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
(1)北魏源于东北的______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______,但不久被______吞并。
(3)386年,拓跋部首领________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______。398年,迁都平城。
2.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______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______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民族融合。1.(1)鲜卑 (2)代国 前秦 (3)拓跋硅 北魏
2.(1)439 (2)①西晋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是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基层统治实行__________;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主要是因为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和______矛盾的激化,人民起义不断。1.宗主督护制
3.阶级矛盾 民族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______先进文化。
2.孝文帝:深受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借鉴______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______族落后的统治方式。1.汉族
2.汉族 鲜卑关于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出现原因
①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③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这也成为了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学习本课内容时要注意通过北魏政权面临的社会问题,明确北魏进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从北魏统治者的态度,体会北魏进行社会改革的有利条件。北魏的崛起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答案: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第(2)、(3)问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形成。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1.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对“统一北方”的评述,因此说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不正确。
答案:C2.(2010年山西大学附中模拟)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B 3.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理解能力。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孝文帝改革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A、B两项指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宗主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使农民负担沉重。
答案:D4.下列各项促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孝文帝改革是当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D5.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摆脱社会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的理解。根本目的反映的是个人、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所在。A项是手段,B、D两项是直接目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