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自主学习】
1.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农村
加剧,土地上开始使用
劳动力,到19世纪80年代,
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
,而且扩大了
。19世纪后期,俄国主要工业部门中完成了从

的过渡。
3.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
的自治机构,但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
手里。在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原来
的制度。军事上缩短服役年限,实行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1861年改革是
的结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
的利益,巩固

【知识梳理】(A级)
1.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4)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表现: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②
俄国改革后农民的情况。就农民而言,改革后很快出现分化,既出现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的工农业雇佣领导者,也造就了一部分富农。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2)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思考探究】(B级)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俄国不具备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银行控制全国约80%的资本。
【合作探究】(C级)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50万吨。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典型例题】
【例1】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这座塑像是(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分析】这是一道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选择题,主要考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认识与评价。让学生把握历史和现实之间关系。D
【例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不包括(

A.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B.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C.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分析】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有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D
【当堂检测】
1.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
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出现雇佣劳动节
③资本主义农业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④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B.机器生产完全排挤了手工劳动
C.经济总体水平已赶上欧美
D.工业品的海外销售市场迅速扩大
3.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正确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4.关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
B.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体制转变
C.加快了军队近代化,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D.逐步消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势力
5.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民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学习反思】
你掌握的知识:
你存在的疑问: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社会分化
雇佣
资本主义农业
2.自由劳动力
国内销售市场
手工工厂
机器生产
3.地方和城市
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吏
按照等级审判
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4.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沙皇专制统治
【合作探究】(C级)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和数字的变化。第(1)问是发生在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工业生产落后;而第(2)问发生在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
【答案】(1)俄国的工业生产(钢铁产量)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农奴制度。(2)在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数量、工人数量、产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推动俄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改革,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资金等需求,必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堂检测】
1.B
2.A
3.C
4.D
5.D
6.(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