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0: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398年,拓拔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
3.统一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拓跋部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兴办太学。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社会矛盾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制激化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
没有处理好与汉族人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有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的思考]
民族矛盾尖锐。
严重威胁着北魏政权的巩固。
三、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皇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局势的动荡不安,使孝文帝感到,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孝文帝和冯太皇太后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据史书记载:“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
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  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材料所述应该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他的这些行为与谁有关?
[我的思考]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非常了解,使其养就了深厚的汉文化底蕴。
冯太后。
一、北魏前期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有哪些?
1.进步性
(1)解散部落组织,计口授田。打破了原来的部落组织,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
(2)仿汉制,重用汉人,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使北魏政权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2.局限性
北魏前期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国家机构尚不健全。
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提醒] 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考查点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命题立意
历代统治者的决策方针总是从其统治利益出发的。北魏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不安,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孝文帝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入手考查改革的相关因素,以此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 北魏骑马武士俑
材料二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三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己。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此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四 右图是北魏冯太皇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多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刑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 
(1)材料一反映出北魏政治生活中的哪一特点?它曾经创造出怎样的辉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
[解析] 第(1)问根据图片信息“骑马武士俑”分析出其崇尚武力的特点;第(2)问理解材料信息得出其民族分化政策以及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第(3)问根据“征调赋敛,靡有止己”看出赋税的繁重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第(4)问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督促、改革的促进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特点:崇尚武力,注重军事征伐。辉煌:统一黄河流域。
(2)问题:北魏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
(3)问题: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作用: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