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知识拓展】
1.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进行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近代化: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②领导者: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的改革。③结果: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阻力:都受到旧势力的阻挠。?
(2)不同点:①性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所以其改革为封建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②结果: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3.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4.关于近代化的不同解释
所谓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或者说,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等各个方面。还可以说,近代化是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治社会的转型。
【典题欣赏】
例
1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加快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因此,含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是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1)(2)两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3)问体现司法改革后的进步性和存在的问题。(4)问从上述材料综合可得,司法改革既有进步性又有不彻底性,回答时要注意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答案:(1)弊端: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2)获得的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3)进步: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问题: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了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工业发展中的最主要表现是
(
)
A.资本主义农业产生并迅速发展
B.自由劳动力扩大
C.国际国内市场扩大
D.主要生产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2.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D.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除了障碍?
3.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C.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D.其掌握着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度。……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贵族的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力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10分)?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10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15分)
?
答案与解析
1.D
本题旨在考查辨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农业发展的表现;B、C两项是工业发展的原因。
2.B
本题旨在考查辨析问题的能力。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在于这次改革是统治者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在保留封建因素的基础上,部分地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A项性质错误,应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C项沙皇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D项说法错误,1861年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D
A、B两项根据教材很容易判断;C项是根据“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得出的结论;实际掌握权力的仍是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故D项符合题意。
4.(1)主张废除。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中等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4)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总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