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0: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课程标准] 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1913年,于上海火车站刺杀__________。
(2)向英、______、德、______、俄五国银行团进行“______________”。
2.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武力镇压__________。
(2)过程:战事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革命党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解除议会制对帝制的束缚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__________、取消________。
②1914年,炮制出《________________》,将责任内阁制改为____________。
③炮制《____________》,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____”。
(3)大造帝制舆论
①组织复辟帝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大造舆论。
(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__________的结果。
(5)建立帝制
①袁世凯下令将1916年改为“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②“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__________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②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号召人民起来维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①1915年底,蔡锷宣布________独立,组织“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________,最终忧惧而死。
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____________”,政局混乱。
(2)经过:________借“调停”为名,拥________复辟。
(3)反复辟斗争
①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②段祺瑞组织“____________”进攻北京。
(4)结果: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________,对外卖国。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________”旗帜,在广州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
(4)评价
①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____________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②________并没有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____________局面。
知识点1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1913年4月26日,英、法、俄、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五国银行团正式同北洋政府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如右图)。“善后”说明袁世凯借款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其复辟帝制奠定物质基础
B.筹措镇压国民党和敌对者的经费
C.履行对清室的优待条件
D.解决就职前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3.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4.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的(  )
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
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
知识点2 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
5.“府院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斗争
B.是否参加一战的斗争
C.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D.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的斗争
6.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相同的结局是(  )
A.帝制复辟失败
B.中国重新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D.革命派掌握政权
7.张勋复辟引起了极大反响,下列关于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
B.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C.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捍卫共和
D.斗争结果是张勋逃跑,溥仪退位
8.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
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请回答:
(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2)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能否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3)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害怕出现的情况?袁世凯下一步又干了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①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②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③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
——《段祺瑞与皖系军阀》
材料二 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天津文史资料选》
材料三 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总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
——《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1)宋教仁 (2)法 日 善后大借款
2.(1)革命党 (2)江西 南京
二、1.(1)①国民党 国会 ②中华民国约法 总统制
③总统选举法 连选连任 (2)二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 (3)①筹安会 请愿团 (4)君主制 (5)①洪宪元年 ②复辟帝制 2.(1)②讨袁宣言 共和制度 (2)①云南 护国军 ②贵州 广西 (3)帝制
三、1.(1)府院之争 (2)张勋 溥仪 (
( http: / / www.21cnjy.com )3)②讨逆军 (4)独裁 2.(1)国会 临时约法 (2)①护法 中华民国军政府 (4)①民主共和 ②共和制 军阀纷争
对点训练
1.D [“善后”,按照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意思就是处理遗留问题。袁世凯就职后,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财政支持。袁世凯向列强借款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以稳固其统治。]
2.A [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
3.A [“班底里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
4.B [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则是反对袁世凯重建专制政权,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二者一脉相承。]
5.C [A项反映“府院之争”矛盾斗争的双方;B项为斗争的焦点;C项反映的是矛盾的本质;D项则是斗争的结局。]
6.C [护国运动及护法运动都没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C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是正确的,但捍卫共和就不符合历史史实了,他在此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8.B [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实际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因此,B项不正确。]
综合提升
9.(1)实行议会政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不能。因为袁世凯代表着北洋封建军阀的利益,掌握了政府的实权,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强大。
(3)派人刺杀了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公开复辟帝制。
10.(1)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
(2)段祺瑞被“罢斥”是因为他和黎元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矛盾激化,被黎元洪免职。“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实际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
(3)不赞同。段祺瑞绝非真心拥护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材料一中的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材料二中对袁世凯复辟“决不多发一言”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材料三中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他重掌大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就充分暴露了他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丑恶嘴脸。
解析 本题主要选择了辛亥革命前后在共和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上与段祺瑞有关的三段材料。主要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要求透过历史表象看问题的本质。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一想,这样的投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吗?你对此有何感触?
答案 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
2.读了孙中山的这段话,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答案 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本课测评
1.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怎样进行斗争的?
答案 (1)1913年发起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革命”,但很快被袁世凯镇压。(2)1915~1916年,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并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蔡锷等策划了武力讨袁的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护法”?
答案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权,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学习延伸
1.制表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出身、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主要经历和政治主张等方面。思考:一向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西方列强,从逻辑上讲,在辛亥革命的紧要关头,应当更倾向于支持孙中山还是袁世凯?他们最终支持了谁?为什么?
答案 图表略。孙中山。袁世凯。因为从二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等方面看,孙中山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而袁世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有利于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作为统治中国、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工具。
2.阅读材料,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你怎么理解孙中山晚年时说的这番话?
答案 孙中山这段话是关于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对待(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技术。对于民主政治不能完全照搬,应该结合国情去改造它、学习它。对西方的机器,有的可以直接仿效。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新鲜事物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