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对应学生用书第52~53页)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7彼得一世答案:(1)农奴生活困难、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地位低下。
(2)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废奴改革成为俄国棉纺织业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国内市场答案:(1)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
(2)农奴制的阻碍。农奴制赎取份地无条件地主1853英、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诱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因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落后和腐朽,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而此时有些地主已经看到了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更为有利可图,开始放弃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是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因素。4.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二、认识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和实质、影响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3.影响
(1)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人世界的殖民势力。
(2)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应该从战争双方的目的来看,实质则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影响要注意从对战争双方甚至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来考虑。 (对应学生用书第54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探究问题】 (1)材料二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点拨】 第(1)问要结合他们的主张、活动和目的理解被处死的原因。第(2)问要结合赫尔岑的主张来比较说明二者的相同点。第(3)问要注意材料二中的“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类人,要从“我”同十二月党人之间的关系去总结影响。
答案:(1)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
(2)他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的主张是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3)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