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程标准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内容解读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的原因和对1861年改革的总体评
价。
1861年___________的推动。
(1)农业
①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_________。
②富农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_________农业。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2.表现农奴制改革生产结构资本主义③一些地主也使用___________,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④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
①获得了充足的___________,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沙皇政府制定政策,扶植_____的发展。
③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_________向
_________的过渡。
④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1)总体水平仍落后于_____和_________。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_____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_______。
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农业自由劳动力工业手工工场机器工厂3.特点美国西欧国家法国不平衡
使_____________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政治体制:建立_____和_____的自治机构。
①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_____限制。
②自治机构在_____、教育及_____领域发挥作用,但不掌握实权。
(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照_____审判的制度,建立了
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实行_______________,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允许引进_________。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2.内容沙皇专制制度地方城市财产卫生经济等级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普遍义务兵役制西方书籍
(1)俄国仍然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客观上使西方_________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_。
②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不满政治上_____,但又要依附于封建_________;农民遭受双重压迫。3.影响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背景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农奴制残余新兴的俄国资产阶级无权地主阶级(2)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①_____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平民知识分子形成_______,走上_________的道路,但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1881年3月,_____________遭暗杀身亡。
(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_________。
(2)俄国_______的进程并未终止。
(3)_____在所难免。
农民民粹派民主革命2.过程亚历山大二世3.影响专制统治近代化革命名师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1)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2)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俄国工业迅速发展。
(2)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拓展1拓展2
阅读下列材料:
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大部分省长继续把自己当做“全省的主人”,不尊重城市杜马的权利。
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俄国的地方自治机构权力有限,只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元)
——[英]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拓展3材料二 沙皇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
——《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分析其原因。
答案 发展状况: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原因:政府牺牲农业(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解放后的农民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农奴地位的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生产关系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并且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
(3)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并且雇佣贫雇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角度1】? 如何从近代化的视角认识1861年改革。
提示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转变。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角度2】?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者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1.(1)图片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涉及到哪些领域?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读理解图片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图片主要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政治变革的缓慢进程。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注意“文明的火炬”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本图片实际是把沙皇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文明指代沙皇的反对者,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
答案 (1)政治的缓慢变革;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怎样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提示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广大农民把亚历山大二世视为“解放者”。
(2)1861年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民粹派在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有些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专制制度,不久,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
【角度1】?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评价及由改革走向革命的原因 为什么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提示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奴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酿成了1905年革命。
【角度2】?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 )。
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③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A.①②③ B.① C.①③ D.①②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答案 A
?
2.特别提醒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因此,近代化在俄国出现是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
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持下进行;虽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政治上沙皇专制仍然保留;虽然农奴制改革也对农民进行了一场“合法”的掠夺,如:最好的土地为贵族地主占有,农民赎得份地比原来耕种面积缩小,而所付的赎金则高出当时地价两三倍,这些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学思之窗内市场狭小,影响俄国的发展。但是就改革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1905年革命奠定了基础,又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请作一简要评价。
答案提示 政治主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评价:从反对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以及解除人民痛苦的主观愿望来看,民粹主义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但是他们的悲剧在于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不顾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出于阶级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马克思关于“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一切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的科学论述。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案提示 (1)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决定代表的资格。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进行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但在广大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2.(3)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军事上,提高士兵的地位,废除对士兵的体罚,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为题,组织一次讨论会。联系同一历史时期,世界上不同的近代化发展方式,探讨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答案提示 既可以纵向与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比较,还可以横向与同时代的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联系比较。
二、学习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