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 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A.改革不彻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 C
3.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
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
【解析】 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 D
4.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解析】 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进行思考。
【答案】 B
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
【答案】 D
6.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A.农民的骚动
B.新思潮的涌动
C.十二月党人起义
D.克里米亚战争
【解析】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束缚,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答案】 B
7.如图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巴拉克拉瓦战役。恩格斯在论述这场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 克里米亚战争证明了沙皇俄国的“制度腐朽”,而“制度腐朽”导致了A、C、D三项内容的出现,引发了农奴制改革。
【答案】 B
8.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直接诱因。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农奴的困苦生活
图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图3 十二月党人起义
图4 克里米亚战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着哪些重大问题?
(2)概述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答案】
(1)问题:政治上:农民反抗不断,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基础受到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差距;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带来消极影响。
(2)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新思潮的涌动,为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的依据;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亚历山大二世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认识发生变化。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沙皇政府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惊恐地说:“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3)针对材料三中“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沙皇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农奴制。
(3)措施:俄国沙皇政府于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11.(2015·济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仪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仪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群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请回答:
(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
(3)从材料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
(2)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的基本主张是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相同之处: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3)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