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 (4)(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 (4)(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课程标准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北魏源于我国东北的_________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398年,拓跋珪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鲜卑族平城2.统一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影响
①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②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_______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兴办_______,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农业太学特别提醒: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
始了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
础。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
(2)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____________。 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3)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
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宗主督护制2.民族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3.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规模较大。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_______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儒家2.孝文帝
(1)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和冯太后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名师点拨:虽然改革名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但是改革之初由于冯太后临朝听政而实际由她推行变法。孝文帝亲自主持改革是在冯太后病逝后。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2.黄河流域已有的文明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3.北魏前期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已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4.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在掌权时期进行了前期改革。
5.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文化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典型例题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该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①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官吏对农民的掠夺 ③各地宗主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④激化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命题分析】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宗主督护制的内容和影响,宗主督护制是北方的社会实际与拓跋贵族需要相结合产生的。在宗主督护制下,出任宗主的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这些豪强地主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大地主,它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汉族大地主的需要。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技巧点拨】 对于四选三式的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排除包含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的选项即可;如果某一选择肢在四个选项中都存在,这一选择肢是必选内容,则不必再分析;对四选二式的组合型选择题,肯定法与否定法结合使用;对不定量的组合型选择题,即符合题意的选择肢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或四个以上,这类题一定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跟踪训练
 (2012·济宁高二月考)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沉重 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北魏改革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①②③④均是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
图文探究
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综合探究】
结合上述史料为其归纳一个主题,并列举几条能证明主题的理由。
【思路引领】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第一段讲述了政权的更迭,第二段介绍了鲜卑族发展经济的措施。这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与北魏崛起有关的军事、政治、经济现象。【尝试答题】
(1)主题:北魏的崛起或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军事、政治、经济现状等(其它合理也可)。
(2)理由:①军事:重视武力,注重军事征伐,完成了北方统一等。
②政治:学习了汉族的统治方式。
③经济:逐渐采取了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为孝文帝推行改革奠定了有利基础。一、学思之窗(教材P34)
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本课测评(教材P35)
1.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
提示:(1)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北魏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3)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2.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她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使孝文帝养成了深厚的汉文化底蕴。(2)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策,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三、学习延伸(教材P35)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起了推动作用,并且孝文帝第一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