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内忧外患。
(1)国内: 局势动荡。
(2)国外: 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矛盾、_________、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巩固统治3.酝酿:
(1)思想:舆论(_____)宣传,化解阻力。
(2)组织:成立专门委员会(秘密委员会——_____________
___),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4.草案:
(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土地分给农
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地区:解放_____,但农奴要交_____。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要服劳役。
5.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农民事务委员会农奴赎金报纸【合作探究】
1.根据当时俄国的发展形势,判断亚历山大二世会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提示:第二种方案。
当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弥漫着一种失败感;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下,农民纷纷暴动。二、“二一九法令”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_________。
2.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_________。
(2)经济上:
①农民可以赎买一块_____并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②份地的多少、贫瘠和义务由地主决定。
③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
息债券代付,农民在___年内逐步还本付息;男劳动力前两年
每年服40天劳役,之后缴代役租;当本息都付清后,农民才拥
有土地的合法权利。解放法令公民权利份地49(3)组织上:由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
金后,经村社同意可脱离村社。
【合作探究】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村社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_____________的改革。
(2)作用: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资产阶级性质2.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
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合作探究】
3.有人说“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你同意吗?
提示: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
(2)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3)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性质及依据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和贵族地主的统治,挽救统治危机,并不是在主观上发展资本主义。
2.1861年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2)从内容上看,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关系得以废除;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
(3)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名师指津】“二一九法令”是沙皇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不得已进行的改革,它既对农民做出了一些让步,也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通过史料考查对农奴制改革的理解
(2011·山东文综)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图14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解题分析】 解答本题应再现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在对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分析1861年改革带来的不同影响。第(1)题再现教材所学回答;第(2)题,产生不同描述的原因是立场不同,可选择其中一方面回答,理由应从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分析。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
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