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案
学习方法点拨
1.学习本课,要从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初衷着手,结合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在学习影响时,要重点把握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应看到改革的不彻底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①
下降。
2.目的:②
,巩固统治,③
。
3.表现
⑴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④
的弊端。
⑵思想基础:借助⑤
力量宣传化解来自⑥
的阻力。
⑶组织基础
A.成立⑦
,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B.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⑧
,负责农奴制改革
C.让各地的⑨
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⑷不同方案的讨论:
A.在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颁给农奴,还希望⑩
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B.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
投资工业;
C.在草原地区: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
。
⑸个人作用:
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拓展点拨】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因此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自我校对】①国际地位;②化解矛盾;③增强国力;④农奴制;⑤舆论;⑥封建地主;⑦秘密委员会;⑧农民事务委员会;⑨封建地主;⑩增加; 赎金; 劳役; 亚历山大二世;
二、“二一九法令”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①
。
2.内容
⑴政治上:农奴获得了②
。
⑵经济上:土地仍归③
所有,农民可以④
一块份地。
⑶组织上:由⑤
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拓展点拨】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块土地,份地赎金额由农民与地主协商确定,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自我校对】①解放法令;②人身自由;③地主;④赎买;⑤村社;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①
性质的改革。
2.作用
⑴广大农奴有了②
,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③
的发展。
⑵农民的④
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⑶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⑤
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⑥
。
4.局限性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⑦
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⑵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⑧
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⑨
,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拓展点拨】对改革的评价要结合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去分析,从而把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充分认识到改革在社会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的史实或从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后果中,创设新情境去辨析原因、性质、影响等。
【自我校对】①资产阶级;②人身自由;③工业革命;④生产积极性;⑤资本主义;⑥转折点;⑦村社;⑧地主阶级;⑨土地;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
可以从沙皇统治的危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三个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俄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由于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意识到农奴制必须废除。
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
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变革社会、挽救危机的改革方式。
二、“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三、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
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这表现在
1.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力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
2.各地地主都竭力要求在改革方案中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
3.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订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
四、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上: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