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课件(14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课件(14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20:11:5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4.6 《能量——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科版)六年级

4.6 《能量——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磁起重机如何控制磁性强弱搬运不同重量的钢铁?哪些因素能改变电磁铁磁性?
新知导入
聚集
在电动玩具车里都有小电动机, 接通电流 , 它就会转动, 驱动玩具车前进。
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为什么通电后它就会转动呢
探究新知
小电动机里有线圈、铁芯、磁铁。通电后,线圈中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内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推动线圈绕铁芯转动,进而带动玩具车的轮子转动。
1. 拆开小电动机, 观察它的构造。
转子上有线圈绕在铁芯上, 它是个电磁铁吗 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2.小电动机转动是各个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 这几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我们用一个实验装置来研究。
安装转子。
在小瓶子上套两根橡皮筋。把铁丝架和导线架插进橡皮筋中固定。
把转子的电流换向器放在导线架上,另端的轴放在铁丝架上,要使转子能够灵活转动而不被卡住。
让转子转动起来。
通过导线架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用一个磁铁靠近转子,转子转动了吗?
把磁铁拿开,转子还能转动吗?
改变转子的转动状态。
试一试,用两个磁铁会使转子转得更快吗?
试一试,怎样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
我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
资料: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它们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是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小电动机的核心结构中,提供磁场的是( )
A. 线圈(通电产生磁,错误 )
B. 磁铁(定子,提供磁场,正确 )
C. 换向器(控制电流方向,错误 )
2. 换向器的主要功能是( )
A. 固定线圈(错误 )
B. 持续改变线圈电流方向(正确,保持转子转动 )
C. 增强磁场(错误 )
3. 小电动机转动的能量转化顺序是( )
A. 电能→磁能→机械能(正确,线圈通电生磁→ 转子转动 )
B. 磁能→电能→机械能(反向,错误 )
C. 机械能→电能→磁能(反向,错误 )
B
B
A
(二)判断题
1.小电动机转子转动的动力来自定子磁铁与转子电磁铁的相互作用。( )
2.没有换向器,小电动机转子也能持续转动。( )
3. 所有电器都用到了电动机。( )

×
×
课堂总结
天探究了小电动机的秘密,谁能总结核心结构、能量转化与工作原理?小电动机有磁铁、线圈、换向器;电能变磁能,磁相互作用让转子转;换向器改电流方向,保持持续转动!生活中好多电器都用它!
板书设计
4.6 神奇的小电动机
核心结构:磁铁(定子 )、线圈(转子 )、换向器、电刷
工作原理:
电能→磁能(线圈通电成电磁铁 )→机械能(转子与定子磁铁相互作用转动 )
换向器→ 持续改变电流方向→ 持续转动
生活应用:风扇、洗衣机、电动玩具等(电能→机械能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小电动机》聚焦小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拆解观察模拟实验原理研讨”的流程,引导学生认识电动机的核心部件(磁铁、线圈、换向器等 ),理解“电能→磁能→机械能”的转化(电生磁,磁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动 ),是“电和磁”单元的综合应用课,为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动玩具、电器 )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电动机使玩具车转动”有感性认知,但对“内部结构(如换向器 )、工作原理(磁的相互作用 )”理解模糊。已具备拆解小物件(如玩具 )、观察记录的能力,不过在“从结构观察→ 原理推导(磁的相互作用 )”上需指导。对“电动机的神奇转动”兴趣浓厚,可借“拆解模拟研讨”,构建“结构原理应用”的关联认知。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拆解与模拟实验,认识小电动机的核心结构(磁铁、线圈、换向器 ),理解“电能→磁能→机械能”的转化原理(电生磁,磁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子转动 ),深化能量转化的系统性认知。 (二)科学思维 观察小电动机结构,推理各部件功能(如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 );分析模拟实验中“转子转动与磁的关联”,归纳电动机工作原理,提升观察、推理与归纳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拆解小电动机(观察结构 ) 模拟转子转动(验证原理 ) 研讨应用”的过程,提升动手操作、实验设计与问题解决素养;学会用“结构分析模拟验证”的方法研究复杂装置,培养实证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感受电动机在生活(电动玩具、电器 )中的广泛应用,理解“科学原理(电生磁 )→ 技术发明(电动机 )”的关联;激发对电磁技术创新的兴趣,增强“关注能量转化与技术应用”的责任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拆解小电动机,识别核心结构(磁铁、线圈、换向器、电刷 ),理解各部件功能。 2.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小电动机“电能→磁能→机械能”的转化原理(磁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动 )。
教学难点
1. 深度理解换向器的功能(持续改变线圈电流方向,保持转子转动 ),突破“抽象结构→ 动态原理”的思维跨越。 2. 从模拟实验现象(转子转动 )推理“磁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极排斥、异极吸引 )”,实现“现象观察→ 原理推导”的有效关联。
教具准备
小电动机(如玩具车电动机 )、螺丝刀、镊子(用于拆解 ) 模拟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线圈(带换向器 )、磁铁、支架(模拟转子与定子 ) 小电动机结构与原理示意图、“电能→磁能→机械能”转化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电动玩具车(取下小电动机 )”,通电演示转动,提问:“小电动机里有什么秘密?通电后咋从电能变成让车动的机械能?” 引发学生对“电动机结构与原理”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观察电动机转动,联系“电生磁”前认知,猜想“内部有磁体和线圈,电生磁后相互作用转动”,聚焦拆解与探究任务。 设计意图:以电动玩具车的直观转动导入,制造认知悬念(内部结构如何实现能量转化 ),唤醒“电生磁”前经验,聚焦“拆解模拟原理推导”的核心任务。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小电动机图示与聚焦问题(“里面有什么?为何通电转动?” ),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拆解观察结构,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转动原理。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梳理探究思路(拆解→ 识别结构→ 模拟验证→ 原理推导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聚焦问题,关联现象与本质,明确“结构观察→ 原理探究”的探究路径,为拆解与模拟实验做铺垫。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任务1:拆解小电动机,观察结构 1. 指导拆解:用螺丝刀打开电动机外壳,用镊子小心取出转子、定子,识别部件(磁铁(定子 )、线圈(转子 )、换向器、电刷 )。 2. 功能猜想:提问“各部件有啥作用?” 引导猜想“磁铁提供磁场,线圈通电生磁,换向器、电刷控制电流”。 任务2:模拟实验,探究转动原理 1. 搭建模拟装置:用电池、导线给线圈(带换向器 )通电,靠近磁铁(模拟定子磁场 ),观察转子转动。 2. 变量操作: 改变磁铁磁极方向(N/S极 ),观察转子转动方向变化; 移除磁铁,观察转子是否停止转动; 手动转动换向器,观察电流方向与转子转动的关联。 3. 原理记录:绘制“电能→磁能→机械能”转化流程图,标注各部件作用。 巡视指导:纠正“线圈连接松动(影响电流 )”“磁铁距离过远(磁场弱,转子不转 )”等问题;引导关注“换向器转动时,电流方向变化与转子持续转动的关联”,突破换向器功能理解难点。 学生活动: 拆解观察:识别小电动机核心结构(磁铁、线圈、换向器、电刷 ),猜想“磁铁提供磁场,线圈通电成电磁铁”。 模拟探究:观察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改变磁极/电流方向,转动方向改变;移除磁铁,转动停止”,推理“磁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动,换向器持续改变电流方向,保持转动”。 设计意图:通过“拆解→ 猜想→ 模拟验证”的分层探究,让学生亲历“结构识别→ 原理推导”的过程,从静态结构观察到动态模拟实验,逐步构建电动机的科学认知,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培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汇报“结构识别”与“模拟实验”发现,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① 结构功能关联:“换向器、电刷在转动中起什么作用?如何保证转子持续转动?”(归纳:换向器持续改变线圈电流方向,使转子电磁铁磁极不断变化,与定子磁铁持续相互作用→ 持续转动 ) ② 能量转化本质:“小电动机转动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各结构分别对应哪种能量转化?”(电能→磁能(线圈通电 )→机械能(转子转动 ),磁铁提供磁场,换向器控制转化持续 ) ③ 生活应用关联:“生活中哪些电器用到电动机?它们如何利用‘电能→机械能’的转化?”(如风扇、洗衣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工作 ) 补充“换向器功能”动画演示(电流方向变化与转子转动的动态关联 ),强化抽象结构的理解;展示“电动机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中的应用”,拓展技术应用认知。 学生活动: 分享发现:阐述“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保持转子持续转动”;梳理“电能→磁能→机械能”的转化路径;列举生活中电动机应用(如电动牙刷、吹风机 )。 设计意图:通过“结构→ 原理→ 应用”的研讨,将实验发现升华为科学规律(能量转化与换向器功能 )与技术认知(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突破换向器功能与能量转化的理解难点,落实核心素养。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无刷电动机(如无人机 )、磁悬浮电动机”的图片,提问:“这些新型电动机如何优化能量转化效率?与传统小电动机原理有何异同?” 鼓励课后查阅资料,对比探究“电动机的技术演进”。 学生活动: 观察新型电动机,思考“能量转化效率提升”的可能(如减少摩擦、优化磁场 );规划课后探究(查阅资料,对比传统与新型电动机原理 ),延伸技术创新认知。 设计意图:从传统小电动机拓展到新型技术,激发对电磁技术创新的兴趣,强化“科学原理→ 技术迭代→ 生活应用”的关联认知,培养态度责任与创新意识。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小电动机的核心结构中,提供磁场的是( ) A. 线圈(通电产生磁,错误 ) B. 磁铁(定子,提供磁场,正确 ) C. 换向器(控制电流方向,错误 ) 答案:B 2. 换向器的主要功能是( ) A. 固定线圈(错误 ) B. 持续改变线圈电流方向(正确,保持转子转动 ) C. 增强磁场(错误 ) 答案:B 3. 小电动机转动的能量转化顺序是( ) A. 电能→磁能→机械能(正确,线圈通电生磁→ 转子转动 ) B. 磁能→电能→机械能(反向,错误 ) C. 机械能→电能→磁能(反向,错误 ) 答案:A 判断题 1. 小电动机转子转动的动力来自定子磁铁与转子电磁铁的相互作用。(√ ) 解析:符合模拟实验发现,磁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动,正确。 2. 没有换向器,小电动机转子也能持续转动。(× ) 解析:换向器持续改变电流方向,保证转子持续转动;无换向器,电流方向不变,转子会因磁极对齐而停止,错误。 3. 所有电器都用到了电动机。(× ) 解析:如手电筒、白炽灯等未用到电动机,错误。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探究了小电动机的秘密,谁能总结核心结构、能量转化与工作原理?” 学生总结:“小电动机有磁铁、线圈、换向器;电能变磁能,磁相互作用让转子转;换向器改电流方向,保持持续转动!生活中好多电器都用它!”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电动机的核心知识(结构、原理、应用 ),强化知识体系与科学观念培养。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电动机 核心结构:磁铁(定子 )、线圈(转子 )、换向器、电刷 工作原理: 电能→磁能(线圈通电成电磁铁 )→机械能(转子与定子磁铁相互作用转动 ) 换向器→ 持续改变电流方向→ 持续转动 生活应用:风扇、洗衣机、电动玩具等(电能→机械能 )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拆解模拟”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电动机的“结构识别→ 原理推导”过程,多数学生清晰理解换向器功能与能量转化;研讨环节关联生活应用,落实核心素养。 模拟实验直观展现“磁的相互作用与转动的关联”,突破抽象原理理解难点,课堂参与度高。 (2)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拆解电动机时损坏部件(如换向器 ),需提前强调“轻拆轻放”的操作规范;对“无刷电动机”等新型技术的原理对比讲解不足,技术演进认知浅显。 能量转化流程图绘制指导不够,部分学生未能清晰标注各结构对应的能量转化环节,能量观念培养可深化。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增加“电动机拆解操作示范”,强化规范;补充“传统与新型电动机原理对比”微视频,拓展技术认知;细化“能量转化流程图”绘制指导,强化能量转化的系统性理解。 组织“电动机创新应用”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电动机效率”,提升态度责任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