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22: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材料: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有一度高涨,这时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英国变成了“全世界的工厂”……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资产阶级曾经对中国抱着很大的妄想。曼彻斯特的资本家们“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疯了似的”可是事实……
——王庆源《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教科书的理解》
贸易额
(英镑)
时间
1852年
1845年
2359000
1846年
1848年
1853年
1854年
1855年
1200000
1445950
2508599
1749597
1000716
1122241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进入长期停滞状态。
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是什么样的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对华贸易增长趋势不明显;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削弱了中国的购买力。
背景
材料:英国政府认定商品滞销在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太少,……先后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被拒绝。 ——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如何回应?
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回应:遭到清政府拒绝。
材料:“修约”的主要内容有:
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允许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驻京等。
——何志虎《中国通史简明读本(下册)》
背景
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借口
过程: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1857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美、
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5)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过程:
(4)《天津条约》1858年
时间 国家 条约 内容
1858年
俄、美、英、法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破坏我国外交主权。
加重人民负担
破坏内河航运
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宁波
广州
福州
上海
厦门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琼州
淡水
台湾
九江
对比《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开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①范围变大;
③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数量变多;
汕头
吃饱了吗?
加个餐吧!
还没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阶段:(1860年)
1860年8月
1860年10月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咸丰逃跑,奕 留守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 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火烧圆明园
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进京换约之机,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三级文物)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三级文物)
建筑构件(三级文物)
铜鎏金金刚佛像(三级文物)
石鱼(二级文物)
现在,我们在圆明园只能看见这些文物——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当年,为了存放法国军队抢自圆明园的文物,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主持修建了中国馆。
大都会博物馆(美)—康熙玉如意
枫丹白露宫(法)—象牙雕、景泰蓝、玉石大概在三万多件,但从不对外展出,价值无法估量。
大英博物馆—嘉庆帝十二章龙纹袍
而我们在这些地方能看到的文物——
而我们在这些地方能看到的文物——
大英博物馆—孔雀牡丹纹衬衣
象牙扇
指甲套
发簪
点翠头饰
1860年
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
签订时间:
签约双方:
内容&危害: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危害:使列强权益合法化
危害: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危害: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危害: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割让土地示意图
相关史事: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建立的总理衙门,是适应条约关系的需要产生的。该机构虽然有着半殖民地的性质……但另一方面,总理衙门又越出了传统,是一个具有近代外交性质的机构。其设置本身,便打破了华夷秩序下的宗藩体制;交往形式也在条约的约制下,不再是天朝大吏与藩属贡使的不对等关系,而体现了近代的平等关系。 ——李育民《近代中国是如何通过条约制度走进现代社会的》
总理衙门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问题思考:总理衙门的设置有何积极意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领土4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60年代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领土44万多平方千米
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十处通商,公使驻京,长江航行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九龙司,赔款大增
1.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 响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侵略时间 1840-1842
侵略范围 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战争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 割香港岛
主权破坏 领土、司法、关税等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1856-1860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
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进一步丧失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根本原因与战争性质相同
影响与危害进一步扩大
扩大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葡萄牙逐步侵占澳门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6年,葡萄牙人亚马喇就任澳门总督。他强行向澳门中国居民征税,扩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驱逐清朝地方政府派驻澳门的工作人员,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1887年,中葡两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准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葡萄牙承诺未经中国首肯,“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但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知识拓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过程
背景
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俄国侵占领土
根本原因:
借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社会性质: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签订《天津条约》
签订《北京条约》
约150万平方公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英法火烧圆明园
课堂小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A.亲历该事件的士兵家属的回忆录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中来自圆明园的藏品 D. 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2.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导火线是清政府开展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C
C
4.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如“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等。这些要求旨在
A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C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3.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八国联军侵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