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课件 (4)【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课件 (4)【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2: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历史回声
民主斗士李公朴曾说过:“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大骂“无耻”,并高呼“我为民主而死!”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课程标准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意义. 2.归纳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表现,分析其高涨的原因和意义. 3.通过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以及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了解民主党派在民主运动中的作用. 4.掌握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打着“___________”的旗号,阴谋发动内战. (2)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和平建国(4)中共中央为揭露美蒋________的阴谋,决定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 2.斗争 (1)重庆谈判 ①成果: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签订《双十协定》. ②意义:签订《双十协定》是__________力量的胜利.假和平人民民主(2)政协会议 ①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内容. ②打破了蒋介石__________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
3.结果 (1)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2)中共争取实现__________、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一党专政民主统一特别提醒:形象理解重庆谈判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国民党的“制宪” (1)背景 ①1946年夏,在______支持下,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6年秋,占领张家口后,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2)内容:制定了《______________》,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美国中华民国宪法(3)结果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人民民主运动 (1)原因 ①国民党的“_____”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 ②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__________的暴行. 制宪民主运动(2)表现 ①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饥饿、________、反迫害”运动. ②农村: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 ③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3)作用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统治斗争的胜利. ②推动着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反内战反蒋独裁特别提醒:全面内战爆发后,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的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处于全民的政治包围之中,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溃灭.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背景 (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放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不可能合法斗争. (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摧残民主力量. ①污蔑民主党派是中共的“暴乱工具”. ②强令解散______________. 民主同盟2.斗争 (1)各民主党派被迫转入地下. (2)1948年初,沈钧儒等人在_______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 3.影响:同中共一起战斗,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 香港思考探究
有人说:“民盟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同时也是民盟转变的起点。”
(1)“转变”是指什么?
(2)“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转变”是指民盟放弃中间路线,与中共并肩战斗。
(2)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使民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没有走通的可能,因此只能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与中共并肩战斗。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经过“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3)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 三大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3.意义: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
特别提醒:渡江战役的胜利并不代表中共民主革命的使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直到1956年底才基本完成. 归纳整合
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光明前途,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迫使国民党召开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领导国统区民主运动,组成了反蒋第二条战线;1949年北平新政协召开和开国大典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 要点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新政协的异同比较典型例题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后领导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材料2:(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 (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 (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 (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3: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倾向. (2)根据材料2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要求. (3)根据材料3指出民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 【解析】 本题以民盟对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为主线,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2)、(3)问紧扣试题设问,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说明问题.
【答案】(1)态度: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治倾向:中间. (2)态度: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政治要求:要求民主、自由. (3)拥护共产党,打倒国民党. 图文探究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材料1: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材料2:《双十协定》原稿 材料 3: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的自卫抵抗,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 纪念会上的演说》 【探究问题】 (1)概述材料1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政策. (3)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基本史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 【探究思路】 第(1)问应紧扣重庆谈判作答;第(2)问应概括指出内战爆发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和政策;第(3)问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 【尝试答题】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③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原因: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毛泽东等人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 (2)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面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一面不放弃和平努力,尽力争取和平. (3)基本史实: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为实现和平民主而不懈努力.表明:中共是真正代表人民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党.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