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0: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
2、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
3、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学习方法】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如分组讨论、历史比较、问题探究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导学】A级
(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起源于东北
;崛起①背景:
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②北魏建立: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8年拓拔珪迁都
,为道武帝。
(2)统一黄河流域:统一于
年;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
和民族融合。
(3)改革的有利条件:拓拔珪的汉化改革(奠基)①依据:参照
方式;②措施: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
,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制;③意义: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
逐渐转向
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制度欠缺的表现:①
: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②赋税制度混乱: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役,农民负担沉重;
制度欠缺的影响:①对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极为不利;②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

【思考探究】B级
阅读“学思之窗”: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严重威胁了北魏统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三)、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1)、孝文帝即位:471年
(权力保证);(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思想动员);
;(人才培养);
;(奠基作用)(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思考探究】B级
1、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成为汉化改革的重大前提;拓跋珪学习汉族文化,参照汉族封建统治方式,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
C级
2、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
【本课小结】
1.有利条件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
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
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
2.必要性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珪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
5.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
A、代国
B、魏国
C、北魏
D、前秦
6.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嘎仙洞遗址位于今天的
A、新疆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黑龙江省
7.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8.下列人物中,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是
A、道武帝
B、太武帝
C、冯太后
D、孝文帝
9.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10.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推动孝文帝改革因素有①社会矛盾的尖锐②冯太后的推动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关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凭借武力征服
B、实行一些汉化措施
C、开始实行编户
D、重用儒生,兴办太学
B级
14、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
B级
15、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C级
16、材料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D;2、C;3、D;4、C;5、A;6、
B;7、D;8、B;9、D;10、A;11、
A;12、D;13、C;
14、(1)统一的历史作用: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
(3)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15、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16、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资料补充: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根据气象学家的报告,中国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第三个寒冷期是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期(11至13世纪),第四个寒冷期是元末明初到清末(15至20世纪)。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