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改革迫在眉睫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提到北魏,我们似乎穿越到了那个传奇而张扬的年代。一幕幕惨烈的战场拼杀,金戈铁马,残阳如血;一场场谋略交锋,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的有关史实。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所以说北魏政权建立后,才统一黄河流域。
【答案】 A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③重用汉族儒生 ④兴办太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均符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者采取的汉化政策的史实。
【答案】 D
3.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族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
【解析】 “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部落向定居农业居民的转变,促进了鲜卑族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答案】 C
4.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反映了(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答案】 B
5.下列说法符合冯太后的是(  )
①掌握着朝廷的实权 ②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③精心培养孝文帝 ④在她在世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冯太后过世后,北魏孝文帝才迁都。
【答案】 B
6.如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它所反映出的信息是(  )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本题主要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A、B两项,而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不正确。
【答案】 C
7.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  )
A.杭州
B.苏州
C.无锡
D.洛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因迁都洛阳,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而且四个城市中只有洛阳处在北魏的统治之下。故选D。
【答案】 D
8.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  )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解析】 本题提供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没有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推广,也没有涉及他对传统习俗的改革。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列举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第(1)问梭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对于改革思路,依据材料“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作简要的归纳即可。而其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即可,但要围绕上述思路。第(2)问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影响。对于措施,从材料“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而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说明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从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3)问改革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就商鞅和梭伦而言,从其能够顺应时代需要、面对强大阻力、勇于改革、关心下层民众的疾苦、不顾个人结局进行简要说明即可。
【答案】 
(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国。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三 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
【答案】 
(1)问题:北魏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
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
(2)问题: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作用:①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②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③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1.(2015·南京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含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
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