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 本题中的俄国贵族认为即便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现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
【答案】 A
2.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B.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C.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D.拟订改革法令,下发各地进行讨论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封建地主,因此首先借助舆论的力量,以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压力。
【答案】 B
3.“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封建地主利益。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因此,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答案】 B
4.如图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的改革使俄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 )
A.颁布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
【解析】 颁布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答案】 A
5.俄国1861年改革为其走向现代化准备了条件。此处的“条件”主要是指( )
A.农奴受到农奴制的束缚
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A、C两项与题目要求不相符,而D项是深远影响,只有B项符合。
【答案】 B
6.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项错误。
【答案】 D
7.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同时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是( )
A.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代议制
B.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C.建立陪审制度
D.建立律师制度
【解析】 A项应该是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C、D两项是司法制度方面的变革。
【答案】 B
8.亚历山大二世在军事方面的改革( )
A.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B.延长服役年限
C.促进了俄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D.实际权力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解析】 A、D两项是对政治体制方面改革的评价;B项应为缩短服役年限。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二一九法令”
材料二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包括法院系统和地方政府的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写出“二一九法令”的签署年份和签署者。结合材料一,从农民状况变化的角度分析法令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后俄国地方政府的改革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比较简单;第二小问要抓住“农民状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然后对材料一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理解;第二小问从参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机构等角度来思考回答。
【答案】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作用: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化的进程。改革措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
(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1.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