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六三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六三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08: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青岛版(六三学制)
第7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要读出某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选择(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2.下列选项中,适合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是( )。
①小明一家人的年龄。
②小红从3岁到10岁的身高变化情况。
③德州每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④调查班里同学喜欢跳绳、跑步、足球、篮球的人数。
⑤小刚各科的测试成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⑤
3.小明吃过晚饭后去散步,走了一段路后遇到一个同学,和同学说了一会儿话。分开后,妈妈打电话叫他回去,他便直接回家了。下面( )图能表示小明这段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
A. B. C. D.
4.如图是某摩托车厂2017年第一、第二季度各月产量的折线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二季度月产量共350辆 B.3月到4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
C.从1月到6月月产量逐渐增长 D.2月比1月月产量增加了50辆
5.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表示( )。
A.大幅下降 B.缓慢下降 C.大幅上升 D.缓慢上升
6.学校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捐款,( )能直观体现各年级的捐款钱数。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无法选择
7.用折线统计图反映( )的情况,比较合适。
A.德州市各小学在校人数
B.德州市2018年以来各年度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
C.去年德州市拥有华为手机的总人数
D.十月份,某楼8户缴纳的水费
8.下列信息中,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五(1)班女同学的身高 B.小英6~11岁的身高变化
C.小华语、数、英三科的成绩 D.实验小学6个年级为灾区捐款情况
9.欢欢统计了她上一周工作日的骑行路程(如图),骑行路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km。
A.1.2 B.1.6 C.2.6 D.1.0
10.小军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
A.B.C.
二、填空题
11.要统计一下近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要统计开学后各个年级的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
12.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每年递减的背景下,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却逐年增长,保护区总面积为202.788平方千米,合( )公顷,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典范。为了表示出红树林逐年增长应选择( )统计图。
13.小明家去年缴纳电费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缴纳电费最多的是( )月,缴纳了( )元;缴纳电费最少的是( )月,缴纳了( )元。
(2)从( )月到( )月的用电量上升得最快,电费相差了( )元;( )月和( )月的用电量最接近,电费只相差( )元。
14.学校统计全校各年级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气象局统计一昼夜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15.近些年,我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智能快递柜投放量仅1.5万组,截至2017年,智能快递柜投放量已经增长至27.1万组……要了解近些年我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的变化情况,绘制( )统计图更合适。
16.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下图是嫦娥五号从地球发射到太空,再到月球表面着陆的时间和速度变化的大概情况,嫦娥五号在太空到达月球表面一共经历了( )次“刹车”降速,第二次降速到( )km/s。
17.看图填空。
(1)甲遥控飞机飞行了( )秒,乙遥控飞机飞行了( )秒。
(2)第( )秒时,两架遥控飞机处于同一高度。第( )秒时,两架遥控飞机高度相差最大。
(3)起飞后第25秒,甲遥控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遥控飞机的高度是( )米。
(4)通过分析数据,在飞行时长和飞行高度方面,( )遥控飞机性能更优。
18.根据统计图填空。
(1)两个车间( )月份用煤量相差最大,( )月份用煤量相等。
(2)第二车间这5个月的用煤量呈( )趋势。4月份第一车间的用煤量是第二车间的;第二车间3月份的用煤量占第二车间这5个月用煤总量的。
19.请你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昆明2022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根据上面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填空。
(1)昆明2022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上升,(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昆明2022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下降,(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20.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图中病人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 )摄氏度。
(3)这位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4)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 )(填“好转”或“恶化”)。
三、判断题
21.慧慧这几年的身高变化应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
22.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23.为了反映我国2018-2022年手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
24.要清楚地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
25.统计小明6-16岁每年身高的数据及身高变化情况,绘制条形统计图。( )
26.要统计四年级5个班同学古诗背诵数量情况,更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
四、作图题
27.下面是某棵柳树6年生长情况的统计。
树龄 1 2 3 4 5 6
树高(厘米) 85 150 260 350 400 480
根据以上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树的生长趋势。
五、解答题
28.下图是枣庄市某商场2023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衣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
(1)实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总体趋势是( )的。
(2)根据生活经验,将统计图中的图例名称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统计图,你给商场有什么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29.下面是王青同学一天的体温情况记录折线统计图。
(1)他的最高体温出现在( )时,是( )度;最低体温出现在( )时,是( )度。
(2)根据王青这一天的体温数据,李东想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你觉得合适吗?写出你的理由。
30.周日早上,影院员工对周一~周六的营业额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营业额(万元) 1.5 2 2.3 2.2 3.4 3.5
(1)影院经理想了解影院营业额的变化规律。请你帮助经理把数据整理为合适的统计图。
(2)预测一下,周日的营业额可能是( )万元,简单说一下你的理由:( )
31.甲、乙两名大学生去距学校36千米的某乡镇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从学校出发,骑电动车行驶20分钟时发现忘带相机,甲下车前往,乙骑电动车按原路返回。乙取相机后(在学校取相机所用时间忽略不计),骑电动车追甲。在距乡镇13.5千米处追上甲后同车前往乡镇。已知乙电动车的速度始终不变。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电动车的速度为( )千米/分。
(2)甲步行所用的时间为( )分。
(3)求乙返回到学校时,甲与学校相距多远。
32.为了做好第14届全运会的志愿者工作,小明在某周末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去北陵公园锻炼,15时回到家。已知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自行车离家最远的距离是( )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最快的车速是( )千米/时,最慢的车速是( )千米/时。
(3)去的途中小明休息了( )次,共休息了( )小时。
(4)小明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遵循一定的规律,有人根据这个理论对记忆语文生字情况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下面一组数据。
时间 刚刚记忆完毕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记住生字数量(个) 95 28 20 15 13 12 10
(1)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2)观察统计图,关于遗忘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3)根据你的发现,说一说:当学习了新知识后,应该怎样做?
34.某市2020年9月某天7:00-19:00的室外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1)( )时室外气温最高,( )时室外气温最低。
(2)室外气温从( )时到( )时不断上升,从( )时到( )时上升得最快。
(3)室外气温从( )时开始持续下降,从( )时到( )时下降得最快。
(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
(5)根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及你的生活经验,预测从这天19时到第二天7时的室外气温变化情况。
35.华联购物中心2021年空调销售情况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数量(台) 300 400 800 360
(1)根据表中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
(2)2021年全年一共销售空调( )台,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空调( )台。
(3)第( )季度销售空调最多,第( )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华联购物中心的空调销售呈现( )趋势;从第四季度开始又呈现( )趋势。
36.和谐服装店某星期销售上衣情况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销售量 120 110 145 135 140 155 165
(1)要了解上衣销售量变化情况,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图。
(2)星期几销售量最高?星期几销售量最低?
(3)上衣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7.下面是薇薇种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
薇薇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第几天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高度(厘米) 1 3 7 10 13 15
(1)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
(2)从( )到( )蒜苗长得最快。
(3)推测第14天蒜苗的高度,在图中表示出来。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解析】由分析可得:要读出某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2.C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解析】①小明一家人的年龄,适合采用条形统计图,不符合题意;
②小红从3岁到10岁的身高变化情况,适合采用折线统计图,符合题意;
③德州每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适合采用折线统计图,符合题意;
④调查班里同学喜欢跳绳、跑步、足球、篮球的人数,适合采用条形统计图,不符合题意;
⑤小刚各科的测试成绩,适合采用条形统计图,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适合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小明吃过晚饭后去散步,离家的距离与时间都在增加;走了一段路后遇到一个同学,和同学说了一会儿话,这时的时间在增加,离家距离不变;分开后,妈妈打电话叫他回去,他便直接回家了,时间仍在增加,但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回到家。据此解答。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能表示小明这段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
故答案为:C
4.D
【分析】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月产量,1月份产量为300辆,2月份产量为350辆,3月份产量为450辆,4月份产量为540辆,5月份产量为700辆,6月份产量为600辆,折线向上走势越陡,摩托车产量增长越快,折线向上走势越缓,摩托车产量增长越慢,折线走势向下时,摩托车产量降低,结合折线统计图逐项分析并找出正确的选项,据此解答。
【解析】A.第二季度为4月、5月、6月。
540+700+600
=1240+600
=1840(辆)
所以,第二季度月产量共1840辆。
B.由折线统计图可知,4月到5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
C.由折线统计图可知,1月到5月月产量逐渐增长,5月到6月月产量逐渐降低。
D.1月的月产量为300辆,2月的月产量为350辆。
350-300=50(辆)
所以,2月比1月月产量增加了50辆。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5.D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的情况,属于缓慢上升,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
根据分析得,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表示缓慢上升。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其特点。
6.B
【分析】根据各个统计图的特点,结合统计需求,直接选出正确选项即可。
【解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各项数据情况,所以要直观体现各年级的捐款钱数,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明确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A.德州市各小学在校人数,用条形统计图合适;
B.德州市2018年以来各年度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C.去年德州市拥有华为手机的总人数,用条形统计图合适;
D.十月份,某楼8户缴纳的水费,用条形统计图合适;
故答案为:B。
【点评】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据此解题即可。
【解析】A.五(1)班女同学的身高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B.小英6~11岁的身高变化更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C.小华语、数、英三科的成绩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D.实验小学6个年级为灾区捐款情况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9.B
【分析】看图,发现她骑行路程的最大值是4.2km,最小值是2.6km,据此利用减法求出骑行路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解析】4.2-2.6=1.6(km),所以,骑行路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6km。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会看图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离家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
(1)先离家越来越远,到了最远距离一半的时候;(2)然后越来越近直到为0;(3)到家拿钱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4)然后再离家越来越远,直到书店;(5)在书店买书还要一段时间,所以离家最远的时候也是一条水平线段;(6)然后回家直到离家的距离为0。
【解析】符合小军这段时间离家距离变化的是C。
故选: C
【点评】本题需要考虑到在家和在书店都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会变化。
11.折线 条形
【分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解析】要统计一下近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要统计开学后各个年级的人数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12.20278.8 折线
【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据此计算即可;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选择统计图即可。
【解析】202.788×100=20278.8(公顷)
所以202.788平方千米=20278.8公顷,为了表示出红树林逐年增长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13.(1) 10/十 560 4/四 200
(2) 6/六 8/八 210 8/八 10/十 30
【分析】(1)观察统计图,点最高,则缴纳的钱数最多,点最低,则缴纳的钱数最少,找出小明家哪个月缴纳电费最多,缴纳的钱数;找出小明家哪个月缴纳电费最少,缴纳的钱数;
(2)观察统计图,斜线越抖,则用电量上升的最快,据此找出哪个月到哪个月用电量上升得最快,用缴费最高的月份减去减去缴费最低的月份;找出哪两个月用电量最接近,再计算出电费相差的钱数。
【解析】(1)缴纳电费最多的是10月,缴纳了560元;缴纳电费最少的是4月,缴纳了200元。
(2)530-320=210(元)
560-530=30(元)
从6月到8月的用电量上升得最快,电费相差了210元;8月和10月的用电量最接近,电费只相差30元。
14.条形 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解析】学校统计全校各年级人数,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气象局统计一昼夜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15.折线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我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应该是增长趋势明显。而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要了解近些年我国智能快递柜投放量的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16.3 2.3
【分析】该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刹车”即指速度下降,图中有3处直线下降部分故经历了3次刹车,第一次“刹车”结束对应纵坐标为10 km/s,第二次“刹车”结束对应纵坐标为2.3km/s。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嫦娥五号在太空到达月球表面一共经历了3次“刹车”降速,第二次降速到2.3km/s。
17.(1) 35 40
(2) 15 30
(3) 20 25
(4)乙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数据是飞行时间,纵轴数据是飞行高度,甲遥控飞机是实线,乙遥控飞机是虚线;
(1)根据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最终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也就是它们对应的飞行时间;
(2)在两条折线相交时,所对应的时间两架遥控飞机处于同一高度;两条折线分开的距离最大,高度相差最大;
(3)从横轴中找到25秒,找出对应两架飞机的高度数据即可;
(4)乙遥控飞机的飞行时间比甲的长,中后期的飞行高度也比甲遥控飞机高;据此解答。
【解析】(1)甲遥控飞机飞行了(35)秒,乙遥控飞机飞行了(40)秒。
(2)第(15)秒时,两架遥控飞机处于同一高度。第(30)秒时,两架遥控飞机高度相差最大。
(3)起飞后第25秒,甲遥控飞机的高度是(20)米,乙遥控飞机的高度是(25)米。
(4)通过分析数据,在飞行时长和飞行高度方面,(乙)遥控飞机性能更优。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运用,关键能够从图中获取正确信息。
18.(1)1;3;(2)上升;;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两个车间1月份用煤量相差最大,3月份用煤量相等;
(2)观察发现第二车间这5个月的用煤量呈上升趋势;4月份第一车间的用煤量是第二车间的;用第二车间3月份的用煤量除以第二车间这5个月用煤总量即可。
【解析】(1)两个车间1月份用煤量相差最大,3月份用煤量相等;
(2)


第二车间这5个月的用煤量呈上升趋势。4月份第一车间的用煤量是第二车间的;第二车间3月份的用煤量占第二车间这5个月用煤总量的。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
19.(1) 一 八
(2) 八 一
【分析】(1)折线向上走表示气温升高,折线最高点就是气温最高的月份;
(2)折线向下走表示气温下降,折线最低点就是气温最低的月份。
【解析】(1)昆明2022年的月平均气温,从一月开始逐渐上升,八月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昆明2022年的月平均气温,从八月开始逐渐下降,一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点评】本题是一个关于折线统计图的题目,考查了学生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0.(1)6
(2)3
(3)37.5
(4)好转
【分析】(1)此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时间,相邻两次时间的差是量体温的时间间隔。
(2)此折线统计图纵轴表示温度,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5摄氏度,二者相减可求出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的差。
(3)先在横轴上找出表示4月8日12时的点,过这一点作横轴的垂线,垂线与折线的交点处的温度是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如下图)。
(4)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折线呈下降趋势,说明病人的体温由发烧到正常,4月9日体温恢复正常说明病情好转。
【解析】(1)6-0=6,12-6=6,18-12=6,所以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39.5-36.5=3(摄氏度),所以图中病人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3摄氏度。
(3)通过观察上图可知:这位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摄氏度。
(4)4月8日18时至4月9日18时病人的体温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所以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好转。
【点评】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1.√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解析】慧慧这几年的身高变化应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是折线统计图。
【解析】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故答案为:×
23.√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为了反映我国2018-2022年手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4.×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解析】要清楚地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选择统计图的关键。
25.×
【分析】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小明6-16岁每年身高的数据及身高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解析】由分析可知:统计小明6-16岁每年身高的数据及身高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明确不同统计图的特征根据要统计的数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
26.×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要统计四年级5个班同学古诗背诵数量情况,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根据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7.见详解
【分析】因为折线图能够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所以根据数据,在图中制作出折线统计图即可。
【解析】如图:
【点评】解题的关键利用表中已知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完成统计图。
28.(1)上升
(2)图见详解;理由见详解
(3)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少进些衬衣。(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实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说明实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7月到12月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毛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多,衬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少,据此补充完整即可。
(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衬衣的销售随着天气原因持续下降,建议商场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少进些衬衣。(答案不唯一)
【解析】(1)实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如图:
答:7月到12月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毛衣的销售应该是越来越多的,折线呈上升趋势的是实线,衬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少,折线呈下降趋势的是虚线。
(3)衬衣的销售随着天气原因持续下降。
答:商场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少进些衬衣。
29.(1)15;37.4;3;36.6;
(2)见详解
【分析】(1)观察统计图,找出最高时体温,和最低时的体温;
(2)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据此说明(合理即可)。
【解析】(1)他的最高体温出现在15时,是37.4度;最低体温出现在3时,是36.6度。
(2)答:不合适;条形统计图只能直观的看出数量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0.(1)见详解
(2)4;周日看电影的人数会比平时增加(答案不唯一)
【分析】(1)要想了解影院营业额的变化规律,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周一到周六的营业额及预测的周日的营业额,在图中描出相对应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并标上数据即可。
(2)根据周一到周六的营业额,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周日看电影的人数会增加,应该超过周六,预测周日营业额是4万元。
【解析】(1)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及对周日营业额的预测绘制折线绘制统计图如下:
(2)预测一下,周日的营业额可能是 4万元。理由:周日看电影的人数会比平时增加。
31.(1)0.9;
(2)45;
(3)20千米
【分析】(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乙两名大学生骑电动车20分钟走了18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18÷20可求出电动车的速度是0.9千米/分。
(2)由题意可知:甲步行所用的时间等于乙骑电动车行驶(36-13.5+18)千米的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36-13.5+18)÷0.9可求出甲步行所用的时间是45分钟。
(3)由题意可知:甲步行45分钟所走的路程是36-13.5-18=4.5(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4.5÷45可求出甲步行的速度是0.1千米/分;乙返回到学校用了20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0.1×20可求出甲20分钟所走的路程是2千米;最后用2千米加上甲、乙骑电动车所走的18千米可求出甲与学校相距的千米数。
【解析】(1)18÷20=0.9(千米/分)
所以,电动车的速度为0.9千米/分。
(2)(36-13.5+18)÷0.9
=(22.5+18)÷0.9
=40.5÷0.9
=45(分)
所以,甲步行所用的时间为45分。
(3)(36-13.5-18)÷45
=4.5÷45
=0.1(千米/分)
0.1×20+18
=2+18
=20(千米)
答:甲与学校相距20千米远。
32.(1)35
(2)20;10
(3)1;0.5
(4)17.5千米/时
【分析】(1)观察图象可知,小明骑自行车离家最远的距离对应的是最上面的一段,即在12时~13时,距离为35千米。
(2)观察图象可知,小明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行驶最快时对应的线段最陡,行驶最慢时对应的线段最平缓;
即小明在10时~10.5时对应的速度最快,在11时~12时的速度最慢;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最快的车速度和最慢的车速。
(3)在10.5时~11时,线段水平,表示这段时间的路程不变,此时小明在休息,据此解答。
(4)小明离家最远的地方是35千米,返回家一共用时(15-13)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
【解析】(1)小明骑自行车离家最远的距离是35千米。
(2)小明在10时~10.5时骑车速度最快:
(25-15)÷(10.5-10)
=10÷0.5
=20(千米/时)
在11时~12时骑车速度最慢:
(35-25)÷(12-11)
=10÷1
=10(千米/时)
小明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最快的车速是20千米/时,最慢的车速是10千米/时。
(3)11-10.5=0.5(小时)
去的途中小明休息了1次,共休息了0.5小时。
(4)35÷(15-13)
=35÷2
=17.5(千米/时)
答:小明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是17.5千米/时。
【点评】结合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考查对不同时间段运动状态的分析,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解答。
33.见详解
【分析】(1)反映记忆的变化,用折线统计图。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标记数据即可。
(2)观察统计图,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据此解答。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记忆语文生字情况统计图
(2)随着时间的增加,记忆情况呈下降趋势。
(3)及时复习,循环记忆。
【点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4.(1)13;19;(2)7;13;9;11;(3)13;17;19
(4)这天7时到19时最高室外气温与最低室外气温相差15℃。
(5)19时后室外气温继续降低,凌晨降至最低,然后渐渐上升,到第二天7时升至10℃左右。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室外温度最高的是13时,有23摄氏度;室外气温最低是19时,有8摄氏度;
(2)观察折线统计图,室外气温从7时到13时不断上升;折线越陡说明变化程度越大,从9时到11时上升的最快;
(3)观察折线统计图,室外气温从13时开始持续下降,从17时到19时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5-8=7摄氏度;
(4)这天7时到19时最高室外气温与最低室外气温相差15摄氏度,答案不唯一;
(5)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活经验知道从19时到凌晨气温逐渐降低,从凌晨到7时气温逐渐升高,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室外温度最高的是13时;室外气温最低是19时。
(2)室外气温从7时到13时不断上升,从9时到11时上升的最快。
(3)室外气温从13时开始持续下降,从17时到19时下降得最快。
(4)(℃)
这天7时到19时最高室外气温与最低室外气温相差15℃。
(5)19时后室外气温继续降低,凌晨降至最低,然后渐渐上升,到第二天7时升至10℃左右。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35.(1)见详解;
(2)1860;465;
(3)三;一;
(4)上升;下降
【分析】(1)由题意可知,横轴表示季度,纵轴表示数量,纵轴单位长度表示100台,先根据表格中各季度销量画出各点,再依次连接各点,最后标注对应数据;
(2)各季度销量相加求出全年销售空调的总台数,一共4个季度,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空调的台数=全年销售空调的总台数÷4;
(3)折线统计图中,折点位置最高表示该季度销量最高,折点位置最低表示该季度销量最低;
(4)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向上时,说明空调销量呈上升趋势,折线向下时,说明空调销量呈下降趋势,据此解答。
【解析】(1)分析可知:
(2)300+400+800+360
=(300+400+800)+360
=1500+360
=1860(台)
1860÷4=465(台)
所以,2021年全年一共销售空调1860台,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空调465台。
(3)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第三季度销售空调最多,第一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4)由折线统计图可知,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华联购物中心的空调销售呈现上升趋势;从第四季度开始又呈现下降趋势。
【点评】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6.(1)见详解
(2)星期日;星期二
(3)上升
(4)星期六的销售量是多少?155件(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即可。
(2)观察统计图,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销售量越高,数据点位置越低表示销售量越低。
(3)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据此分析。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
(1)
(2)星期日销售量最高,星期二销售量最低。
(3)上衣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
(4)星期六的销售量是多少?
答:星期六的销售量是155件。
【点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7.(1)见详解。
(2)第4天;第6天
(3)见详解(答案不唯一)
【分析】(1)补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①描点,描点时先找准横轴上的点(横轴表示第几天),再找准纵轴上相对应的点(纵轴表示蒜苗的高),过两点分别作横、纵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的点,在交点处点上实心点;②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实心点,并标注数据;③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2)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陡,说明蒜苗生长得快,所以可根据折线的倾斜程度找出长得最快的时间段。
(3)根据蒜苗高度的整体递增趋势来推测,第14天比第12天高2厘米。
【解析】(1)(3)如下图。
(2)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从第4天到第6天折线最陡,所以从第4天到第6天蒜苗长得最快。
(3)15+2=17(厘米),所以推测第14天蒜苗的高度是17厘米。画图如上图。(答案不唯一)
【点评】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陡,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得较快;折线平缓,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得较慢。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的预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