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七单元——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课标要求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栏目索引
CONTENTS PAGE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打着“ ”的旗号,坚持 、 的方针。
(2)人民“要求 、反对 ”的舆论压力。
(3)蒋介石采取“ , ”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4)中共提出“ 、 、 ”的口号。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和平建国独裁内战和平内战假和平真内战和平民主团结2.斗争
(1)重庆谈判
①目的:尽力争取 ,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
②成果:国民党当局同意 的基本方针;签订
《 》。
③意义: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是 力量的胜利。和平建国和平建国双十协定人民民主(2)政协会议
①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包括改组 、召开 等内容。
②打破了蒋介石 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
与 的愿望。国民政府国民大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和平建国3.结果
(1)国民党政府撕毁 挑起内战。
(2)中共争取实现 、 的努力化为泡影。政协协议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名师点拨 重庆谈判的意义在于:(1)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使中共在政治上赢得主动;(2)扩大了中共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的影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3)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则会处于被动地位。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1.背景
(1)1946年夏, 爆发。
(2)“国民大会”召开,制定了《 》。
(3)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 的暴行。全面内战中华民国宪法民主运动2.表现
(1)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 、
、 ”运动。
(2)农村: 、 、 运动迭起。
(3)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抗征抗捐抗租3.作用
(1)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统治斗争的胜利。
(2)推动了 的胜利发展。反蒋独裁人民革命名师点拨 《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违背了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使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背景
(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
①转变:放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合法斗争的不可能性。
②影响:进一步壮大了民主力量。(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
①污蔑民主党派是中共的“ ”。
②强令解散 。暴乱工具民主同盟2.斗争
(1)各民主党派开展地下斗争。
(2)民盟改组,制定新纲领,与 并肩战斗,与 决裂。
3.意义
(1)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
(2)有力地推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共产党国民党名师点拨 国统区人民的民主斗争,也被称为“第二条战线”。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1.过程
(1)经过“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垮台。
(3)1949年9月, 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决定成立 ,通过《共同纲领》。
(4)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意义:中国走上了 、 、 之路三大战役南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独立民主统一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 1946年政协会议政协会议代表及对其政治主张的分析
(1)代表: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中有中国国民党代表8人,中国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2)主张:他们代表着中国当时存在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
①一股力量是中国国民党及其附属青年党,希望维护其一党训政格局。
②一股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希望打破国民党的一党训政格局,谋求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格局中的应有地位。
③民主同盟和无党派人士,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又不同意中国共产党拥有军队和单独的政权,他们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统一、和平、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政体制。④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训政、实现民主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及其他民主势力的要求,总的来说基本一致。面对现实,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民盟等民主力量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并经常进行协商,在一些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探问题材料一 1945年12月2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发表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协议,要求中国“必须停止内争”。与此同时,蒋介石挑起的一系列挑衅,在我人民军队自卫反击下,连连失利,感到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尚需时日。因此,他也不得不同意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材料二 国民党代表提出《扩大政府组织案》,声称不是改组而是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依照其提案,国民党在政府中占有“特定程度的多数”;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国民政府,须由主席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请选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只有讨论和决定“立法原则”“施政方针”“军政大计”的权力,而无用人权;国府主席有相对否定权和紧急处置权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为什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答案 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停止内战的压力;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停止内战;蒋介石的武力挑衅遭到沉重打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不足。(2)依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集团是不是真正实施民主政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不是。希望增加几名党外人士参加政府以装潢门面,继续实行一党专政,妄图在“统一国家主权”的名义下要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为发动战争提供准备时间。教方法
(1)政治协商会议
又称“旧政协”。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31日结束。这是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协商政治问题的会议。国民党在发动全国内战还没有准备好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提议下才被迫同意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这些协议在不同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2)1946年政协与1949年新政协的不同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1.观察右图,通过对报纸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压制
C.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反蒋斗争
D.国民党为遏制民主而制造暴行解析 刺杀李公朴、闻一多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民主的暴行之一。
答案 D2.“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毛泽东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继续维护同国民党的合作,建立新中国
B.尽量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C.维护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D.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解析 由材料内容不难看出B项正确。B3.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的签订和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 )
A.共产党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民主和平力量取得限制内战的政治主动权
D.粉碎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解析 《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国方针,使民主和平力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是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作用;
B项是国民党伪国大的作用;
D项内战最终爆发,国民党内战的阴谋并没有被粉碎。
答案 C4.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它违背了( )
A.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
B.重庆政协会议的协议
C.《和平建国纲领》
D.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解析 根据重庆政协协议的规定召开国民大会应在改组国民政府的基础上,并制定宪法。但“国民大会”是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因此它被称之为伪国大,其制定的宪法为伪宪法。
答案 B5.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当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运动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解析 A、B、D项只是表面现象,只有C项反映了国共两党内战的本质。
答案 C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但是要实现他的愿望,客观上有很多困难。这样,使他不能不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这一次我们去的好……”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蒋介石的困难”具体有哪些?
(2)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好”在哪里?
(3)根据材料二说明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4)蒋介石所谓的“军令、政令统一原则”的实质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的原因和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意图的理解。学生只要读懂材料,熟悉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即可。答案 (1)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2)重庆谈判签署的《双十协定》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中共通过谈判,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国民党再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3)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同时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4)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学思之窗
1.请思考,中共中央为什么敢于决定派党的主要领导人去重庆谈判?(教材第108页)
提示 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强烈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要尽一切努力来谋取和平与民主;苏美英等大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蒋介石又一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时难以完成发动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的;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真实的面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利用谈判做积极的应变准备;共产党人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2.请思考: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为什么在中国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教材第112页)
提示 (1)史实: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被北洋军阀扼杀;抗战胜利前后各民主党派期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遭国民党反动派扼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一个包括国民党在内的由各党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遭到国民党的拒绝。(2)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要维持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不允许中国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共产党,希望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妥协,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不能实行彻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建立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法西斯统治,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它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胜利发展;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促使民主党派放弃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12页)
一、本课测评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主要有哪些?
提示 (1)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中共参加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和平民主的政协协议;(3)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抵制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4)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掀起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潮;(5)民主党派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坚决斗争;(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国民政府;(7)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8)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学习延伸
1.写小论文:阅读并思考后,写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论文。
提示 应该围绕着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对中国革命前途与命运的选择这一主题来展开论述。2.思考:1840年至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什么时代?这个时代又分为哪两个主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有何异同?为什么有“旧”和“新”之分?
提示 (1)1840年至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称民主革命时代。
(2)这个时代又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相同点:两次革命的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对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4)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前途不同,两次革命有“旧”、“新”之分。
具体表现在: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旧)、无产阶级(新);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马克思主义(新);结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旧)、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前途——资本主义(旧)、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