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0:50: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
巧建结构
自主探究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___________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答案:冯太后 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填表
措施
实施原因
内容
作用
影响
制定___________,整顿吏治
改革前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俸禄由统一筹集,按___________高低发给官吏;惩治贪污
使吏治有所好转
___________成为北魏经济的主要成分,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改革与健全,加强了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__,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推行均田制
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荒地,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
按一定的标准,将___________控制的土地分配给___________耕种,土地不得__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无主荒地,大片荒地开垦,积极推动了____________
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___________的推行,强化对___________的控制
___________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选择本乡“__________”的人充当
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完善,保证了___________ 
推行新的___________
原先赋税制度混乱,农民负担较重
___________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从事__________的人口增多,国家租调收入增加
答案:措施:官吏俸禄制 租调制
实施原因:农业生产 赋税收入 均田制 地方
内容:国家 级别 国家 农民 买卖 五家 ?强谨? 一对夫妇
作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 国家管理 统治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孝文帝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答案:今山西大同。洛阳。
2.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北魏都城平城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上,不便于对中原地区统治的加强,改革阻力较大;经济上,平城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受到北方柔然族的骚扰和威胁;地理上经略中原困难。
3.在迁都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什么时间正式迁都?
答案:设计“南伐”。495年。
三、移风易俗
1.目的: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___________汉族先进文化。
答案:典章制度 积极接受
2.措施
(1)易服装: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___________。
(2)讲汉话:孝文帝宣布汉语为“___________”,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___________”。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参照汉族___________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___________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___________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籍贯:孝文帝规定,凡已迁都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___________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
答案:(1)汉装 
(2)正音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门?阀 (4)汉人 利益 (5)洛阳 邙山
3.影响
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B.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C.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D.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D
能力提升
说一说
你能说出孝文帝改革分为几个阶段吗?其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新制,第二阶段是推行汉化政策。
想一想
如何理解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俸禄制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和租调制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障俸禄制的实行,也为三长制的推行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总之,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
想一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①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②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③为改革提供相对有利的环境,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想一想
你能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过程中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①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②改革的成功不仅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
评一评
如何评价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答案:孝文帝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想一想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实质是推行汉化政策。
典例导析
【典例】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是为了(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恢复和发展经济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点拨: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推行均田令,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其政权统治,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改革的核心。
答案:D
思维启示:
1.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注意均田制实行的原因、主要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三长制的实施等知识点。
2.从考查的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会出现非选择题等题型。
思维发散
【发散点1】
均田制的推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均田制的推行影响深远: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最后,均田制对以后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300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发散点2】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北魏掌衡武士图
北魏文官俑
请回答:
上述图片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其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有何影响?
答案:鲜卑族服饰、生活方式逐渐汉化。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关链接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可从以下几方面归纳:其一,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除。其二,北魏的强大与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当然,北魏政权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如吏治败坏,赋税混乱,政府财政困难,北方草原的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很大,鲜卑贵族中保守势力还很强。这些都表明,北魏仍用原有办法很难再统治下去了,必须实施改革。其三,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革不息,土地大量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其四,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发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于是,在一些有为、有志的统治者中产生了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要求。
2.孝文帝用人?
作为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统治者,孝文帝在人才的选拔与任用方面也有不凡的手笔。在他看来,推行封建化改革,达成安邦治国的目的,离不开人才的辅佐,即所谓“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魏书·李冲列传》)。鉴于这样的认识,孝文帝在位期间,一直把发现人才、擢用人才作为自己施政的要务来加以落实。为此他不但起用鲜卑族内部那些既有才能,又支持改制的贵族大臣,如任城王拓跋澄、齐州刺史拓跋鉴,也重用汉人中德高望重的贤能之士,如崔浩、李彪等人。他既尊重冯太后主政时期即已活跃于政坛的元老宿彦,如李冲、李安世等,又器重那些崭露头角的新锐之士,如高闾、宋弁、邢峦等,甚至礼遇那些由南朝逃奔过来的才俊之辈,加以信任,委之重任,如刘宋政权的后代刘昶投降北魏后,孝文帝即授以高官;琅邪王氏中坚王肃归附后,孝文帝即倚为心腹。正是因为孝文帝不拘一格,重用各类人才,才有力地保证了其改革大业的顺利进行。
3.孝文帝迁都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稽颡于马前,将谏南伐也。稽,音启)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言违众南伐,无异独行)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此亦所以怖群臣而决迁都之计也。复,扶又翻)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引秦商鞅之言)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