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12分)小语阅读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与语文为伴,赴文学之旅。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社戏》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纯粹,让人回味无穷;《回延安》使人激情澎湃,洋溢着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安塞腰鼓》的鼓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桃花源记》描绘的貌似闭塞的世外桃源如梦如幻,引人入胜;《大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花香鸟语的自然世界,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诸多课文如沙砾中的贝壳,璀璨夺目,各具特色。通过对这些课文的研习,我们可以融会贯通,驰骋奔腾在文学的大道上。我们在语文的天地中茁壮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质朴(pǔ) 澎湃(pài)
B.洋溢(yì) 磅礴(bó)
C.闭塞(sāi) 沙砾(1ì)
D.驰骋(chěng)
茁壮(zhuó)
(2)文段中划波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回味无穷
B.气势磅礴
C.世外桃源
D.消声匿迹
(3)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B.引人入胜
C.花香鸟语
D.融会贯通
(4)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2.(3分)小语喜欢阅读新闻,从报纸上摘录了下面的文字。
3月的北京,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共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会议日程紧凑、与会代表踊跃发言,①代表们表示建设美丽中国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2023年仅京津冀区域PM2.5比2014年增加了近六倍。另外打造农旅融合的绿色产业,③( )有利于调动各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有助于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小语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运用,其中错误的一项( )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段画线句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加上双引号使用正确。
B.文段中画线句子②中的短语“增加了近六倍”是后补短语。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文段中画线句子③括号里的关联词可以填“既”“也”。
D.“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各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可以衔接在第③句后面。
3.(3分)小语准备参加级部组织的“文学文化常识”比赛,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后一部分,叙述了“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安塞腰鼓》与《灯笼》同为散文,前者用磅礴句式歌颂黄土高原的生命力,后者以微小物件串联家国情怀。
C.《大自然的语言》属于事物说明文,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通过恐龙化石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属于事理说明文。
D.《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4.(10分)小语阅读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后,认为这本经典著作虽然是作者写给中学生看的书,但因为教育背景不同,现在的中学生阅读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到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小语决定编写一本有助于开展自主阅读的《<经典常谈>阅读指南》,并推选你担任主编。
(1)在确定阅读指南的目录时,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请你帮助小语选择最适合编入目录的两项是
目录 前言 一、_______ 二、阅读规划 三、_______ 四、单篇阅读建议
A.比较阅读的方法
B.篇目分类
C.作者的其他作品推荐
D.阅读方法
E.阅读时间安排
(2)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3)阅读了《经典常谈》中的《辞赋第十一》一章后,小语搜集到了有关《楚辞》应用的相关资料:《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链接资料,简要分析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
【链接资料】
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
5.(8分)小语别出心裁,运用不同形式品析古诗文,请你参与其中。
翻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我们美好的诗词回忆翻涌而上,听“(1)蒹葭萋萋, ”在岸边观望芦苇回想心中所念之美好;看李白《送友人》中“(2) ,落日故人情”感受依依惜别的深情;闻“(3) ,并怡然自乐”想象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中美好;读“(4)万籁此都寂, ”感叹优美的画面;析“(5) , ”感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看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6) , ”感受洞庭湖宏大壮阔。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6.(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唐】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①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②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③遍,烟光奈夕何。
【注】①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②芰:菱角。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这里指出水的荷。③云:助词,无实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并且以“闲”字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颈联写景绘人绘景,视听结合,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尾联以“未云遍”“奈夕何”写自己的意犹未尽,表现诗人对水亭风光的喜爱之情。
D.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夏日晨景,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山水的恬淡闲适之情。
(2)诗颔联“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描写精妙,请简要赏析。
7.(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注】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出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甚喜过望”中的“甚”在这里是“非常,很”的意思,表现了作者极度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
B.【乙】文中作者前往石门,先是发现溪北无路可入,溪中多巨石、奔流也无路可入,后来终于找到一条向东的小径得以进入。
C.【甲】文作者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D.【乙】文中作者最后没有找到通往石门的路,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前行。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下来。
乃先降A而就溪B则溪水正C从门中跃出D有巨石当门E分为二道
(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5)小语和小文一起探讨上面的文章。
小语:【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相似之处?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文: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过去,“户外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数据显示,近一年。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户外活动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年轻人的户外休闲“微度假”可以轻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
②近年各大平台上最火的一种户外“微度假”式露营。春季“露营+赏花”、夏季“露营+玩水”、秋冬季“星空露营+音乐会”“农场露营+亲近萌宠”……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平时工作学习都太累了,周末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有一种暂时逃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感觉。”一位95后露营者说。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材料二】
①今天,你参加徒步运动了吗?城市周边的户外徒步正成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微度假”形式。“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何乐而不为?”一位90后这样解释年轻人喜欢户外徒步的原因。
②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户外运动,徒步运动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徒步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除了可以到野外山地或专业的穿越路线开展徒步运动外,城市里也有可供徒步的场地。很多城市都修建了完善的步道,城市公园及城市周边景区也都为徒步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利用周末或是其它闲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人们只要“因时制宜”设计好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就可以获得最佳徒步体验。因此,一年四季都是参加徒步运动的好季节。另外,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专业的青年徒步玩家可以通过征服山地等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而对“非专业人士”和中老年人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材料三】
①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年轻人,扛起钓竿亲近自然,在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垂钓的新乐趣——享受运动。
②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新鲜玩法。于是,最早流行于欧美的“路亚”成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路亚”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钓者通过全身运动完成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年轻人用新钓法打破了钓鱼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运动。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1)你认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是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B.徒步运动既可以到野外山地开展,也可就近在城市步道、公园及景区开展。
C.按“因时制宜”设计的线路开展徒步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D.钓鱼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
(2)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总结年轻人喜欢户外“微度假”的原因。
(3)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项运动推荐给你的爷爷奶奶,并说明推荐理由。
9.(17分)现代文阅读。
我的启蒙老师
贾平凹
①5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不收,我就抱住教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磕出了响声。
②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了,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
③“学生了,还流鼻涕!”大家都笑了,我觉得很丢人,从此就再不敢把鼻涕流下来。因为没有手巾,口袋里常装着杨树叶子,每次进校前就擦得干干净净的了。
④老师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一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开头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听懂她讲的是什么,每一堂课却被她的声音陶醉着。所以,每当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一句话也答不出,她就说:“你真是个见习生!”见习生的事原先同学们都不知道,她一说,大家都开始小瞧我了,以后干什么事,他们就朝我伸小拇指头,还要在上边呸呸几口,再说一句:“哼,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见习生!”我们为此打过几次架。
⑤娘后来狠狠地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做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
⑥一年级学完后,老师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让你升级。”我当即就吓哭了。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姨姨”,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
⑦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每造一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用得费。后来,就常常跑黄坡下的坟地,捡那死人后挂的白纸条,回来订成细长的本子;一到清明,就可以一天之内订成十多个本子呢。但是,句子造得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遍,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知道后,就送了我一支。我很感谢,越发爱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室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去让高年级学生参观,高年级的讲台桌很高,我一走近,就没了影儿,她把我抱起来,站在那椅子上。那支毛笔,后来一直用到没毛了,我还舍不得丢掉。
⑧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给父亲去信,总是拿着几颗鸡蛋来求老师代写,教师硬是不收鸡蛋,信写得老长。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我说我不会格式,她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我真的就写起来,因为家里的事我都知道,都想说给父亲听,比如奶奶的病好转了,夜里不咳嗽了。娘的身体很好,只是唠叨天凉了,父亲的棉衣穿上没有。还有我学习很好,考试算术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8分。信花了3天才写好,老师又替我改了好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⑨这一年,我们上完了二年级。寒假里,同学们都去挖药、砍柴卖钱,商量春节给老师买些年画拜年。到了腊月三十中午,我们就集合起来,拿着一卷子年画,还有一串鞭炮去找老师,但是,老师却不在。问校长,原来她调走了。校长拿出一包水果糖来,说是我们的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我们就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见到我的那位老师,在寺庙里读了4年书,后来又到离家15里外的中学读了3年,就彻底毕业了,但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没有下落。如今,老师还在世没有,我仍不知道,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最初被学校拒绝,但通过自己的坚持和老师的支持,最终成为了一名正式学生。
B.同学们一开始对作者持有偏见,称他为“见习生”,导致他们之间发生了几次打斗。
C.在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作者决心不落后,并逐渐提高了学习成绩。
D.作者因为经常使用白字或别字代替不会写的字,所以被老师批评为“错别字大王”。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遍。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的理解。
三、写作。(共60分)
10.(60分)按要求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是“乐土”留给少年迅哥儿成长的印记。正当少年的你们,关于过去,相信也有某段经历、某种感悟,让你的心灵里长出一朵“最好”的花,值得憧憬。
请以“最好的 ”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写出自己的故事。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不要套作;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答案:
(1)C
(2)D
(3)A
(4)C
2.ABC.正确;
D.有误,该句应该放在第①句与第②句之间。
故选:D。
3.ABD.正确;
C.有误,《大自然的语言》属于事理说明文,它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阐述了物候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等事理,并非事物说明文。
故选:C。
4.(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选项“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深入、高阶的阅读方法,对于刚开始自主阅读《经典常谈》的学弟学妹们,可能理解和操作起来有难度,不太适合放在阅读指南的目录中作为重点内容。
B选项“篇目分类”:《经典常谈》包含众多经典篇目的介绍,对篇目进行分类,可以让学弟学妹们在阅读前对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有清晰的认识,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选择阅读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书籍结构。
C选项“作者的其他作品推荐”:编写阅读指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作者的其他作品推荐与直接阅读《经典常谈》的关联性不大,不能直接帮助解决阅读《经典常谈》时遇到的困难。
D选项“阅读方法”:考虑到现在中学生阅读可能存在困难,提供合适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例如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方法,能帮助他们更高效地理解书中内容,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E选项“阅读时间安排”:阅读时间安排较为个性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不同,很难给出一个统一适用的阅读时间安排,其普遍指导意义不如篇目分类和阅读方法。
故选:BD。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BD.正确;
C.有误,原文是:“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在古代,“礼”是社会行为规范,而“乐”则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乐”包括歌和舞,它不仅能够娱乐身心,还能够教人平心静气、尊重他人、遵守规矩等道德品质。“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从链接资料可知,命名往往会与传统文化内涵相关联。在《经典常谈》中提到,屈原在《天问》里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众多现象进行发问,体现出他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天问一号”以此命名,有着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它表明中国对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探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延续了古人对天地宇宙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的征途漫长,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答案:
(1)BD
(2)C
(3)从《经典常谈》可知,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诸多现象进行发问,展现出他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天问一号”命名一语双关,一方面表明中国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延续了古人对天地宇宙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的征途漫长,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5.答案:
(1)白露未晞(注意“晞”的书写)
(2)浮云游子意
(3)黄发垂髫(注意“髫”的书写)
(4)但余钟磬音(注意“磬”的书写)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6.(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首联“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描绘的是夏日水亭的凉爽和傍晚时分悠闲划船的情景;尾联“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优美的景色还没有赏遍,只是天色已晚,无法欣赏美丽的风光了。由此可知,此项“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夏日晨景”理解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写的是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这是两句写景诗,鉴赏写景诗句,要考虑动静结合,敢管结合,远近结合以及运用了什么修辞。这里很明显“涧影见松竹”是看到的,是视觉感官,而“潭香闻芰荷”是闻到的,是嗅觉感官。且流动的山涧之水是动态的呈现,松竹以及荷花的缕缕清香是静态的呈现,写景动静结合。画面的特点是较为幽静的,传达的是诗人的一种闲适惬意的心情。
答案:
(1)D
(2)颔联调动视觉、嗅觉感官,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水中倒映着松枝竹影,潭间散发着芰荷的芳香,流动的涧水、荷花的清香,动静相映,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清爽幽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译文: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助人高歌。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
7.(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明灭可见”意思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溪流的曲折蜿蜒。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可知,作者徘徊了很久,找到一条向东的小径,又沿着它进去。“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前行”说法错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于是先下降到溪边,发现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有一块巨石挡在门口,将溪水分为两条道。据此断句为: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故选:BDE。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有:将,快;及,到。句意为:快要到达石门下时,又渡过溪北。
(5)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文段意思,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既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阅读乙文,由“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可知,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相似之处:都表现出面对困难时峰回路转的喜悦之情。
答案:
(1)C
(2)D
(3)BDE
(4)快要到达石门下时,又渡过溪北。
(5)【乙】文中的“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描写作者在峡谷中穿行,经过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到达石门,看到了令人惊喜的景色,这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是相似的。
8.(1)ABC.正确。
D.有误,材料三第②段说“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并没有说“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该选项不符合文意。
故选:D。
(2)从材料一“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可知,户外“微度假”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从材料二“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可知,户外“微度假”能运动健身且时间灵活。从材料二“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以及材料三年轻人对垂钓新玩法的探索可知,户外“微度假”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如果推荐徒步运动,理由可从材料二中徒步运动对场地限制不高,城市里有完善步道、公园及景区可供徒步,且一年四季都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满足感等方面阐述。如果推荐露营,理由可从材料一露营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让中老年人感受年轻人的新玩法,丰富生活等方面阐述。
答案:
(1)D
(2)①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②能运动健身;③时间灵活,不用请年假,周末即可进行;④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人的需求。
(3)示例一:我推荐徒步运动。理由:①徒步对场地限制不高,城市里有完善步道、公园及景区可供徒步;②一年四季都适合徒步;③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爷爷奶奶可以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示例二:我推荐露营。理由:①露营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②可以让爷爷奶奶体验年轻人的新玩法,丰富生活。
9.(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原文相关内容是“句子造得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不是“被老师批评”。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一一”是逐字逐个的意思,根据上文句子“句子造得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可知,这是“我”在写了长句子,用了很多白字错字的情况下,老师不但表扬“我”,而且不辞辛苦的地为“我”逐个改正错别字,表现了老师批改“我”的作业仔细认真,突出老师工作的细致,赞美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
(3)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及事件分析概括。注意本题要求从两个方面分析。根据第②段句子“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了,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根据第⑤段句子“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做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可知,这位老师是关爱学生,知错能改的人。根据第⑦段句子从“我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根据句子“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挑出。让我改写三遍”可知,老师善于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智慧、认真负责的人。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惆怅”是非常失望或失落之意。然后再交代出为什么如此失望,老师替“我”捏鼻涕、辅导“我”学习、修正“我”的错别字、鼓励“我”写作等等,老师对“我”的关爱,使“我”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激之情。从第⑨段句子“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那位老师”可知,“我”二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老师的下落,表现出失落失望之情,因此,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
答案:
(1)D
(2)“一一”这里是逐字逐个的意思,表现了老师对作业批改的仔细,突出老师工作细致认真。
(3)①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如“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明老师善于鼓励学生。
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人。如“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说明老师调职前仍牵挂着学生。
(4)“深深的惆怅”在这里指非常失望或失落之意。老师替“我”捏鼻涕、辅导“我”、一一修正“我”的错别字、鼓励“我”写作等等对“我”的关爱都使“我”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激之情。二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老师的下落,对老师的思念越深,失落越大。因此,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
三、写作。(共60分)
10.
最好的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足,但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做一回最好的自己。
市里要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我对英语不感兴趣,可经不住妈妈的“威逼利诱”,我还是勉强报了名。
既然报了名就得准备,总不能让别人看笑话吧!为了我的面子,也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我开始不亦乐乎地忙了起来。
找文章,背单词,翻译……几乎每天我都忙到深夜,终于,我将演讲的文章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些期待比赛的到来。
比赛的那天到了,坐在大厅里,看着别人出色的发挥,我反复问自己:“你行吗?”渐渐地,我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看我这副没有信心的样子笑着说:“孩子,有什么好怕的?拿出信心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该我演讲了,我有些惴惴不安地走上了讲台,可还没几分钟,我便卡了壳,脑子里一片空白,仿佛我背的东西都飞到了地球的另一边。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寂静使我更加不知所措,好像手脚都失去了知觉,木头般僵在那里。空旷的大厅里只剩下了我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爸爸的这句话从我的脑中一闪而过,犹如醍醐灌顶使我从极不自信中解脱了。我找回了自信,继续开始演讲。虽然我背得不是很流畅,毕竟我有自信站在这里。当我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清楚的看见了爸爸脸上的笑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要拿出自己的勇气与信心,证明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挑战自我,做一个完美的自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无限的精力去拼搏,去奋斗,我们终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