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08: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语文
(考试时间:上午10:00—12: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 默写填空。
(1)“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长江大河起浪花”(贺敬之《回延安》)使用了具有陕北特色的词语,描摹了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2)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作画时会在画面的留白处题写诗中语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关雎》的画面中题写“______,君子好逑”,点明君子对淑女纯净的倾慕之情;《蒹葭》的画面中题写“所谓伊人,______”,传递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永恒追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画面中题写“______,______”,表现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动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画面中题写“海内存知己,______”,表达诗人送别杜少府时______的情怀。
请你参与下面这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拟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生活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冰川消融、极端天气频发正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让我们做低碳行动的先锋,用青春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做绿色校园的“行动派”
场景 低碳行动 环保价值
教室 ① 每学期节约用电200度,减碳199kg
食堂 践行“光盘行动”;用可重复餐盒替代一次性餐具 每餐减少厨余垃圾30%
上下学 ② 每周减碳5.4 kg
二、做家庭低碳的“践行者”
智慧生活绿色消费 ③
我们应当践行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春之名宣誓:“______”让绿色成为校园最亮丽的底色!
晨光中学环保社团
2025年4月15日
【附】低碳知识小贴士
一度电的力量:让节能灯亮90小时;烧开8升水;驱动电动自行车跑80公里。
你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全国八年级学生每天少用1张纸,一年可保护5万棵大树!
2. 倡议书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找出病因后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先把这份倡议书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积极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在倡议书最后一段的空缺处拟写一个青春誓言,来表达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决心。(20字左右)
我的青春誓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乙】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 根据【甲】文内容填空。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认为: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式微》中重复咏唱的“式微式微,胡不归”是设问句,“胡”的意思是______,而“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是典型的______(修辞方法)句,意思是______。这两个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在重章叠句中起到了突出和加强情感表达的作用。
6. 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陶渊明笔下“绝境”(桃花源),不是没有出路的困境,而是一个______,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一片______的农耕景象;这里生活的都是普通人,他们不是神仙,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派______的社会景象。(用自己的话表述)
7. 《式微》与《桃花源记》都有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两者的抒情方式并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使用不同抒情方式的表达作用。
(二)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寻觅龙城印记: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①“听说过太原的‘龙城’传说吗?”
②“什么传说?”
③“传说台骀降服汾河黑龙,洪水退去后露出一片沃土,人们便称这里为‘太原’。”
④我与一位太原老人的对话,开启了一段探寻龙城文化的旅程。
⑤“您在太原生活了多少年?”
⑥“七十多年了。这里的每条街巷,每个节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⑦老人说起太原的历史,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太原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末年的晋阳古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
⑧从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到唐朝的“三都”之一,太原始终是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
⑨“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太原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老人继续说道。
⑩“比如春节?”
“对,春节是最热闹的。现在虽然生活方式变了,但那些传统还在。贴春联、吃饺子、发压岁钱,特别是社火表演,那才叫热闹。”
说起社火,老人兴致更高了。他详细讲述了太原社火的由来:从商朝宫廷的逐鬼仪式,到周代的“大傩”,再到如今的民间娱乐活动。舞龙、舞狮、高跷、旱船,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您最喜欢哪个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有很多讲究,吃葱花烙饼叫‘剥龙皮’,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挑龙筋’。晚上的焰火更是壮观,整个晋源的天空都亮了。”
聊到民间艺术,老人提到了太原锣鼓。
“太原锣鼓最特别的是什么?”
“是对抗。两队摆开阵势,互不相让,有时能打五六个小时。这种较量展现了太原人不屈不挠的性格。”
老人还讲述了背棍与铁棍的表演艺术。演员在铁棍上表演,随着步伐起伏飘舞,呈现出独特的美感。风火流星则是另一种惊艳的表演,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在夜空中绘制出绚丽的图案。
“您觉得太原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包容和坚韧。这里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在此融合。太原人既能文能武,又特别能吃苦耐劳。”
确实,太原位于边塞,历史上战事频繁,造就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这里也出现过王昌龄、王之涣、狄仁杰等文化名人,展现了太原人对文化的追求。
“现在的太原变化很大吧?”
“是啊,高楼大厦起来了,但那些老传统还在,就藏在街巷里、百姓家中。只要用心去找,随处都能发现太原的文化印记。”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在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里,新旧交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每一个太原人都是一本会讲故事的书,而这些故事汇聚成了太原独特的人文魅力。
龙城太原,既有千年积淀的厚重,又有与时俱进的活力。在这里,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次文化的狂欢,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位太原人都是传统的守护者。这座城市的故事永远讲不完,它的魅力也永远不会消逝。
正如那个传说中降服黑龙的故事,太原人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8. 读了选文,你还想了解太原的什么文化印记?请设计一个问题,向这位老人提出你的疑问。
9. 选文提到了太原的“二月二龙抬头”。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一位外地朋友介绍这个节日的习俗特点。
10.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请结合选文的相关内容和下面图片,仿照下面《安塞腰鼓》中这个片段,描写一个太原锣鼓的场景。(不少于80字)
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1. 请选定一个你喜欢的节日,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这个节日里的习俗和特别意义。
提示:(1)回避选文里介绍过的节日;(2)不少于100字。
(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首张来自海洋最深处的生态系统图由中国科学家绘制
①我国科研团队历时数年,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在深海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绘制出全球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的图景。
______
②“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③2025年3月7日,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MEER)一期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④以封面专辑的形式,四篇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上:1篇旗舰文章勾勒项目全貌,3篇研究论文分别聚焦深渊中的原核微生物、无脊椎动物(钩虾)和脊椎动物(鱼类)。
⑤相关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华大集团等共同主导,首次系统地揭示了深渊生态系统的生命适应策略和资源潜能,拓展了人类对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的认知。
⑥研究人员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并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代表性基因组,其中89.4%、约6762种是尚未被报道过的新物种,其多样性与全球已知海洋微生物总量相当。
⑦在永夜的深渊底部,压强将海水碾成铅灰色的铁幕,连时间都仿佛被压碎了。这里没有月光,没有涛声,只有零星闪烁的蓝绿色幽光——深渊水母的幽灵之舞。
⑧A.它们的身体像揉皱的玻璃纸,近乎透明地悬浮在黑暗中,唯有伞缘镶嵌着细密的发光腺体,如同被揉碎的银河洒在裙边。当潜艇的探照灯刺破黑暗,这些幽灵般的舞者瞬间熄灭所有光芒,化作一缕缕消散的雾。唯有遗落的几颗发光细胞仍在缓缓沉坠,如同神祇撤离深渊时,遗落的苍白色星辰。
⑨此外,研究人员在来自马里亚纳海沟的生物物种中检测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这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幸存并异常繁盛
⑩B.深海,尤其是超深渊带(水深大于6000米),具有高静水压、低温和近乎完全黑暗的特点,是地球上对生命来说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已知最深的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和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2550千米,弧形海沟,平均宽70千米,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1万米,可“吞没”整个珠穆朗玛峰。根据科学家的推测,这条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已经存在了六千万年。
此次,中国科学家在海洋最深处发现了一个异常繁茂的生态系统。研究发现,深渊微生物通过“精简型”和“多能型”两种适应策略,在深渊高压、低温、寡营养环境中生存,比如它们能够以芳香族化合物为营养源,应对寡营养的生存环境。这些微生物支撑了深渊生态系统的繁荣。
甲壳动物端足目的一些物种,如深海钩虾,是超深渊海沟中最为成功的定居者之一,在所有采样的海沟中广泛分布。但人们此前对其遗传适应性和种群动态了解甚少。最新研究发现,钩虾基因组达1392 GB,是人类基因组(3.2 GB)的4倍多,刷新了端足目的基因组纪录。西菲律宾海盆的深海钩虾在基因上与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的有所不同。这表明,超深渊地貌的地理分隔导致了遗传隔离。
研究人员对12个物种进行了基因组组装,其中包括11种深海鱼类,重建了硬骨鱼类在深海的定居历史,并揭示了深海环境对鱼类的总体影响。研究结果对先前认为的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与深度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提出了质疑,发现TMAO(氧化三甲胺)并非唯一抗压“法宝”,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也能维持细胞膜流动性,助力鱼类对抗高压环境条件。
最新发表的论文介绍,海斗深渊海沟是板块俯冲的终点,它连接着海洋与地球深部,凭借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极端的环境条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MEER计划和相关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深渊生物数据库,并于近日上线,其中包含微生物基因组、钩虾及鱼类基因组数据集。
——摘自《澎湃新闻》(有删节)
12. 请在选文第一部分画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
13. 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用手术刀的精准说明。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A.它们的身体像揉皱的玻璃纸,近乎透明地悬浮在黑暗中,唯有伞缘镶嵌着细密的发光腺体,如同被揉碎的银河洒在裙边。
B.深海,尤其是超深渊带(水深大于6000米),具有高静水压、低温和近乎完全黑暗的特点,是地球上对生命来说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
14.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等。请从选文中找一个例句,结合其中主要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提示可以激发兴趣,让读者在了解大意基础上,抓住重点,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章。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抓住一两个角度为选文写一则阅读提示。
提示:(1)角度有解读标题、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明确写法等;(2)语言简洁、生动;(3)不少于120字。
三、写作(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6. 按要求作文。
《寻觅龙城印记: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中一场与老人的对话,道出了太原独特的人文魅力。与他人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了解社会的真相,思考人生的真谛,这就是对话的魅力。
请以“对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信息。
17. 按要求作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哪吒的这句话是否喊出了你的心声。
请任选一部给你印象最深的电影或电视剧写一篇观后感,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语文
(考试时间:上午10:00—12: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题答案】
①.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②.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③. 窈窕淑女 ④. 在水一方 ⑤. 气蒸云梦泽 ⑥. 波撼岳阳城 ⑦. 天涯若比邻 ⑧. 不舍与豁达的情怀
【2~4题答案】
2. 我们应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 ①. 示例:人走关灯、关风扇等 ②. 示例: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行;拼车接送减少私家车使用等 ③. 示例:提醒家长空调夏季≥26℃、冬季≤20℃;垃圾分类投放;每月至少1天“无电子产品日”,减少待机能耗等
4. 示例一:我们的每个选择,都在书写地球的明天!
示例二:把我们的绿色承诺,变成地球的青春力量!
二、阅读(40分)
(一)
【5~7题答案】
5. ①. 何,为什么 ②. 反问 ③. 如果不是因为君主,我为何要在露中受苦
6. ①. 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 ③. 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7. 《式微》是直接抒情,反复吟咏“式微式微,胡不归”,直接表达了服役者为君主夜以继日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怨愤之情,通过呼告与质问,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引发强烈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桃花源记》是间接抒情,作者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其中的人们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与战乱频繁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用自然、生活之美反衬现实之丑,间接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感表达含蓄深刻,让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自然领悟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
【8~11题答案】
8. 示例:老爷爷,咱太原的中老年人特别爱吃的头脑是个啥东西?
9. 示例:你好,“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我们太原讲究多着呢。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比如吃葱花烙饼,我们叫它“剥龙皮”;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挑龙筋”;晚上还会放焰火。这些习俗不仅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还寄托着人们对丰收和吉祥的期盼,也增强了我们对家乡的归属感。
10. 示例:看!一对抗起来就忘我了,投入了,沸腾了!百十个手举锣鼓的汉子,如百十头蓄势待发的雄狮,奔涌到你的面前。雷鸣一样,是震天的鼓声;闪电一样,是挥舞的鼓槌;疾风一样,是舞动的身姿;烈火一样,是炽热的激情;雄狮一样,是威武的气势。汾河岸边,两阵排开,擂响一场多么磅礴壮阔、不屈不挠的锣鼓哇——太原锣鼓!
11. 示例:我喜欢中秋节。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在皎洁的月光中,我们一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那圆圆的月饼,触动着我们的味蕾,也蕴含了对团圆的美好期许和对亲情的珍视。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既是与自然的深情对话,也是在“千里共婵娟”中与古人的共情。的确,中秋佳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三)
【12~15题答案】
12. 示例:海洋的最深处有什么
13. 示例:第一个句子语言生动,第二个语言准确。A句使用了比喻,用“揉皱的玻璃纸”和“被揉碎的银河”,生动地描绘水母的外观,有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想象。B句使用数据(水深大于6000米)和“近乎完全”“最”这些词语,准确说明了深海环境对生命的挑战性,体现生命在此存续的不可思议,“之一”说明了地球上还有对生命最具挑战性的极端环境。
14. ①. 示例:“最新研究发现,钩虾基因组达13.92 GB,是人类基因组(3.2 GB)的4倍多,刷新了端足目的基因组纪录”, ②. 主要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精确数值(13.92 GB、3.2 GB、4倍)直观展现钩虾基因组的庞大,使学术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在比较中通过数据反差凸显“低等生物”拥有超大基因组的科学事实,来激发人类对深渊生物进化策略的思考。
15. 示例:向暗而生,逐光而行。当“奋斗者”号的机械臂在万米海底采下第一块沉积岩,中国科学家绘制的这份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是一张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说明书”,不仅揭开了深渊的面纱,更在人类文明史上刻下新的坐标。这片曾被视为生命禁区的黑暗疆域,正以其诡谲壮美的生态图景警示世人:对深渊的探索,既是对生命本源的朝圣,亦是对文明存续的叩问。
三、写作(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6题答案】
例文:
与古树的对话
老宅院墙角的那棵老槐树,据说已经活了近百年。我总爱搬个小马扎坐在它的浓荫里,听叶片在风里沙沙作响,像是谁在低声絮语。
去年夏天暴雨连绵,院墙外的新栽树苗倒了好几棵,唯有老槐树依旧挺立。我摸着它粗糙的树皮,那些深深浅浅的裂纹像老人手背的青筋。“您不害怕吗?”我对着树干轻声问。风穿过枝桠,叶尖的水珠落在肩头,凉丝丝的。忽然想起爷爷说过,三十年前那场台风,村里半数的树都被拦腰折断,这棵槐树也断了主枝,大家都以为它活不成了,可来年春天,断裂处竟冒出了新芽。
那时我才明白,所谓坚韧,从不是硬扛。老槐树的枝干是坚硬的,却会在狂风中适度弯曲;它的根系深扎土壤,却会顺着地势灵活蔓延。就像此刻,它用浓密的枝叶承接雨水,再让水流顺着倾斜的枝干缓缓淌下,既不抗拒自然的馈赠,也不纵容灾难的侵袭。
深秋时节,我看见环卫工人在树下清扫落叶。金黄的叶片叠了厚厚一层,踩上去簌簌作响。“您舍得吗?”我又一次开口。这次没有风,阳光透过疏朗的枝杈洒在地上,碎成一片斑驳的金。树干上有个不起眼的树洞,去年我在里面藏过一颗弹珠,此刻竟发现有只松鼠正探头探脑。它一定是把这里当成了粮仓,树洞里塞满了饱满的橡果。
原来凋零也是一种给予。老槐树让叶片回归大地,化作滋养新芽的沃土;它敞开树洞,给小动物提供庇护。这种温柔的付出,比四季常青更有力量。就像爷爷常说的,真正的强大,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挺直腰杆,什么时候该低下头颅。
前些天回家,发现老槐树的枝头又缀满了新绿。我站在树下,听它用沙沙的叶语讲述岁月的故事。这场跨越物种的对话里,我终于懂得:生命的智慧,从来都藏在刚与柔的平衡里,就像老槐树,既守得住岁月的磨砺,也给得出温柔的馈赠。
【17题答案】
例文: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当哪吒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在影院回响,我的内心如汹涌潮水,久久无法平静。这部电影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我对命运的传统认知,让我看到了抗争的力量与自我掌控命运的可能。
哪吒,生来便被魔丸附身,成为众人眼中的魔童,从一出生就面临着世人的偏见与误解。他那独特的黑眼圈、玩世不恭的模样,看似叛逆不羁,实则内心孤独且渴望被认可。陈塘关的百姓对他避而远之,视他为洪水猛兽,可哪吒并没有因此而自甘堕落。他在父母和师父的关爱与教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勇敢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追求。
反观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命运的浪潮中奋力前行?有人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将命运的不公当作逃避的借口;而有人却如哪吒一般,在逆境中崛起,用汗水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就像尼克·胡哲,天生缺失四肢,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著名的励志演讲家,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电影中,哪吒与敖丙之间的友情也令人动容。他们虽身份对立,却在命运的机缘巧合下,成为彼此心灵的慰藉。这份跨越种族与偏见的真挚情谊,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它无关乎身份、地位与背景,纯粹而真挚,是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力量,是在迷茫时彼此照亮的灯塔。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不仅仅是哪吒的呐喊,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要像哪吒一样,握紧命运的缰绳,勇敢地冲破命运的枷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