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2: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第 三 单 元本单元课标要求: ⑴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⑵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⑶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蜀 吴西东晋十六国北朝南朝东
汉隋◆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魏晋北魏帝王世系表: 道武帝:拓拔珪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
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重
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 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危机的表现1.阶级矛盾尖锐(二)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的北魏面临严重的统
治危机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什么是“宗主督护制”? 宗主在经济上是豪强地主,在政治上都是些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无户籍,是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北魏统一之初,只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遍地存在的宗主却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北魏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政治制度不完善一是:政权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的统治方式;政治制度不完善一是:政权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的统治方式;二是: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危机的表现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二)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的北魏面临严重的统
治危机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危机的表现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二)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的北魏面临严重的统
治危机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不断(二)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的北魏面临严重的统
治危机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三) 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
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
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冯太后掌权时期,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
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
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思考探究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习题巩固:DC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
A.拓跋珪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习题巩固:DC前期----推行新制
迁都洛阳
后期
移风易俗 二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改革措施⑵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 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2、措施及影响:⑴制定俸禄制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均田制改革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
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改革前提:-------北方社会经济好转⑶设立三长制 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⑵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⑴制定俸禄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⑷推行租调制-----北方社会经济好转⑶设立三长制⑵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⑴制定俸禄制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租(缴纳粮食)
调(缴纳绢帛)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赋税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
政府交纳粟二石,帛
或布一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⑷推行租调制-----北方社会经济好转⑶设立三长制⑵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 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⑴制定俸禄制改革后期——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汉化)(一)特点:(二)概况:--------设巧计迁都洛阳1、迁都原因: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何要迁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1、迁都原因:2、迁都目的:3、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
平城迁都到洛阳。(二)概况: --------设巧计迁都洛阳⑵讲汉话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一)特点:1、主要措施:⑴易服装改革后期——迁都洛阳、移风易俗(二)概况: --------移风易俗⑷通婚姻(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⑸改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原籍)(一)特点:1、主要措施:改革后期——迁都洛阳、移风易俗(二)概况: --------移风易俗2、主要影响: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族统治模式转化。1.农业:2.畜牧业: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等丰富⑴生产工具得到改进
⑵耕作技术的提高
⑶兴修水利
⑷开垦荒地
⑸经济作物的种植(一) 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三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牧马
(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
(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
(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
(魏晋墓葬壁画)3.手工业:⑴丝织业达魏晋以来最高水平
⑵制瓷业获很大发展,青瓷出现4.商业:⑴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商人实力雄厚
⑵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一) 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1.农业:2.畜牧业: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仿汉族官制、定律令、废酷刑(二) 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1.对鲜卑:2.对汉族:生活习惯封建化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三)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高考题目: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课堂探究 2、认识: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③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④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课堂探究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前期: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2.后期:迁都、生活方式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三长制  D.整顿吏治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变法的阻力
DB课堂测评3.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4.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AB课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