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0: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教材整理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1)鲜卑族拓跋部源于我国东北。魏晋之际,拓跋部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相对落后。
(2)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开始置百官,建立政权,但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以后,强大一时的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
(3)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4)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是为道武帝,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统一
①标志:北魏重新强大以后,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②影响: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文化。
要点提示北魏采用汉族文化进行统治,是北魏汉化的表现,要把这一时期实行的措施与孝文帝改革区别开来。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的阶级矛盾尖锐
(1)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名义上,农民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2.民族矛盾激化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
疑点突破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
北魏建立初期,还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部族。在进入中原过程中,虽因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和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封建化,但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期间,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除了野蛮的屠杀外,还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念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这些都使西晋以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
3.各地人民起义
(1)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2)概况:445年,陕西关中地区武装起义起义爆发后,北魏长安镇副
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被击败。于是,关中各族人民尽皆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北魏关中统治摇摇欲坠。拓跋焘亲自领军征讨,他采取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几经周折才将起义镇压。但是,此后各类起义仍时有发生。
(3)影响: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也预示北魏的统治正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及时进行改革,成为北魏统治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要点提示社会矛盾尖锐是引起北魏深重统治危机的因素,也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一。
三、冯太后和魏孝文帝
1.魏孝文帝登基
471年,年仅4岁的拓跋宏,接受了父亲的禅让,在冯太后及大臣的精心安排下,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北魏开国以来第六位君主——魏孝文帝。
2.冯太后执政
(1)当时,冯太后临朝听政,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冯太后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
著作和历史典籍。这对后来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运动的兴起
(1)孝文帝统治时期,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局势动荡。孝文帝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采用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
深化升华先进的思想可以产生进步的活动;落后民族的经济、文化终会被先进民族的经济、文化所征服。
(2)孝文帝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问题探究
问题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略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造成什么影响?除此之外,北魏统治者还面临什么问题?
探究思路:思考这一问题应放在孝文帝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考虑。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中的信息,在了解北魏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心态的基础上作答。第二、三问主要从北魏统一北方后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来考虑。
探究结论:反映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造成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引发了各地的人民起义,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除了民族矛盾以外,北魏统治者还面临着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经典例题
例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 ④兴办太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逐步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措施,主要有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等。
答案:D
例2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但当时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答案:D
例3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当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C
互动课堂
重难突破
1.关于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出现原因?
①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
2.关于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的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形态。十六国大动乱时期,留在北方地区的汉族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或壁帅,他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缮制甲兵,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地主武装首领,依附于其的农民多达数百家、数千家,这些地方被称作宗主,而依附于他们的各类农民则是宗主的苞荫户。?
北魏统一伊始,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解决,为了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便于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北魏前期统治者只得承认汉族世家大族及地方豪强长期以来拥有的控制宗族、乡里的权利,让他们继续统领依附人口,并且以宗主对于苞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任命世家大族担任宗主,督护百姓。鲜卑拓跋氏贵族不直接干预各地宗主对所领百姓的管理,宗主对鲜卑贵族以及朝廷负责,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在这种制度下,宗主控制的苞荫户大多没有户籍,国家无法征调,《魏书·食货志》称:“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这些情况表明,宗主督护制对朝廷与广大民众均为不利,只对大地主有利,只能是地方行政管理上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当国家统治关系逐渐理顺后,它是必然要为其他有效的管理制度所取代的。
3.孝文帝对汉文化的认识?
面对危局,孝文帝深深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采用汉族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
活学巧用
1.导致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
①宗主督护制 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 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直选,也可用排除法。孝文帝改革前夕,由于北魏统治者民族政策失当,导致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答案:C
2.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  )
①社会矛盾的尖锐 ②冯太后 ③农民起义 ④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孝文帝的改革是在社会矛盾尖锐、新旧文化碰撞下进行的,把握这一背景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A
3.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由豪强地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
解析:北魏政权的基层组织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答案:C
4.宗主督护制导致(  )
A.国家赋税增加
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
C.农民负担减轻
D.社会矛盾缓和
解析:宗主督护制下的大族割据一方,依附于他们的农民成为苞荫户。
答案:B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71年,拓跋宏继承王位
B.孝文帝汉化的推动者是冯太后
C.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D.孝文帝决心改革汉制,以维护鲜卑旧制
解析:把握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封建化,即可得出D项是错误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