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教材整理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①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开垦土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
②农村社会分工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成为贫农。
③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市场。
④一些地主也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部分。
(2)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
②表现:1861年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俄国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
深化升华
俄国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大银行控制着全国约80%的资本。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政治变革的原因
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在其他方面也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方面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3)军事方面
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方面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3.政治变革的评价
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改革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新旧矛盾交织的根本原因
(1)改革的根本目的
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2)改革的不彻底性
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社会矛盾
(1)资产阶级
俄国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附于掌握国家政权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
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很多农民要么租种地主的土地,继续受地主的奴役,要么为生活所迫,去农场或工厂做工。
(3)民粹派
一批代表着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但是,民粹派并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民粹派在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以后,发生分化,其中有些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到暗杀身亡。新沙皇终止了亚历山大二世正在推行的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没有终止。
问题探究
问题:同时代的西方人如何看待亚历山大二世,他们会是怎样评价他?
探究思路:对亚历山大二世的评价,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他同时代,人们都是以肯定为主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来证实这一点。
探究结论:由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业绩,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他的评价特别高,最为热情洋溢的评价来自美国,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很快刊登出的一篇文章中,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然而,这位软弱、善良和高尚的“解放者”却命运多舛,屡遭暗算: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对他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乘坐的返回首都的专列,但炸弹未爆;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他呼喊道:“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轻骑兵护卫下驱车返回冬宫时,一个刺客在车后扔了一颗炸弹。但沙皇竟然从被炸碎的车子中毫无损伤地出现了,他正要照看卫兵的伤势,第二颗炸弹扔过来,正好丢在沙皇的胯下,把他炸死在彼得堡的大街上。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
解析: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答案:D
例2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没有涉及( )
A.政治体制
B.司法制度
C.军事教育
D.科技文化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教育领域。
答案:D
例3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曾经一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D.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解析: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其浓厚的封建残余从长远来看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壮大,终于爆发了1905年革命。
答案:D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尽管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会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2.如何正确全面地看待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变革?
亚历山大二世政治变革的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从变革的内容来看既有进步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政治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是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同时,地方和城市实权仍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尽管改革后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改革让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是俄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3.如何理解民粹派的主张和活动?
为了接近农民,民粹派知识分子穿上农民的服装,模仿农民的语言,在农村中进行革命宣传,企图发动农民立即举行推翻沙皇政府的暴动。但是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大批民粹派分子被沙皇政府逮捕和判刑。后来,一部分民粹派分子组成民意党,试图通过个人恐怖手段暗杀沙皇来推翻沙皇专制。但是,暗杀活动屡屡失手,又有大批民意党人被逮捕和处死。民粹派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村社是社会主义的胚胎和基础,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的革命,然后通过村社组织就可实现社会主义。民粹派的理论是错误的,但他们为推翻沙皇专制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活学巧用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自由劳动力充足
B.国内市场扩大
C.政府政策支持
D.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最简单,因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答案:D
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有俄国资本总额的1/3,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凡是带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答案:A
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D
4.下列各项,属于民粹派政治主张的是( )
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③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④把土地分给农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属于民粹派的政治主张。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