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5 21: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
教材整理
一、俄国的农奴制
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
(1)15世纪末20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在此期间,农奴制开始形成。
(2)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1)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世纪中后期,沙皇曾经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了贵族宠臣,还把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
(3)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公开出售农奴,甚至可以用作向银行贷款的抵押。
3.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的状况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农奴,且生活贫困不堪。
4.农奴的反抗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知识拓展
注意此处空半格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他们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发展的概况
(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不久,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的铁路开工。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都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方国家。
2.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农奴制度下,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乏工业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深化升华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而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的工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资金,农奴的贫困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都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背景:19世纪初,俄国参加了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一些青年军官到达了西欧国家,感受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3)影响:虽然失败了,但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2.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的不同主张
(1)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改革。
(2)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3)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其主要代表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
深化升华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克里米亚战争
1.爆发的背景
(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同时,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1853年,俄国派军队侵入奥斯曼帝国。
(2)俄军的行动严重损害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英法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
2.经过及结果
(1)英法联军很快进抵俄海军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55年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沦陷。
(2)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军撤回在黑海的舰队,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
3.战争的性质
克里米亚战争对于俄国和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4.对俄国的影响
(1)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战争还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士气。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要点提示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问题探究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评价农奴制?
探究思路: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农奴制,既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也要认识其发挥过的作用。
探究结论:农奴制是俄国动员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农奴制度为俄国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前工业化时期的俄国,如果没有农奴制这样的方式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就没有彼得一世强力实行的西化改革,也不会有俄国长期的对外扩张,更不会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打败拿破仑帝国。但是,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①是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②是?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③是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也正是由于保存了农奴制这样野蛮和没有效率的社会制度,才使俄国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加速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步伐。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缓慢,并落后于同时期的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B.19世纪40年代,首先在毛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C.农奴制的存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中蒸汽动力非常普遍
解析:B项应为“棉纺织业”;C项应是阻碍了
其发展;D项注意时间限定是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中蒸汽动力还很少。
答案:A
例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交纳赋税
解析: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
答案:D
例3下列属于19世纪中叶俄国激进派的主张和活动的是(  )
①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②公开批评农奴制度 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 ④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激进派”。①是守旧派的主张;④是改革派的主张。
答案:C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俄国19世纪工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原因?
特点:发展缓慢、落后。?
表现:①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②蒸汽动力很少。③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远远落后于英法。?
原因: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具体表现为:①保守派的反对。②农奴制下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劳动力。③缺少工业投资。④农奴制下的农奴极端贫困,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2.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①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②产生背景:受西方社会进步影响。?
不同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
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了武装起义。?
知识分子激进派的主要活动包括:①与保守派展开激烈争论。②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鼓吹农民的解放。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他们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3.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俄国社会的落后和政府的腐朽。?
影响:①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遏制了俄国的侵略。②引起了俄国国内巨大变动。俄国农奴制的各种弊端充分暴露,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活学巧用
1.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技术落后
B.缺少工业资本
C.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   
D.国内市场狭小
解析:A、B、D三项都是落后的农奴制带来的后果,只强调了影响工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另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
答案:C
2.下图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A.工业发展落后   
B.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农奴的悲惨生活
解析:图片信息,用纤夫作动力拉船,题干限定“工业发展”。
答案:A
3.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强大,俄军指挥失误   
B.俄国军队战斗力低
C.俄国交通运输落后   
D.俄国的落后
解析:A、B、C三项都强调了俄国落后在战争中的表现,虽都是战败原因,但这些表现的根源是俄国的落后,重视选项的准确性。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