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用水分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8《用水分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8 10: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用水分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在分离前后的沙子和食盐,初步认识到它们只是被分开了,构成它们的物质本身并没有变化。
2.能够利用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以及水会蒸发的特性,设计实验分离粗盐里的沙子。
3.在分离粗盐的活动中,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有依据地进行表达。
4.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以及水会蒸发的特性设计实验分离粗盐里的沙子,并初步认识到分离前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变化。
2.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粗盐里的沙子,分析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利用海水制取粗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如何利用海水晒制食盐的。
回顾旧知:水会蒸发;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2.提问:利用海水直接制取的粗盐中常含有沙子,根据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不同溶解情况,有什么办法可将它们分离开来?
3.揭题:用水分离。
二、探索:模拟分离,实践观察
材料准备:食盐和沙混合物1份、烧杯2个、玻璃棒1根、水、咖啡过滤袋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1个、火柴1盒;教学课件。
(一)探究1:利用溶解和过滤分离沙子和食盐
1.小组讨论:分离方法及所需实验材料。
对于溶解之后讨论受阻的小组,教师提供提示性问题引导思考方向。问题支架:你们有什么办法把不能溶解于水的沙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需要怎样的实验材料?
2.全班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离需求,出示溶解和简易过滤的材料。待学生明确过滤目的后,示范标准过滤装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①取一部分“粗盐”进行溶解,溶解时充分搅拌。
②过滤时,注意液体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3.小组实验:学生进行“粗盐”的溶解和过滤,观察、记录“粗盐”中沙子和食盐的分离情况,观察分离效果。
4.交流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效果以及产生的新问题。
过渡:利用过滤可以把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二)探究2:利用蒸发分离食盐和水
1.全班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水和食盐的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法,教师可以出示海水晒盐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思考: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哪些方法加快水分蒸发,实现食盐与水的快速分离?教师出示蒸发装置,并演示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操作。
注意事项:①取少量盐水进行加热蒸发。②加热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飞溅。③当液体快要变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蒸干。
2.小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盐水的蒸发,观察、记录蒸发皿中分离出来的食盐。
完成蒸发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离前后的食盐和沙子,组内说一说“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用关键词记录下来。
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
1.研讨内容:比较分离前后的沙子和食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在蒸发实验后,组内进行交流,梳理证据,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照片分享沙子和食盐分离前后发生的变化,并说一说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师补充: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4.小结:分离后的沙子几乎没有变化,食盐除了颗粒变小之外也几乎没有变化,还是沙子和食盐。在分离过程中,利用沙子和食盐在水中的不同溶解情况可以分离沙子和食盐,再利用水会蒸发的特点分离水和食盐。
四、拓展:净水装置
1.呈现情境:夏天在溪边纳凉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有些人图方便将零食包装、食物、饮料等不同的垃圾丢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你有办法分离水中的杂质,净化污水吗?
2.制作净水装置:学生尝试了解生活中的净水装置,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学反思】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3.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4.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
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3.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也是水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