货,表达了对母亲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母亲的年货”蕴含着温暖的亲情,是家庭团聚、过年氛围的象征,代表着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怀念和对家的眷恋。
答案:
(1)C
(2)①把大部分剁碎,炒成臊子,多多放盐;②先磨豆腐,蒸好后放到户外在风雪中冷冻;③大白菜;④切得细碎,拌在一起,放了盐
(3)①“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惊讶,也体现出母亲对备年货的积极和对子女的关爱。②运用心理描写,“思绪回到”“心也仿佛飞到”生动地写出作者回忆起年少时光,表达了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母亲的年货”表面指母亲为过年准备的各种食材;象征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蕴含着温暖的亲情,是家庭团聚、过年氛围的象征,代表着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怀念和对家的眷恋。
三、写作(共60分)
10.
那个星期天
在我的每一个星期天里,会有伤心,难过,失望,开心,愉快,难忘……而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星期天。
那天,天空一碧如洗,偶尔,会飘过几朵白云,这些白云有时像一只奔腾的骏马,有时像一群可爱的小白兔,真是千姿百态啊!火红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给大地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妈妈带我去乡村小桂林游玩,我可高兴了!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到了乡村小桂林,我来到项目表前一看:丛林卡丁车小游戏、丛林空中走游戏、丛林射箭……我选择了丛林空中走游戏。我先戴上安全帽,再穿上安全衣扣,我勇敢地来到了上面,我往下一看,顿时,把我吓得魂飞魄散了,因为这里离地面至少有四米高,再说,我又有中级恐高症,所以,我一下子就被吓得两腿直发抖了。虽然两旁有两条粗粗的钢丝绳,但木板上只有三条粗粗的钢绳来固定木板,再说,走上去一摇一晃的,好像随时都会塌下来。我都想下去了,可妈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很勇敢。”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提心吊胆地向前走去,双手紧紧地抓住了钢丝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经过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两关,到了第三关“独木桥”就有点害怕了,因为有一个木板会摇,所以我吓得哇哇大哭,感觉自己会掉下去似的,又心想:旁边要是有栏杆就好了。安全员叔叔见了,搭了个梯子,我从上面下来了,此时,我觉得自己太丢脸了,顿时,我的脸也红了。可是,妈妈对我说:“你已经很棒了!下次勇敢点,你一定会全部通关的。”我想:我再勇往直前,一定会胜利的。下次来我一定要成功的。
那个星期天,真是充满挑战的一天啊!我终生难忘。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