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课件 (1)【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课件 (1)【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2: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民主斗士李公朴曾说过:“我两只脚跨出
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7月11日
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大骂
“无耻”,并高呼“我为民主而死!”李公朴
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
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请思考:
1.抗战胜利后中共和李公朴等民主人士是如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
2.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打着“_________”的旗号,阴谋发
动内战。
(2)人民“要求_____、反对_____”。
(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
东赴_____谈判。
(4)中共中央为揭露美蒋_______阴谋,决定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
平谈判。和平建国和平内战重庆假和平【合作探究】
1.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假和平”:(1)国内舆论的压力,全社会“要求和平,反对内战”。(2)国际舆论的压力——苏美英不赞成中国内战。(3)内战准备尚未完成。“真内战”:是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决定的。2.斗争:
(1)重庆谈判:
①概况: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国民党同意_________的基本方
针。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订《_________》。
③意义:签订《双十协定》是_____________的胜利。和平建国双十协定人民民主力量(2)政协会议:
①原因:人民的压力和_______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的合作斗争。
②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包括改组_________、召开
国民大会等内容。
③影响:打破了蒋介石_________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
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
3.结果: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共产党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国民党的“制宪”:
(1)背景:
①1946年夏,在_____支持下,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
②同年秋,占领张家口后,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_______
___”。
(2)内容:制定了《_____________》,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
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3)结果: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在_______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美国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宪法政治上【合作探究】
2.为什么说1946年11月的国民党“制宪国大”是非法的“国民大会”?
提示: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应当是在全国停止战争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 1946年“国大”是蒋介石一手包办的,通过了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是伪“国大”。2.人民民主运动:
(1)表现:
①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
饥饿”运动。
②农村: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
③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2)作用: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统治斗争的胜利。
②推动了_________的胜利发展。反蒋独裁人民革命【合作探究】
3.什么是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它的出现有何意义?
提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起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称第二条战线。
意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背景:
(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放弃通过_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幻想,认识到不可能进行合法斗争。
(2)国民党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
①污蔑民主党派是中共的“暴乱工具”。
②强令解散_________。
2.斗争:
(1)各民主党派开展地下斗争。
(2)1948年初,沈钧儒等人在_____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
3.影响:同中共一起战斗,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议会道路民主同盟香港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经过“_________”,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国民政府垮台。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
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通过《共同纲领》。
2.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3.意义: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三大战役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探究】
4.怎样认识《共同纲领》的性质?
提示: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什么敢于决定派党的主要领导人去重庆谈判?
提示: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强烈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要尽一切努力来谋取和平与民主;苏美英等大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蒋介石又一时难以完成发动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的;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利用谈判做积极的应变准备;共产党人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2.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为什么在中国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提示:(1)史实: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被北洋军阀扼杀;抗战胜利前后各民主党派期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遭国民党反动派扼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一个包括国民党在内的由各党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遭到国民党的拒绝。(2)原因:①帝国主义国家要维持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不允许中国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共产党,希望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不能实行彻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④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建立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法西斯统治,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⑤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它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胜利发展;⑥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促使民主党派放弃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一、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共斗争的焦点及其表现
1.焦点:独裁内战与和平民主的斗争。
2.表现:
(1)国民党:①积极抢占全国各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加紧内战准备,并攻击八路军和新四军。②违背《双十协定》原则,制造暴行。③破坏政协协议,最终发动内战。
(2)共产党:①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②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积极维护和平民主。③内战爆发后,领导人民民主运动,在国统区打击国民党专制独裁。【名师指津】抗战后能否实现和平建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和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国民党一党独裁。中共争取和平民主,赢得了民心,国民党专制独裁,发动内战,民心尽失。 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名师指津】抗战胜利后,大资产阶级主张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实践结果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他们的历史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
(2011·山东文综)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分析】第(1)题,抓住材料一中“无阶级……之区别”,以此判断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中“耕者有田”和“陕北”这两个信息判断应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第(2)题,再现教材所学回答。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