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1: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学习方法点拨
学习本课内容,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从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阻碍作用,分析废除农奴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分析改革俄国落后社会制度的迫切性。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发展历程
⑴确立
A.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①
开始形成。
B.确立:②
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⑵强化
A.允许③
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B.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④
及⑤
赏赐给贵族。
C.农奴制扩展到⑥
、⑦
等地。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⑴地主占有土地和⑧
,公开出售⑨
,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
⑵农奴是地主的⑩
,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很重的

3.危机:
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拓展点拨】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他们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贡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自我校对】①农奴制;②17;③私营企业主;④自由农民;⑤土地;⑥乌克兰;⑦波兰;⑧农奴;⑨农奴;⑩私有财产; 赋税; 阶级矛盾;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⑴俄国的①
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⑵俄国处于②
阶段。
⑶工业生产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③
等国。
⑷④
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⑤
、也缺少⑥
,不能提供必要的⑦

3.后果:废除⑧
的呼声日益高涨。
【拓展点拨】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而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工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资金,农民的贫困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都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校对】①棉纺织业;②工场手工业;③英法;④交通运输业;⑤自由劳动力;⑥工业投资;⑦国内市场;⑧农奴制;
三、新思潮的涌动
l.十二月党人起义
⑴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①
非常不满。
⑵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②

⑶时间:③
年。
⑷结果:起义失败,但对④
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
⑴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⑵焦点:⑤
和⑥

⑶派别及主张:
A.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⑦
进行平缓的变革。
B.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⑧
份地。
C.激进派:要求⑨
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拓展点拨】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导致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我校对】①封建专制;②农奴制;③1825;④俄国社会;⑤国家现状;⑥未来发展;⑦自愿协调;⑧赎取;⑨无条件地;
四、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①
及转移②

2.经过
⑴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③
和④
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⑵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⑤
,派兵参战。
⑶英法与俄在⑥
要塞展开激战,1855年秋俄军战败。
⑷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
3.影响
⑴俄国的⑦
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⑵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⑧
和⑨
,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⑶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⑩

⑷推动了
的进行。
【拓展点拨】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这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自我校对】①土地;②国内矛盾;③英国;④法国;⑤同盟条约;⑥塞瓦斯托波尔;⑦国际地位;⑧物力;⑨财力;⑩土气; 农奴制改革;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对农奴制的认识。
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来认识。
1.农奴制曾经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农奴制度为俄国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⑴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⑵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⑶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也正是由于保存了农奴制这样野蛮和没有效率的社会制度,才使俄国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加速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步伐。
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技术水平低。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
三、“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⑴背景: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
⑵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2.不同点
⑴“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发动了武装起义。
⑵知识分子激进派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包括以下几点
①与保守派展开激烈论战。
②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鼓吹农民的解放。
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四、如何认识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实质和影响?
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应该从战争双方的目的来看,实质则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影响要注意从对战争双方甚至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来考虑。具体表现在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3.影响
⑴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人世界的殖民势力。
⑵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