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繁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繁星》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07: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引入新课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古今中外许多作家、诗人,都赞颂过天上的星星。今天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看他笔下的星星吧!
人教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 课件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作者简介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几次观赏繁星的经历?请将相关时间、地点在文中圈画出来。
阅读提示: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mèi
zhuì
huái
读一读


怀
认星星
金文
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书写更加规范。
楷书
篆书
“日”字移至“未”的左边,这样更加便于书写。
由“未”和“日”组成,“未”字的金文像树木枝叶重叠的样子,而太阳位于其下,光线自然会被遮挡住。
本义:天昏地暗,没有光线。


怀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 ):形容一会儿明亮,一会儿
昏暗。
( ):没有声音,很静。
( ):不分明,不清楚。
密密麻麻
半明半昧
静寂
模糊
词语解释
借助表格,理清文章脉络。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地点
繁星的样子
从 前
三年前
如今
家乡庭院
南京住的地方
海上
密密麻麻的星
星群密布的蓝天
半明半昧的星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在哪些地方看繁星的情景,梳理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
整体感知
什么时间
家乡的庭院
从前
南京住处的菜园
三年前
海上
如今
课文先写
从前在家乡看繁星
接着写
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
最后写
在海上舱面看繁星
段落大意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课文品读
?星星
——又多又密
(数量)
?体会
——美丽、爱
情感基调

也爱
最爱
····
密密麻麻 星群密布 半明半昧
词语积累(描写星星的词语)
群星璀璨 星罗棋布 斗转星移
你有和作者一样的经历吗?看着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你会想到什么呢?
我仿佛看到了晴朗的夜晚,星星闪闪烁烁,像无数个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小结: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能让阅读更加有趣。
星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更让我们有了许多美好的遐想。
密密麻麻的星星 联系生活经验
没有声音,很静。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氛围
——静寂的夜
景物
——菜园
星群密布
蓝天
衬托
一个静寂的夜。下
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衬托
静谧的夜
——菜园
星群密布
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感受
微小
光明无处不在
小结:阅读时,我们抓住不同的关键词展开想象,不断丰富想象中的场景,为画面添加声音甚至是味道,让我们身临其境。
密密麻麻的星星 联系生活经验
星群密布的蓝天 借助关键词
用上刚才的办法,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的表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星空的样子
作者的感受
(1)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巴金看星星时的感受呢?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默读思考,随后交流。
(3)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阅读提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生动形象地写出星星似漂浮在天空的情态。
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让巴金感觉到星星就像萤火虫一样梦幻。写出了星光闪烁的美妙景象,灵动而富有情趣。
星光闪烁
萤火虫飞舞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如今在海上,每晚观看繁星,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相对
观看
有生命、有感情,朋友般熟悉亲近。
“我”
繁星
比一比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生动形象地写出星星似漂浮在天空的情态。
光亮
姿态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明暗交叠)
(低悬、动)
船动星移
星随船走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把繁星比作萤火虫,写出了星光闪烁的美妙景象,灵动而富有情趣。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触觉
听觉
幻觉
美感无限 感染读者
柔和
静寂
梦幻
仿写一句描写天空白云的排比句。
天上的云是洁白的,是可爱的,是柔软的,我爱白云。
仿写: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星星会说些什么呢?
星星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与“我”显得很亲近,为下文做情感铺垫。
仿写一句描写花的拟人句。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中频频点头。
仿写: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作者的主观感受
“我”
小孩子
星的怀抱
母亲的怀里
微笑、沉睡
睡在
你认为“沉睡着”和“觉得”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沉睡着”是指“我” 睡觉的状态,“觉得”是指“我” 睡觉时的感受。这样写既富有情趣,又引人遐思。
思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有何不同?
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
回顾生活,仿照课文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过繁星?夜晚的繁星是什么样的?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 ——贾平凹《月迹》
课外阅读
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突出事物特点,营造意境
衬托事物,深化情感
从前
如今
三年前
家乡
南京
海上
密密麻麻
星群密布
半明半昧
追求光明热爱自然
◎时间
◎地点
◎景象
板书设计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
“三年前”及“如今”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我”对繁星的喜爱。
课文主题
拓展发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巴金与星星非常亲近,像亲人一样。
“我”
繁星
星星会说些什么呢?
读一读资料袋,你觉得巴金还会有怎样的感受?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代表作《家》《春》《秋》,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
1927年,23岁的巴金离开祖国,远赴法国,开始为期近两年的留学生活。途中,巴金创作了《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对待周围事物的想法也会发生改变,此时不仅是在写繁星,也是在写作者的心情,对家乡的依恋与不舍、漂泊在外的孤寂,他此时此刻多么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里,回到母亲的怀抱里。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对于漂泊在外的巴金来说,满天繁星是多么亲切呀!巴金依恋星空,就如同孩子依恋母亲一样。
小结: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结合生活经验以及作者生平经历展开想象,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文字描绘的画面,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密密麻麻的星星 联系生活经验
星群密布的蓝天 借助关键词
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结合作者生活经历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美妙无比。作者将他所看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老师相信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小练笔
我仰望天空,看到那___________的星星,它是那样___________,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小练笔
人教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 课件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