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学案
学习方法点拨
1.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的社会危机,要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认识。埃及的内部危机表现在社会动荡、经济凋敝;外部危机主要表现在受到来自西方侵略的威胁。
2.关于阿里的崛起,要充分运用时势造英雄的观点,把他的崛起与埃及社会面临的危机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地认识阿里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其必要性。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1.奥斯曼帝国的反动统治
⑴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①
埃及,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
⑵政治上,派遣称为②
的总督。
⑶军事上,各地驻扎由雇佣兵组成的军队,允许单独③
。
⑷经济上,实行④
,包税人成为实际的土地所有者。
2.马木路克的争权夺利
⑴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甚至可以⑤
帕夏。
⑵马木路克之间的相互征伐,导致埃及战乱和经济凋敝,从而给⑥
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机。
【拓展点拨】包税制是人类历史上比较古老的一种赋税制度,它是国家将政府的征税承包给最高的投标者,后者只需事前付给国家定额的税金就可以获得包税权。从高考的角度易与经济模块上的赋税制度演变、各时期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创新措施联系起来命题。
【自我校对】①征服;②帕夏;③组建军队;④包税制;⑤废黜;⑥资本主义国家;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1.原因
⑴埃及①
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⑵18世纪中后期,埃及②
衰弱,局势动荡。
⑶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埃及的③
活动。
2.法国的殖民统治
⑴1798年,法国政府派④
率军入侵埃及。
⑵政治上,打击马木路克武装力量,建立各级⑤
。
⑶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废除⑥
。
3.英国的殖民侵略
⑴1798年英国联合⑦
,派兵入侵埃及。
⑵英国企图通过扶持⑧
势力占领埃及,遭到其他国家反对。
⑶后来被迫撤出埃及,仍支持马木路克势力实行⑨
,为将来侵略做准备。
【拓展点拨】英、法两国的侵略特点及其影响的比较。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种统治客观上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英国与法国争夺埃及,为达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英国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英国的侵略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自我校对】①战略地位;②国力;③殖民扩张;④拿破仑;⑤行政机构;⑥包税制;⑦奥斯曼帝国;⑧马木路克;⑨武装割据;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1.三次开罗起义
⑴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发动起义,虽然被①
镇压,但它拉开了埃及人民反抗外来殖民侵略的序幕。
⑵1800年,在英国和②
联合攻打法军之际,开罗人民再次发动起义,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加速了法军的失败。
⑶马木路克卷土重来,横征暴敛,再次激起人民的反抗,1804年开罗人民又一次发动起义,③
站到起义者一边,起义获得胜利。
2.穆罕默德·阿里掌权
⑴1805年,埃及立法会议拥戴阿里为④
,奥斯曼素丹不得不承认阿里的地位。
⑵严峻的形势
A.国外,⑤
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步伐没有停止,危险仍然存在。
B.国内,⑥
不愿放弃对埃及的统治,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⑦
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着社会的安宁。
【拓展点拨】三次开罗起义:第一、二次开罗起义是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斗争。尽管两次起义都没取得成功,但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的民族意识,是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和改革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第三次开罗起义是反抗马木路克暴政的斗争,正是在这一次斗争中,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迅速崛起,掌握了对埃及的统治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政权前提得以形成。
【自我校对】①法国殖民者;②奥斯曼军队;③穆罕默德·阿里;④埃及帕夏;⑤英国;⑥奥斯曼帝国;⑦马木路克;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包税制有何危害性?
可从对经济的破坏和马木路克对政权的控制两方面掌握:
1.这种野蛮的剥削制度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2.在这一制度下,包税权基本上落入了马木路克手中,马木路克通过包税制奠定了自己统治埃及的基础,最终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力量。
二、英法两国侵略埃及的特点和影响有何不同?
英法两国出于自己的殖民利益考虑,对埃及采取不同的侵略策略并产生了不同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植马木路克势力进行侵略,英国的侵略最终导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走向失败。
2.法国: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种统治客观上一定程度地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三、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其局限性,又要看到其客观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反动性
⑴目的:同英国争夺殖民霸权。
⑵政治;对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残酷镇压。
⑶经济:废除包税制后,由法国人负责征税,掠夺埃及人民。
⑷文化:掠夺了大量埃及的文物与国宝,将其运送回法国,体现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掠夺本性。
2.进步性
⑴客观效果:为埃及的历史进步打开了大门。
⑵政治:打击马木路克,建立各级行政机构。
⑶经济:废除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
⑷文化:冲击了埃及的封建结构,结束了埃及与世隔绝的状态,揭开了埃及社会大变革的序幕。
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改革的背景。其中内因是决定性因素,注意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来掌握。
1.内因
⑴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下,形成帕夏、马木路克等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之间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⑵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产,经济萧条。
⑶阶级关系方面:农民、城市平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阶级矛盾尖锐。
⑷军事力量弱小。
2.外因;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阿里政权,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