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课标要求]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预习导学.TIF"
\
MERGEFORMATINET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1913年,于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2)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
2.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武力镇压革命党。
(2)过程: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进行,革命党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名师点拨]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斗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解除议会制对帝制的束缚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组织复辟帝制的“筹安会”和“请愿团”。
②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大造舆论。
(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建立帝制
①袁世凯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②“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②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③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2)经过
①1915年底,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②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终忧惧而死。
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府院之争”,政局混乱。
(2)经过:张勋借“调停”为名,拥溥仪复辟。
(3)反复辟斗争
①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②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
(4)结果: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名师点拨]
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违逆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失败的。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
(4)评价
①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②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
[名师点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斗争的中心是维护民主共和,是革命派为保卫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INET
主题 维护共和的斗争
1.“二次革命”的性质
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哪些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2)目标相同:都反对北洋军阀政府。
(3)方式相同:都进行武装斗争。
(4)性质相同:都是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5)作用相同: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探问题.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一 下图为时人创作的讽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却是“猿”(袁)之天下的漫画。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134.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与反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孙中山资料选集》
材料三 见下图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2.TIF"
\
MERGEFORMATINET
讨逆军在北京东安门的阵地
(1)据材料一,袁世凯是怎样在“共和”名义下,将共和国逐步变成“袁之天下”的?
(2)那么,袁世凯缘何能够复辟帝制?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3)据材料二,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怎样认为?请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三,“府院之争”的实质及斗争焦点是什么?
(5)据材料三,护法运动为什么失败了?
答案 (1)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此后又解散国会,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和《总统选举法》,一步步扩大自己的权力,成为实际的独裁者。
(2)①原因:从主观方面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袁世凯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并建立了独裁统治,这就为其复辟奠定了基础;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复辟帝制。从客观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并未受到冲击,儒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这也是其复辟的有利条件。
②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得逞,说明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封建旧势力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3)①胜利理由: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②失败理由:a.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
(4)实质:反映了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焦点:中国要不要参加一战。
(5)“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教方法.TIF"
\
MERGEFORMATINET
专制势力与民主力量的较量
斗争双方
专制势力
民主力量
斗争表现
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权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
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掀起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帝制
掀起讨逆运动
段祺瑞专政
掀起护法运动
启示
(1)民主和专制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2)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当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INET
1.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政府建立。下列关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封建军阀的独裁政权
B.封建军阀、买办的独裁政权
C.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专制政权
D.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傀儡政权
答案 B
解析 袁世凯是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打着中华民国的招牌,行使专制独裁。
2.下列关于袁世凯专制独裁的表现,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暗杀宋教仁 ②迫使第一届内阁辞职 ③公然宣布复辟帝制 ④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答案 B
解析 袁世凯1912年6月解散第一任内阁,1913年初刺杀宋教仁,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5年复辟帝制。故选B项。
3.孙中山先生曾悼念某位政治家,“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位政治家是(  )
A.谭嗣同
B.邹容
C.宋教仁
D.康有为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作公民保障”“为宪法流血”。宋教仁是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为制定宪法而牺牲的第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4.张勋复辟引起了极大反响,下列关于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
B.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C.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捍卫共和
D.斗争结果是张勋逃跑,溥仪退位
答案 C
解析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是正确的,但捍卫共和就不符合历史史实了,他在此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5.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
①举行双边谈判 ②采用政党政治 ③运用法律手段 ④进行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各选项可对应的史实有:①—南北和谈;②—组建国民党;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二次革命,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 唐(绍仪)自孙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政治手段来对付袁世凯。——柏文蔚《五十年经历》
材料三 “盖责任内阁制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政府的性质。
(2)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的做法和目的。
答案 (1)表面上对同盟会加以尊重,并将司法、教育、农业、工商等“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实际是北洋军阀独裁政权。
(2)唐绍仪本是袁的部下,是拥戴袁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重要人物,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合法斗争手段对付袁世凯的独裁。
(3)改同盟会为国民党,并把国民党建成国会第一大党,通过选举获胜,组织责任内阁,最终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
基础巩固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主要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革命党
D.复辟帝制
答案 C
解析 1913年袁世凯向五国“善后大借款”主要是为了筹措武力镇压革命党的军费。
2.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是1913年10月,④在其后,②是1914年,①又在②之后。
3.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
4.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答案 A
解析 “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
5.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主观上说是中国近代化的倒退,但从客观上讲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能体现后一观点的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 ③新文化运动兴起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可看出,指的是中国近代化问题,而袁世凯复古是历史的倒退,因此排除②。
6.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②都是武装斗争 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④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矛头指向北洋军阀,而辛亥革命是指向清政府,故③错误;①②④都是相同点,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
7.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和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答案 D
解析 二次革命中革命派因势单力薄且内部涣散而失败,而护国运动得到全国各阶层的响应和支持而成功。故D项正确。
8.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他所说的“国贼”是指(  )
                   
A.袁世凯
B.张勋
C.溥仪
D.段祺瑞
答案 D
解析 1917年,段祺瑞再任国务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但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约法”,即可判断答案为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
(1)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2)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3)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段祺瑞与皖系军阀》
材料二 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天津文史资料选》
材料三 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总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中“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
答案 (1)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祺瑞“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
(2)“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
(3)不赞同。段祺瑞绝非真心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共和。材料一中的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材料二中对袁世凯复辟“决不多发一言”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材料三中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他重掌大权后,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就充分暴露了他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丑恶嘴脸。
解析 本题主要选择了辛亥革命前后在共和问题上与段祺瑞有关的三段材料。主要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要求透过历史表象看问题的本质。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教材解答.TIF"
\
MERGEFORMATINET
【学思之窗】
1.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教材第89页)
提示 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国体投票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议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
2.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教材第90页)
提示 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造成的。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91页)
一、本课测评
1.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怎样进行斗争的?
提示 (1)1913年发起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革命”,但很快被袁世凯镇压。(2)1915~1916年,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并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蔡锷等策划了武力讨袁的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护法”?
提示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权,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二、学习延伸
1.制表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和政治主张等方面。
思考:一向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西方列强,从逻辑上讲,在辛亥革命的紧要关头,应当更倾向于支持孙中山还是袁世凯?他们最终支持了谁?为什么?
提示 
孙中山
袁世凯
出身
贫苦农民家庭
官宦世家
教育背景
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广州求学(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观点)
旧式私塾教育(腐朽的封建主义教育)
主要经历
行医——改良——革命(推翻清朝)
旧官僚——军阀头目——独裁、复辟
政治主张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君主专制
因为从二人的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孙中山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而袁世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有利于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作为统治中国、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工具。
2.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你怎样理解孙中山晚年时说的这番话?
提示 孙中山这段话是关于如何正确对待(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技术的方法。对于民主政治不能完全照搬,应该结合国情去改造、学习它。对西方的机器,有的可以直接仿效。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新鲜事物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