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解析】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 A
2.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俄国的思想近代化的是( )
A.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入
B.废除农奴制
C.强化村社制度
D.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解析】 抓住题干要求。“思想近代化”主要是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入,打破了旧思想的束缚。B、D两项主要有利于经济上近代化,C项不利于近代化发展,是改革不彻底的表现。
【答案】 A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解析】 农奴制改革在推动俄国社会进步方面,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答案】 B
4.如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
A.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
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
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 C
5.基督复活大教堂是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建造的著名建筑(如图)。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民粹派代表( )
A.农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的利益
C.部分封建主的利益
D.工人的利益
【解析】 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答案】 A
6.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各项说法均正确,选A项。
【答案】 A
7.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性的辨析。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支配属于进步性。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主要是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任意处置。
【答案】 D
8.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鼓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履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推动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解析】 本题择选了历史学家钱乘旦的材料,主要考查改革问题,也属于热点问题,特别是当今中俄关系的改善。第(1)问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来回答。第(2)问概括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容。第(3)问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对俄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答案】 (1)影响: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农奴解放时遭到沉重的掠夺,解放后的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
(2)经济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上层建筑:进行了部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3)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军事性,使之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0.(2015·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
000
000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工人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其他一条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句话的史实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西欧加速了俄国工业化进程。1861年改革也促进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2)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进行司法改革。
(3)开放与改革相结合。
11.(2011·泉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二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一方面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就是所谓“坏井田,开阡陌”;另一方面是重新设置了新的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云梦秦简《法律问答》有一条律文:“盗徙封,赎耐。”就是把私自移动田界看作“盗”的行为,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但允许出钱赎罪。
——白寿彝 《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下册)
(1)据材料一,说明俄国《解放农奴法案》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哪些立法精神。
(2)材料一、二中,秦国与俄国实行的土地政策有何共同之处?这一土地政策对秦国有何影响?
【答案】
(1)以法律形式取消人身依附关系,农民获得了自由;规定了法律上人人平等;确定了财产私有制;确立了产权交易原则。
(2)共同点:以立法形式保护土地所有权。影响:秦国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私有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秦国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