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2: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线索梳理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民主始终坚持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为揭露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蒋介石集团举行会谈,并通过了有利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双十协定》。1946年初,根据《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的召开,反映出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面内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面对国民党的暴行,在国统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民主运动。
随着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变本加厉,民主同盟、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党派,也开始抛弃了和平斗争的幻想,同国民党集团决裂,并同共产党站在一条战线上为争取人民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基础梳理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一)背景: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阴谋发动内战。2.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4.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建国,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阴谋,决定派毛泽东等人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二)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重庆谈判:(1)概况: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2)成果: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3)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2.政协会议:(1)原因: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斗争
。(2)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内容。(3)影响:政协会议的召开,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三)结果: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一)国民党的“制宪”:1.背景:(1)1946年夏,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2)1946年秋,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2.内容: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3.结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国民大会”。4.影响: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二)人民民主运动:1.背景:国民党实施独裁统治,对外卖国,对内内战、镇压民主运动。(1)1945年12月1日,制造“一二 一”血案。(2)1946年2月,殴打李公朴、郭沫若等人,制造校场口血案
。(3)1946年6月,制造上海“下关惨案”、昆明“李闻血案”。2.表现:(1)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2)农民:抗征、抗捐、抗阻运动迭起,民变不断。(3)工人:1947年,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地工人参加反内战的罢工和示威游行。3.作用:说明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争的胜利,推动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三、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一)背景:1.国民政府的法西斯暴行使民主党派的一些人认识到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不可能存在合法斗争。2.国民党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污蔑民主党派是“暴乱工具”,强令解散民主同盟。(二)斗争:1.各民主党派开展地下斗争。2.1948年初,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三)影响:同中国共产党一起战斗,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一)原因: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失去民心。(二)过程:
1.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3、1948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四)意义: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
名词解释
[重要事件]
1.重庆谈判:为避免内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取和平,从1945年8月29日到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尽管共产党方面做出了很大让步,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但是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国共双方见解。
2.较场口血案:1946年2月10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校场口发动了目的为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血案。这件血案的产生,直接破坏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对于和平民主建国的呼声,让人民群众看清了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反动面目,也暴露出国民党残暴统治下的旧中国毫无人权和民主的事实。
[重要名词]
1.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31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皆主张和平建国,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会议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问题,实质是重庆谈判中尚未解决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经过激烈斗争,政治协商会议终于通过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共5项协议。
2.人民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又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
3.《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纲领》。该纲领于1949年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共7章60条。它主要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此外,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
4.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有其意义的,它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
5.《中华民国宪法》: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6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的根本大法。1947
年1月1日,由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凡14章
175
条。《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特点是: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名,保障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之名,行国民党一党专制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之实。
6.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华人民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民盟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故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10日改现名。现在“民盟”的成员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它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重点解析
重点一:比较1946年政协会议同1949年新的政协会议的不同点
背景: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时,抗日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刚刚取得胜利,国民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未完成战争准备工作,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积极争取和平建国;1949年政协召开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使得共产党夺取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政权,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组织者:1946年政协会议是由中国国民党所组织;1949年政协会议是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共同组织。
目的:1946年政协的召开是国民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欺骗全国人民,为发动内战夺取政权做准备,为达到独裁的目的而拖延时间;1949年政协的召开是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监督、参与、协商新中国的建设。
作用:1946年政协讨论了如何建立联合政府,是一次协商会议;1949年政协起到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的作用。
意义:1946年政协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协议,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放映出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1949年政协维护和巩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果实,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筹备工作,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重点二: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及各阶层民主力量坚决回击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根据地人民参与宪政活动,并在延安成立了宪政促进会。
为了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明确了党的任务是努力争取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并指出了实现这一任务的具体途径。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当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意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并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使重庆政协会议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抗战胜利后的社会现实使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毅然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走上了与共产党一道推翻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
史料汇编
一、民盟历次“宣言”
【史料原文】
民盟历次“宣言”节录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载民盟机关报《光明报》,1941年10月10日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年10月
“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史料解读】
以上所录三节材料分别节选自《中国民主政团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盟成立宣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民盟,即中国民主同盟,其前身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现名。这些历史文献能最好地反映不同时期,民盟在政治主张上的差异。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如下主要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①民盟于1941年刚成立时,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伪善面容还未能识破,主张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试图通过和平建国的途经实现民主政治。②在抗战结束前夕,民盟面对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开始意识到和平建国理想的幻灭,对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开始提出反对。③解放战争时期,民盟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条战线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国民党的统治。④民盟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主张存在差异,说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本质日益暴露,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日益壮大,同时民盟的政治觉悟日益提高。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原文】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节录
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但是这种三民主义是什么三民主义呢?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我愿顽固派先生们,于其“限共”、“溶共”、“反共”等工作洋洋得意之余,也去翻阅一下这个宣言。原来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宣言中说道:“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如此。”就可知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真三民主义,其他都是伪三民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载《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
【史料解读】
以上所录材料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10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文章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如下信息:①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别了三民主义的新旧之分,认为在现阶段国共内战还未能掀起时,新三民主义仍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②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显然同新三民主义在奋斗目标上相吻合,这也成为两党能够合作的前提。③毛泽东区别新旧三民主义的目的在于,反击蒋介石独裁集团的法西斯统治,维护和巩固国共两党的合作,争取民主政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