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课件(共3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课件(共3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43:32

内容文字预览

6.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教案
●新课导入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办的一份报纸,袁世凯对其十分关注。其子袁克定便专门办了一份假《顺天时报》给袁世凯看,鼓吹帝制,迎合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6月6日又因尿毒症弃世而去,总共当了83天皇帝。袁世凯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在袁世凯从专制到称帝的过程中,革命党人与其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法案例
1.第一目介绍了袁世凯专权和二次革命两个问题,能让我们对袁世凯走上复辟之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共和制的艰辛斗争。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袁世凯是如何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然后让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材料,思考袁世凯杀害宋教仁的目的。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2.第二目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介绍了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对内方面:第一步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教师指导阅读教材前的一段材料,指出袁世凯第二步靠卑鄙、威胁的手段,当上了正式大总统;第三步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第四步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第五步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取得终身总统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对外方面:材料“‘二十一条’的签订”的图片,说明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然后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操纵各省推举“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护国运动的起因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反对袁世凯称帝,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忧惧中死去。
3.第三目介绍了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三个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袁世凯之后的主要军阀派系表,让学生知道袁世凯死后,其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直、皖、奉三大派系。“府院之争”即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倚仗日本支持与得到美国支持的总统黎元洪之间矛盾激化。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是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的控制权。然后从张勋复辟这一事件及其结果中,让学生明确民主共和已经在当时成为历史潮流,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必然被历史所唾弃。通过护法运动的结果让学生明确依靠军阀打军阀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重点) 2.两次复辟帝制即“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发生及失败的原因。(难点)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
(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
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
①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③蔡锷等人策划领导护国运动。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背景:“府院之争”使政局混乱。
(2)经过
①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
②张勋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3)结果
①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
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③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
④结果: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
①护法运动失败。
②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
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表现及认识
1.表现
斗争双方
专制势力
民主力量
斗争表现
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权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
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掀起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帝制
掀起讨逆运动
段祺瑞专权
掀起护法运动
2.认识
(1)进步性
①这些革命斗争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革命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继续奋斗。
③反对独裁专制、追求民主共和的斗争符合中国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
(2)艰巨性
①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封建专制势力异常顽固,特别强大,他们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②帝国主义列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积极充当中国反动势力的帮凶,更使中国的民主之路充满艰辛。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中国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斗争最终都未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实施
B.革命党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
C.北洋军阀实力强大
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 在中国近代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就注定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斗争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答案】 D
对民国初年出现两次帝制复辟的认识
1.发生原因
(1)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封建意识根深蒂固,构成了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2)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
(3)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反专制斗争软弱无力。
(4)国际因素:两次复辟均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背后也有帝国主义的支持。
2.失败原因
(1)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2)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得到全民的支持。
3.认识
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
2.(2013·长春高二检测)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解析】 “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
【答案】 A
(2013·潍坊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
——《第二次讨袁宣言》
材料二 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
——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有何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原因。
(3)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专制独裁与维护共和的斗争
设问解读
第(1)问要求回答孙中山、袁世凯两人对《临时约法》看法的不同点及造成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所有原因。第(2)问要求回答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的原因。第(3)问仅要求回答袁世凯的政治目的。
材料解读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刚刚建立,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意,而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故号召讨袁。材料二:袁世凯认为《临时约法》束缚总统权力。
解答思路
第(1)问看法要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根本原因要从孙中山、袁世凯各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分析。第(2)问实际上回答袁世凯的反动统治的表现。第(3)问从“困难”“将益甚”等词语可看出其目的。
【尝试解答】
(1)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孙中山把《临时约法》看做是立国的基础,是体现民意的依据;袁世凯则把《临时约法》看做束缚。根本原因: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原因: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残酷压迫人民。
(3)政治目的:废除《临时约法》,扩大总统职权,建立独裁统治。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维护共和制度的任务并没有完成。袁世凯死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张勋复辟、段祺瑞专权等事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又进行了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革命党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历史呼唤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一、选择题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主要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解析】 当时借款主要是为了筹集武装镇压国民党的军费。
【答案】 C
2.
英国记者莫理循所著的《莫理循眼中的中国》中,有一幅他参加“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出席证(如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是(  )
A.黎元洪 B.孙中山
C.宋教仁 D.袁世凯
【解析】 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于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答案】 D
3.“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与此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解析】 从题目中的“一人称帝”“滇黔独立”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叙述的内容与护国运动有关。
【答案】 C
4.1917年7月1日,有人目睹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全部挂满了黄龙旗,这一幕的出现是由于(  )
A.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
B.张勋拥戴清帝复辟
C.孙中山宣告进行护法
D.段祺瑞成功驱逐张勋
【解析】 “黄龙旗”是清王朝的国旗,再结合时间“1917年7月1日”,可判断这是张勋复辟,故选B项。A、C、D三项从时间上可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袁世凯攻击孙中山、黄兴“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扬言“彼等若敢另组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
材料二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材料三 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
——孙中山《讨逆宣言》
材料四 国会被毁……国体动摇,兴师讨贼……救我黔黎,以谋统一,以图应变。
——非常国会议员通电
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内在联系的主旨是什么?
(2)对材料二、三、四中的历史运动应如何评价?
【解析】 第(1)问应结合四则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内容等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第(2)问在评价时应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这些斗争的进步性,也应指出其局限性。
【答案】 (1)分别反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内在联系的主旨:孙中山等人捍卫民主共和。
(2)护国运动在反袁斗争上取得了成功,反对张勋复辟斗争使该丑剧上演12天便垮台,护法运动最终失败,都反映出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终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而国民党赢得国会选举,如能组阁,则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因此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答案】 A
2.“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却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解析】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答案】 D
3.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让助手剪去了自己的辫子,3月10日下午3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下列选项直接暴露袁世凯后来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
【解析】 《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连选连任,意味着总统只要连选成功便可以一直当下去,从而暴露出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
【答案】 D
4.1915年,日本要求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的交换条件是(  )
A.答应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B.归还胶济铁路与青岛
C.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D.帮助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
【解析】 袁世凯为获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二十一条”。
【答案】 C
5.据1915年12月14日《大公报》载:“总统(袁世凯)首出发言。谓做皇帝不仅牺牲个人,并且及于子孙……非图个人之福利也。今日即举国一致赞成君宪,余复何言,惟望诸君同心协力,共挽时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实行君主立宪是顺应民主的做法
B.皇帝制度祸国殃民,遭到所有人唾弃
C.总统顾及民生,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D.一场复辟闹剧,逆历史潮流而行
【解析】 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当时的历史潮流是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宪;B项中“遭到所有人唾弃”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事实,当时还有很多遗老遗少,主张恢复君主制和皇帝制度;C项从所学史实可以排除,袁世凯的发言是在其“帝制梦”难以推行的背景下不得已而为。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府院之争”是20世纪初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一次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  )
①反映了美日在中国问题上矛盾的激化 ②使中国的政局更加混乱 ③为张勋复辟提供了有利时机 ④使民国的招牌丧失殆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执政,他仍保留着民国的招牌,借以欺骗人民,笼络人心。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7.(2012·安徽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张勋复辟。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复辟丑剧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漫画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答案】 C
8.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  )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军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解析】 封建军阀的出发点是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和根本利益,他们不会真正的引领中国走向民主和富强,之所以有时和革命者合作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D项正确。A项中根本对立的表述错误;B项中可靠同盟的说法错误;C项中根本立场变化的说法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法治”思想起源早,在近现代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答案】 (1)表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发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法制。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根深蒂固。
(2)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认识:“法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唯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解析】 材料一梁启超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他们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同点需要分析材料信息得出。
【答案】 (1)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
(2)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
不同点: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
课件38张PPT。-演示结束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宋教仁 善后大借款 江西 1913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正式 中华民国约法 总统选举法 二十一条 筹安会 请愿团 君主制 洪宪 复辟帝制 讨袁宣言 梁启超 复辟帝制 取消帝制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府院之争 溥仪 讨逆宣言 讨逆军 段祺瑞 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会 护法 军阀纷争 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表现及认识 对民国初年出现两次帝制复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