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功和功率
第一节
机械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21教育网
2、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生活与课堂物理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教学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一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怎样衡量这种效果呢?物理里面引进了“功”这个概念。
[推不同的重物,效果不同]
大家对“功”这个字并不陌生,如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中
“功”的概念,它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现在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21cnjy.com
(二)新课教学
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当高度相同时,力与车和方向上的乘积不变。
学生观察图片后思考,三种不同的方式把木箱从底的地方移到车上,会选择哪种比较好呢?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利用斜面把小车拉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高度。记录力与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分析问题引入情景,用三种同的方法把物体提高到一定高度,你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2·1·c·n·j·y
演示,利用斜面提高物体的三种不同方法。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力与力的方向上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距离和乘积叫做这个力所做的功。
学生感知:当高度相同时,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乘积为什么会相同呢?因为完成的任务相同。www-2-1-cnjy-com
公式:W=FS 单位:焦。
让学生知识功是力与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
初步理解功的意义。
情景:三个和尚提水:同学们思考哪些和尚在做功,哪些和尚没有做功,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个,与第三个
在做功,第二个没有做功。 虽然有力,但不定做了功。
三个和尚是否都在做功呢?引导学生从贡献上来分析。21·cn·jy·com
为什么第二个没有做功?
思考课本上的提问: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的过程中,是否做功?
停在空中时,举力是否做功。
提水时,水平移动时,是否做功。
球从高处滑到低地方。
观看幻灯片,想一想,踢出去的足球是否做功,打出的子弹是否做功。
引导学生来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哪里,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在哪里。形成力与力的方向的距离是同一个方向的感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惯性运动时,前面施出的力已 不在做功。功的计算。
学生们自由分析。
课本上的习题计算。
小结:
斜面的作用。什么是功。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www.21-cn-jy.com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21·世纪
教育网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