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
首先解读俄国现实主义画家拉宾创作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烈日炎炎下,11个衣衫破烂的纤夫正吃力地拖着一只木船。他们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它反映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农奴制下,农奴过着悲惨生活。画家通过作品猛烈抨击沙皇农奴制度,并寄希望于农奴的觉醒。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你对十九世纪中叶社会现实有什么深刻认识?(农奴受到极其严重的压迫,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什么原因促使俄国发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呢?
【聚焦课标】
一、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
1.俄国的农奴制。
2.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三、学习难点
1.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3.“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导学案
【自主学习】
1.18世纪初叶,
倡导向西方学习,在俄国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实行
,使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
,也缺少
,更不能提供
,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它西欧主要国家。
3.
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继位后,不得不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知识梳理】(A级)
1.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状况:已出现机器工厂,但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
(2)原因: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a.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b.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c.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贵族地主将钱财用于买天置地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
d.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沙皇专制制度。
这一切都表明,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冲破农奴制成为首要任务
2.农奴制危机:
表现:A.“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他们日益不满沙皇专制统治,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掀起了反对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斗争。失败但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B.平民知识分子(19.C.40-50)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
背景:青年军官受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思考探究】(B级)
1.全面认识克里米亚战争性质及影响。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性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这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一场较量。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成为亚历山大二世变革的直接原因。
(2)影响:①对俄国:其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丧失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②对土耳其:通过签订《巴黎和约》,使土耳其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同时英法势力在土耳其扩大,使土耳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对欧洲格局: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格局,这种局面基本保持到1870年。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国内:①政治上:农奴制下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②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落后);③思想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新思潮涌动);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性;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国际:①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所以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交纳赋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农奴制的理解及农奴制下农民状况的认识。其中D项在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都要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即使国有公民也不例外。D
【例2】克里米亚战争作战双方的各自的目的是(
)
①公开野蛮掠夺
②直接兼并领土
③进行商品输出
④进行资本输出
⑤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A.②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分析】考查克里米亚战争的相关知识。克里米亚战争双方是俄与英法和土耳其。俄国作为封建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兼并领土;英法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此时还未进入大规模资本输出阶段;而土耳其则是为了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A
【例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面临着严峻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的存在严重了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⑤“知识分子”群体的强烈呼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分析】考查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的表述错在“各阶层”,其中有些地主是反对改革的。B
【当堂检测】
1.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
)
A.贵族地主不愿投资近代工业
B.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
C.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狭小
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3.右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
)
A.工业革命尚未影响到俄国
B.俄国交通运输领域明显落后于英国
C.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D.俄国工业品产量与英法等国差距越来越大
4.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起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动者主要是青年军官
B.起义者对俄国落后状况非常不满
C.起义发生在公历十二月
D.起义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5.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6.阅读下列图片:
农奴的困苦生活图、
伏尔加河上纤夫图
二月党人起义图
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图
请回答:
依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着哪些重大问题?
7.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学习反思】
你掌握的知识:
你存在的疑问: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彼得一世
2.农奴制
自由劳动力
工业投资
国内市场
3.克里米亚
亚历山大二世
【当堂检测】
1.B
2.C
3.B
4.C
5.B
6.政治上:农民反抗不断,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基础受到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差距;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带来消极影响。
7.因为他已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看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