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 (1)(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 (1)(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拓跋珪,字涉圭,北魏道武帝、鲜卑族拓跋部人。拓跋珪少年老成智识不凡。青年时拓跋珪在贺兰部励精图治,深得众心,使得远近趋附。386年正月,在贺纳的支持和诸部大人的推举下,拓跋珪在牛川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同年四月,拓跋珪改代为魏。新兴的北魏征服了后燕与匈奴弗部,成为北方草原上新兴的强大力量。拓跋珪自立魏国后,采取了许多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措施,并施行“汉化强国”政策,逐渐把北魏变成一个北方的封建制强国。
请思考:
1.拓跋珪在位期间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2.北魏是如何成为一个北方的封建制强国的?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起源于东北_____族拓跋部。
(2)东晋时建立_____,后被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年_______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_____。
(2)____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鲜卑代国拓跋珪北魏3983.统一:
(1)完成:439年,统一_________。
(2)影响: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_________。黄河流域民族融合二、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的汉化改革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措施:
(1)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_____。
(2)_________,劝课农桑。
(3)仿汉制设官。
(4)延揽人才,重用汉族_____,完备国家机构。
(5)兴办_____,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3.意义:
(1)使拓跋部由_________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_________。
(2)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编户计口授田儒生太学游牧生活定居生活【特别提醒】
北魏统一过程中的汉化。
(1)拓跋部封建化的主要途径是与汉族士人相结合,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思想、经验和政治制度。拓跋焘统治时,将这种合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拓跋焘统治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搜罗各个割据政权中有才识的汉族士人为己所用。【知识点拨】
1.北魏能够统一北方的四大原因。
(1)经济上: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适应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政治上:仿照汉制设官,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善朝廷典章制度,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3)文化上:兴办太学,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一系列征伐兼并战争。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_____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_____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制度赋税收入徭役征发汉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探究:
材料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
——《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提示:北魏统治前期政治上保留了宗主督护制。危害:经济上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
(2)在民族关系上存在何种弊端?
提示: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3)该状况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思路分析】该状况反映的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提示:①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②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矛盾。
(4)在冯太后和孝文帝时期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知识点拨】
2.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地方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十六国以来,北方长期战乱,旧的乡里制度遭到打击,为了抵御侵扰,汉族豪强大族按照血缘和地域关系把民户聚集在一起,建立坞堡。北魏承认了坞堡主拥有宗族佃客的合法性,给予他们以宗族长身份督护所统民户的权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和赋役征发。【特别提醒】
1.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及出现原因。
(1)主要矛盾:
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
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③鲜卑贵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2)出现原因: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系,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四、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_________,使其接受汉化。
2.孝文帝: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儒家经典【特别提醒】
2.对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认识。
冯太后和孝文帝面对动荡的局势,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阅读《魏孝文帝出行》图,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探究:
(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倾……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冯太后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善于学习。(2)《魏孝文帝出行》图中衣着有何特点?
提示: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3)孝文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示:勇于承认差距,对先进文化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