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能量从哪里来》教学课件(18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7 《能量从哪里来》教学课件(18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21:53:4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能量从哪里来》是“能量”单元的总结性探究课,聚焦能量的来源与转化。通过“太阳能量传递、电能来源探究”的实践,引导学生梳理能量转化链(如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 ),理解能量的多样性与转化的普遍性,是构建“能量守恒与转化”观念的核心课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形式(光、电、热 )”有生活感知,但对“能量的源头(如太阳是主要能量源 )”“复杂转化链(太阳能→生物能→电能 )”理解浅显。已具备“食物链”等生态知识基础,可借“能量传递”关联生物与物理能量转化。对“能量来源”兴趣浓厚,可通过“探究研讨拓展”,构建系统能量观。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太阳能量传递、电能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主要能量源,能量通过多样形式转化传递(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构建“能量守恒与转化”的系统观念。 (二)科学思维 分析“太阳能量传递图”“电能转化链”,推理能量转化的路径与规律;从“手摇发电、电动机反向发电”实验,归纳“能量可双向转化(机械能 电能 )”,提升分析、推理与归纳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绘制能量传递链(太阳→植物→动物 ) 设计电能转化实验(手摇发电、电动机反向发电 ) 研讨能量转化规律”的过程,提升实验设计、操作与问题解决素养;学会用“模型构建实验验证”研究能量转化,培养实证习惯。 (四)态度责任 感受太阳能量对地球生态(食物链、能源 )的重要性,理解能量转化对人类生活(电能获取 )的意义;激发“关注能量来源节约能源探索新能源”的责任意识,树立可持续能源观。
教学重点
1. 探究太阳能量传递路径(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理解太阳是地球主要能量源。 2. 通过实验与研讨,梳理能量转化的多样形式(如机械能 电能 ),归纳能量转化规律。
教学难点
1. 深度理解能量转化的“多环节、跨形式”传递链(如太阳能→植物化学能→动物机械能→人体能量 ),突破“单一转化→ 系统传递”的思维跨越。 2. 从“手摇发电、电动机反向发电”实验,推理“能量双向转化”的本质(机械能 电能 ),实现“现象观察→ 规律归纳”的有效关联。
教具准备
太阳能量传递图示(植物光合作用、食物链 )、电能转化实验材料(手摇发电机、小电动机、小灯泡、导线、开关 ) 能量转化记录单(太阳能量传递链、电能转化路径 )、新能源资料(太阳能汽车、风力发电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植物生长、动物奔跑”的视频,提问:“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太阳、植物、动物的能量咋关联?” 引发对“能量来源与传递”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联系生活(太阳能、食物链 ),猜想“太阳是能量源头,通过植物、动物传递转化”,聚焦探究任务。 设计意图:以生活能量现象导入,制造认知悬念(能量源头与传递路径 ),唤醒“太阳能、食物链”前经验,聚焦“能量来源探究”核心。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太阳能量传递图”,提问:“能量形式多样,它们咋转化传递?太阳咋给植物、动物供能?” 引导明确探究目标——探究能量来源(太阳为主 )与转化传递规律。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梳理探究思路(太阳能量传递链电能转化实验研讨规律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聚焦问题,关联能量多样性与转化,明确“探究实验归纳”的路径,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任务1:太阳能量传递探究 1. 分组讨论“太阳能量传递图”:分析“太阳能→植物化学能(光合作用 )→动物机械能(食物链 )→人体能量(饮食 )”的传递链,绘制能量转化流程图。 2. 拓展思考:“太阳能还能通过哪些形式传递?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能 )、化石燃料(古代生物储存太阳能 )”。 任务2:电能转化实验 1. 手摇发电实验: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观察“机械能→电能→光能”转化,记录现象。 2. 电动机反向发电实验:将小电动机连接小灯泡,转动电动机轴,观察灯泡发光(机械能→电能→光能 );再给电动机通电,观察转动(电能→机械能 ),验证“机械能 电能”双向转化。 巡视指导:纠正“能量传递链绘制不完整(如忽略光合作用 )”;强调“手摇发电匀速转动、电动机反向发电时轻转轴,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学生活动: 太阳能量传递:绘制“太阳→植物(化学能 )→动物(机械能 )→人(能量 )”的传递链,理解太阳能是地球能量主源。 电能转化实验:观察到“手摇发电亮灯(机械能→电能 )、电动机反向发电亮灯(机械能→电能 )、通电转动(电能→机械能 )”,推理“能量可双向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构建(太阳能量链 )+ 实验验证(电能转化 )”的分层探索,让学生亲历“能量来源转化传递双向转化”的认知过程,从生态链到物理实验,逐步构建系统能量观,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培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汇报“太阳能量传递链”与“电能转化实验”成果,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① 太阳能量传递本质:“太阳能量咋传递到地球?经过哪些转化环节?”(归纳: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食物链、技术装置(如太阳能板 ),转化为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等 ) ② 能量转化规律:“从手摇发电、电动机实验,能发现能量转化有啥特点?”(归纳:能量可双向转化(机械能 电能 ),且转化过程守恒 ) ③ 能量来源与应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来源?咋转化利用?”(如风能→电能、水能→机械能 ,联系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 ) 补充“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化传递 )”与“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 )”的资料,强化科学观念与社会关联。 学生活动: 分享成果:阐述“太阳能量经多环节转化传递,能量可双向转化”;列举生活能量来源(风能、水能 ),理解能量转化对生活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将探究成果升华为科学规律(能量守恒、双向转化 )与社会认知(能源应用与开发 ),突破“系统能量传递”与“双向转化本质”的理解难点,落实核心素养。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太阳能汽车、风力发电场”的图片,提问:“这些新能源咋利用能量转化?你能设计‘太阳能驱动小车’吗?” 鼓励课后组装太阳能小车,探究能量转化。 学生活动:观察新能源应用,思考“太阳能→电能→机械能”的转化;规划课后组装太阳能小车,验证能量转化实践。 设计意图:从课堂探究拓展到新能源实践,强化“能量转化→ 技术应用→ 社会价值”的关联,激发创新与实践兴趣,培养态度责任。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地球生态系统中,主要能量源是( ) A. 太阳(正确,太阳能驱动光合作用、气候等 ) B. 植物(储存太阳能,错误 ) C. 动物(传递能量,错误 ) 答案:A 2. 手摇发电机亮灯,能量转化路径是( ) A. 机械能→电能→光能(正确,手摇是机械能,发电是电能,亮灯是光能 ) B. 电能→机械能→光能(反向,错误 ) C. 光能→机械能→电能(反向,错误 ) 答案:A 3. 能量转化的特点是( ) A. 只能单向转化(错误,如机械能 电能 ) B. 可双向转化,且守恒(正确,实验验证+科学规律 ) C. 转化后总量减少(错误,能量守恒 ) 答案:B 判断题 1. 太阳能量只能通过食物链传递,不能转化为电能、热能。(× ) 解析:太阳能可通过太阳能板→电能、热水器→热能,故错误。 2. 电动机只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能反向发电。(× ) 解析:实验验证“转动电动机轴可发电(机械能→电能 )”,故错误。 3. 能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守恒 )。(√ ) 解析: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正确。
四、课堂小结 。
板书设计
能量从哪里来 主要能量源:太阳(驱动光合作用、食物链、技术转化 ) 能量转化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植物 )→机械能(动物 ) 机械能 电能(手摇发电、电动机反向发电 ) 规律:能量守恒,可多样、双向转化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通过“太阳能量链模型构建+电能转化实验验证”,让学生系统理解能量来源与转化规律;研讨环节关联生活与新能源,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与模型结合,突破能量传递链的抽象性,学生参与度高,多数清晰构建系统能量观。 (2)不足之处 对“化石燃料(古代生物储存太阳能 )”的能量传递讲解不足,学生对“长期能量储存”理解浅显;“能量守恒定律”的深度阐释不够,需结合更多实例(如热能散失 )。 太阳能小车拓展环节时间有限,学生实践探究可能流于形式,需优化课后指导。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补充“化石燃料能量链(太阳能→古代生物→化石燃料→电能 )”图示,强化长期能量转化认知;结合“热能转化为动能(如蒸汽机 )”实例,深化能量守恒理解。 细化太阳能小车拓展任务(如设计转化路径、测试行驶距离 ),提供课后指导资源(如视频教程 ),保障实践探究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4.7 《能量——能量从哪里来》
(教科版)六年级

4.7 《能量——能量从哪里来》
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太阳、植物、动物的能量咋关联?
新知导入
聚集
能量形式多样,它们咋转化传递?太阳咋给植物、动物供能?
探究新知
能量依守恒定律转化传递,如电能转光能、化学能转机械能等。太阳供能靠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太阳能,转成自身化学能;动物吃植物 / 其他动物,将食物中化学能转成自身活动的机械能与热能,实现能量传递。
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能量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能量可通过物理、化学等过程转换,如水电站中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燃烧燃料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光能与热能;动物进食后,食物化学能转生命活动的机械能与热能,转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根据图示讨论: 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给植物的 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照食物链9 描述太阳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
2.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用手摇发电机可以发电,并点亮小灯泡。小电动机能发电吗 将小电动机连接到电路里, 转动小电动机, 观察小灯泡能否被点亮。我们有办法使小电动机转得更快一些吗 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 它就是发电机了。发明了发电机后, 人们就能够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换成电能了。
资料:
这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它巨大的机翼上有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 能吸收足够的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 维持电动螺旋桨的运转, 使飞机能在高空中飞行。
1. 我们知道哪些发电的方法 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 查阅资料,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对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试着说一说。
组装一辆太阳能驱动的小车, 并测试一下。
课堂练习
1. 地球生态系统中,主要能量源是( )
A. 太阳(正确,太阳能驱动光合作用、气候等 )
B. 植物(储存太阳能,错误 )
C. 动物(传递能量,错误 )
2. 手摇发电机亮灯,能量转化路径是( )
A. 机械能→电能→光能(正确,手摇是机械能,发电是电能,亮灯是光能 )
B. 电能→机械能→光能(反向,错误 )
C. 光能→机械能→电能(反向,错误 )
3. 能量转化的特点是( )
A. 只能单向转化(错误,如机械能 电能 )
B. 可双向转化,且守恒(正确,实验验证+科学规律 )
C. 转化后总量减少(错误,能量守恒 )
A
B
A
(二)判断题
1. 太阳能量只能通过食物链传递,不能转化为电能、热能。( )
2. 电动机只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能反向发电。( )
3. 能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守恒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探究了能量来源与转化,谁能总结核心发现?太阳是地球主要能量源,能量通过多样形式转化传递(如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 );能量可双向转化,且总量守恒!生活中要节约能源,利用新能源!
板书设计
4.7 能量从哪里来
主要能量源:太阳(驱动光合作用、食物链、技术转化 )
能量转化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植物 )→机械能(动物 )
机械能 电能(手摇发电、电动机反向发电 )
规律:能量守恒,可多样、双向转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