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 (3)【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 (3)【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7: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应学生用书第55~56页)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农奴制舆论力量封建地主解放农奴人身自由公民权利赎买高价赎买交代役租村社答案:(1)改革是“自上而下”的特点。
(2)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享有公民权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资产阶级性质自由劳动力资本主义地主阶级欺骗性(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观目的、性质及依据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和贵族地主的统治,挽救统治危机,并不是在主观上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2.1861年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2)从内容上看: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地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地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
(3)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能依据改革者及其主观目的,而应从其内容和积极作用方面来判断。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观察下列图片:【探究问题】 (1)图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改革后的俄国为什么会出现图二现象?
(3)你如何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资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图一由“贵族宣读”法令,体现了改革自上而下的突出特点;图二现象的出现要与改革的内容及局限性相联系;对于1861年改革的评价,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切忌片面,注意局限性的表达不要与第(2)问答案重复。答案:(1)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2)改革后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