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6 21:5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45年
战国时期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西周
东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以奴隶主为统治阶级,劳动活动以奴隶为主,奴隶一般来自战俘、被占地区的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
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
第四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形势图
(1)时间:(2)建立者:
(3)都城:
(4)地位: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中心统治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阅读课本P22页补全夏朝的朝代信息卡
(5)意义: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标志着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阅读课本,找到夏朝为了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1)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3)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4)禹征服南方三苗,铸造九鼎,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夏朝的统治
(2)王位世袭制(血缘关系)取代禅让制(贤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禅让制
将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
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下去

“家”指最高统治者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做一家的私产,世代传承。
禅让制(贤德、公天下)→世袭制(血缘、家天下)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世袭制是我开创的!
王位世袭代替禅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态度: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对立阶级出现。王位世袭是以私有制的奴隶占有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王位世袭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走进二里头,触摸“中华最早王朝”的脉动
最早的中轴线宫殿建筑群
3、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长60多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镶嵌而成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方格纹铜鼎
青铜爵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1)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2)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夏朝的灭亡
夏朝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jié)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陷入全面统治危机。
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
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
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他命人挖了一个可供三千人饮酒的大酒池,让臣下喝酒,醉了的就倒在酒池里淹死,她和宫女们在一旁嬉笑为乐。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史称“鸣条之战”)

商朝的统治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1.亳(bó) ……今河南郑州
2.嚣(xiāo) …今河南荥阳
3.相…………今河南内黄
4.邢…………今河北邢台
5.庇…………今山东郓城
6.奄…………今山东曲阜
7.殷…………今河南安阳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盘庚迁殷
影响: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殷是商朝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徒后的都城。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遭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1400多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基葬。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品等,而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卜记事文字的甲骨。
知识拓展
妇好墓出土
玉凤
鸮尊
龟甲甲骨文
(1)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2)对外征战,扩张范围,
(3)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
(4)实行奴隶制与内外服制度。
2.商朝的统治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戴枷锁
奴隶陶俑
3.商朝的衰亡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商纣王,按《史记》记载“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可见其力大无比。同时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据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商朝灭亡前的几十年间还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灭亡商朝,
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崛起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周的首领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人吕尚、周公等人,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名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大公。他先后辅位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人物扫描
1、周朝的建立
观看视频,梳理牧野之战以及周朝建立的概况。
(2)武王伐纣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利簋铭文释读 张政烺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3)周朝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何尊铭文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西周


周武王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呢?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实行分封制
2.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左传》
观察地图,阅读史料,思考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翻译:封立亲戚(周王室的同族)建立邦国,以各邦国来保卫周王室。
封建:指封邦建国。封邦建国:拱卫周王室。
(1)目的:巩固统治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3)对象:宗亲和功臣
(2)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诸侯和王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克盉
克盉铭文:(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
……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4)诸侯的权力:
①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在封地内再分封。
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5)诸侯的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2.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6)等级:
西周等级示意图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7)特点:
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2.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西周等级示意图
相关史事:周公“制礼作乐”
分封制
周礼-礼乐制度
结合材料及本课所学,谈谈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①积极:
②消极: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力量强大,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
(8)作用:
3.西周的灭亡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课堂小结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B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B
3. 据文献记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考古发掘也证实,河南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朝早期亳都所在,安阳殷墟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这说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更真实可靠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难寻
C.历史研究需要多重史料印证
D.历史认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C
4.《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5.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纣王),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C
6、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围绕“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搜集到了如下论据,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周在东部、南部地区建立诸侯国,将中原的生产方式与文化传播到莱夷、淮夷等民族之中
有利于....... 在纣王之子武庚叛乱被镇压后,武王之弟康叔被封于商朝旧都朝歌,康叔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了周法的统治,很快将商都改造成服从周王朝的诸侯国
A.扩大周朝统治疆域 B.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C.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