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件 (1)【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件 (1)【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3: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历史回声
陕甘宁边区参议员 合影(前排左起第 三人为李鼎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表示:“我身为党外人士,与共产党合作两年,并没有感觉到共产党的任何歧视与排斥.我亲眼看到,全边区参加‘三三制’政权的党外人士同样没有一个人感受到共产党的歧视与排斥.共产党对于民选出来的党外人士是开诚相见,崇尚友谊,表现了最高的信任与尊
重.” ●课程标准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表现和特征. 2.了解皖南事变的经过,分析其性质及其影响. 3.掌握“三三制”原则的内容,分析其意义. 4.分析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对新中国建立民主政权的意义. 5.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政权性质的了解,结合延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认识中共“七大”对中国命运抉择的重要意义. 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1928年8月,蒋介石打出“__________”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表现:建立特务组织;制定反动法令. 大地主以党治国(3)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 (1)1939年初,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2)以“______”和“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3)强化_________,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 中统保甲制度特别提醒: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的模式,党组织延伸和渗透到社会、产业、文化、教育各个部门和组织中去,直达基层.在中国政党制度史上,这种以政党代替君主的独裁形式上是首创的,所以叫做现代独裁. 3.“皖南事变” (1)背景:国民党抗战表现出动摇性,________ 倾向明显,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2)概况 ①时间:1941年初. ②地点:安徽泾县云岭茂林地区. ③经过: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遭国民党的袭击;新四军大部分牺牲,军长_____在谈判中被扣押. 反共投降叶挺4.各方态度 (1)中共: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2)民主人士:在______发起抗议运动. (3)国际社会:苏联、英、美反对蒋介石的行为. (4)为反抗国民党的压迫,_________________ 成立. 香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1.措施 (1)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宪政运动,并成立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 (3)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原则. 三三制2.意义 (1)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 (2)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特别提醒:“三三制”及“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1.前提: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抉择 (1)国民党 ①1943年春,发表《___________》,鼓吹法西斯主义. 中国之命运②国民党军队企图掀起新的反共高潮. ③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召开,继续维护国民党_________,拒绝建立联合政府.大会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门从事反共活动.
(2)共产党 ①发表文章,揭露《中国之命运》的反动实质和蒋介石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阴谋. 一党专政②阻止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__________________,制定了中共的政治路线. 民主的联合政府特别提醒: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解决了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归纳整合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国民党专制独裁势力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在抗战胜利前,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击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维护了统一战线;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要点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典型例题
考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民主建设
(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2: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断所处的时期,回答理由时将上述关键信息展开论述即可.第(2)问要分别结合两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及革命任务回答作用,注意语言要简练,层次要清晰. 【答案】 (1)材料1: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2: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图文探究
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三三制”原则
材料1: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及选举情景(如右图)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2: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探究问题】 (1)据材料1、2,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你认为由此选出的参议员和政府官员,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权? 【探究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其特点要紧扣材料进行归纳、分析;要结合当时的战争形势分析影响.第(2)问应从政权的性质和当时的战争形势等角度分析.题目提示我们在学习中要准确理解“三三制”原则的背景、特点及实践情况. 【尝试答题】 (1)特点:适合普通群众文化水平;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 影响:抗日政权成为真正的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以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依靠群众,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严格自律,接受群众监督.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